連州「光棍村」的逆襲

連州“光棍村”的逆襲

上半年種花,下半年種菜,李屋村有了產業依託,促進了鄉村振興。圖為荷花節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賞花捕魚。

連州“光棍村”的逆襲

李新強。

連州“光棍村”的逆襲

短短兩年時間,李屋村從“髒亂窮”蝶變成清遠市美麗鄉村示範村。

冬日的上午,走進連州市龍坪鎮松柏村委會李屋村,映入眼簾的是乾淨整潔的村道、清澈見底的溪流、整齊劃一的民居……“無論你們什麼時候到李屋村來,都是這麼幹淨整潔。”村民李水球自豪地說。

然而,在2016年以前,李屋村還是一個“髒亂窮”的偏僻小山村,路是黃泥路,村民出入成問題。村裡“光棍”多,外村姑娘都不願嫁進來。

改變始於2015年年底。中山“的哥”放棄月入七八千元的工作回到李屋村當起了村主任,帶領村民搞起了美麗鄉村建設。

這位“的哥”就是李新強。短短兩年時間,他是如何帶領李屋村實現逆襲,晉升為“清遠市美麗鄉村示範村”的?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黃津 通訊員 何祥振 李瑩 黎曉麗

一個“窮”字

村裡“光棍”多

2016年之前的李屋村,路不通,車開不進。“松柏村委會共有十七個村小組,李屋村最差——村民不團結、道路不通暢、村居環境差。”龍坪鎮黨委書記劉永忠回憶說,而當時其他16個村小組已經通了水泥路。

“附近村寨都知道李屋村不好。”曾經擔任李屋村村幹部的李水良說,當時的李屋村只有一個字——窮,外村姑娘都不願嫁進來,村裡“光棍”多。李屋村有83戶人家,就有光棍五六個。“人心散,不團結,缺帶頭人。”劉永忠認為,這是李屋村“最差”的原因。

“總要有人出來帶領大家改變落後面貌。”李水良想到了李新強。

1989年,李新強高中畢業,走出山村來到珠三角打工,在機械廠幹過4年模具工。2005年,李新強開始在中山市跑出租,一個月收入七八千塊,年收入10萬元。後來,他在中山娶妻生子,買了房子,定居下來。

“從一無所有到穩定在珠三角生活,這在村裡人看來,李新強屬於‘成功人士’。”李水良說,他能讓自己逆襲,也能讓李屋村逆襲。

“村民都知道他的為人。”村民李水球說,李新強為人好,在村裡不欺負任何人,跟很多人的關係都很好,“村民相信,他能把村裡的人團結起來。”

為了勸說李新強回村當村主任,2014年到2015年,李水良給李新強打了20多次電話。

一開始,李新強並未答應。作為土生土長的李屋村人,李新強自然知道李屋村向來不團結,接手村主任,便要面對這個“爛攤子”。

當時,李新強的四個哥哥中,有三個哥哥反對他回鄉當村主任。“特別是我大哥、二哥以前當過村幹部,他們都知道當時村裡已經‘四分五裂’,要想帶領村民建設美麗鄉村,簡直比登天還難。”而且,辭去工作回村,也就意味著沒了穩定工作,李新強一家人的生計也將成為問題。

一邊是家,另一邊也是家,李新強犯了難。他思來想去,考慮了一年多,“最終,我決定辭去工作回鄉當這個村主任。”

之所以最終義無反顧回鄉,是因為村裡的落後面貌觸動了他。“每次清明祭祖回來,我的心裡都不好受。除了路難走,特別是看到舊屋一帶,爛屋危房,到處長滿草,石板高低不平,垃圾堆得到處都是,新房一帶到處是汙水渠,而且經常積汙水,整個村莊散發臭味。”

2015年12月,李屋村村民選舉村主任,李新強是唯一候選人。當上村主任後,李新強在心裡對自己說:“回去之後,一定要全心全意把家鄉搞好。”

兩條村道

“開”進村民心坎裡

人心齊,泰山移。李新強深知這個理。回鄉後,李新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團結人心。

首先,李新強發動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回村裡做父母的工作,“我對他們說,大家要團結,只有團結李屋才有出路。現在大家選舉我擔任村主任,希望村民全力支持我。”

同時,李新強著手幹一件“大事”。當時,進村後的150米村道全是泥路,雨後的李屋,人走進去,兩腳都是泥巴,摩托車開進去,泥水四濺,小車開不進。

美麗鄉村就從這條路開始幹。

為了發動村民自發投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中,李新強用相鄰的曹屋村、水路田村美麗鄉村建設的成就來鞭策村民。“這兩個村比我們小,但是他們的美麗鄉村搞得那麼好,我們作為松柏村委會的第一大村,卻到處都是雞屎鴨屎,汙水垃圾,臭氣沖天,有面子嗎?”

在龍坪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通過申請到美麗鄉村項目,李屋村拿到了30噸水泥。李新強發動村裡的年輕人開展兩次捐錢活動,並帶頭捐款2000元。最終,李新強帶領村民籌資30萬,把李屋村的黃泥路變成水泥路。

“這條路開進了村民心坎裡。”李水良說,此後,村裡的年輕人都十分支持李新強。

春節回鄉過年的年輕人看到嶄新的村道,個個交口稱讚。趁著高興勁,村裡的年輕人幹勁十足,自發給道路裝上了太陽能燈。

後來,李新強又帶領大家把進村公路拓寬到7米。村民們說,現在逢年過節回村,再也不擔心雜草刮花車子,也不用擔心沒地方會車了。

趁熱打鐵,李新強帶領大家熱火朝天開始村容村貌建設。村民們配合將舊房子、舊牛欄、豬欄全部拆除,種上菜、種上花,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當時,村裡的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進展得非常順利,村民們個個都十分支持。”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李屋村總計投資2000萬元(包括美麗鄉村獎補資金、生態公益林等普惠性涉農資金、精準扶貧資金等),把籃球場、後山公園、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得一應俱全,“髒亂窮”的李屋村不僅成為龍坪鎮美麗鄉村建設的樣本,更晉升為“清遠市美麗鄉村示範村”“清遠市衛生村”,多次受到上級領導肯定。

三大產業

讓村民們富起來

鄉村振興,歸根結底是要讓村民過上好日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10月23日在廣東考察時說:“要認真抓好鄉村振興戰略,在脫貧致富基礎上加快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在李新強看來,鄉村要美,村民要富,就得有產業支撐。

在李新強回村之前,村裡沒有任何產業,村民基本沒有其他收入,大多數村民靠外出務工賺取微薄收入,留在家裡的村民只能自耕自吃。

“一方面是沒有成片的土地種植,另一方面是村子比較偏僻,很少人過來收購蔬菜,一家一戶自己種的也賣不出去。”李新強決定要在村裡發展產業,帶動村民致富。

李新強召集全村人員開村民大會,全體村民一致同意,把全村所有土地經營權整合到村集體統一管理,把種糧直補、生態公益林的資金整合到村集體。

隨後,在鎮黨委、政府的幫助下,引進了祥龍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大力發展李屋村旅遊、農業產業。

2017年初,經過多方打聽、多地考察,李屋村從享有“中國湘蓮之鄉”美譽的湖南省湘潭縣引種荷花,整合土地200多畝,打造“夏季踏歌賞荷,秋季泛舟採蓮”的荷花攝影寫生基地。

當年7月,李屋村舉辦了首屆“荷花節”,一時成為連陽地區的聚焦點。

“我們從來沒見過有這麼多人來村中游玩的,這是歷史以來第一次。”村民趁著大量的人流,在村裡擺起小攤位賣農特產品,生意火爆。“荷花節”有效帶動了李屋村以及周邊近500畝蔬菜種植和近60萬斤蔬菜的銷售。

到了下半年,200多畝的荷花基地則變身為蔬菜種植基地。“基地上半年種荷花,下半年種菜,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基地的效益,”李新強說,蔬菜種植基地採用“村+合作社+公司”的經營模式,種植的蔬菜主要以菜心為主,其他蔬菜為輔。

荷花基地和蔬菜基地的建設,村民可得到500元一畝的土地租金,也給村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有30多個村民在基地務工。

“在家門口的基地就業,每月至少工作20天,每天工資90元,一個月下來有近2000元的工資,比之前打散工穩定多了;到年底還有分紅,感覺生活變好了,我很滿意。”村民李阿姨長期在蔬菜種植基地務工,收入穩定了很多。

除了依靠荷花和蔬菜兩大產業帶動村民增收,李屋村的第三個產業是村建,利用這一特殊的“產業”為村民脫貧致富創造了機遇。

“我們組建美麗鄉村建設農民工程隊伍近50人,按平均100元/天工資計,全年收入每人至少2萬元以上,帶動近50個在家務農的貧困戶脫貧,佔128戶151人在家務農貧困戶的1/3。”李新強介紹。

此外,村裡優先聘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到美麗鄉村建設管理員隊伍中,又解決了22名貧困戶就業問題,按平均每月每人2000元工資計,每個貧困戶全年收入至少2萬元以上,有效解決了貧困戶的就業難及收入低的實際困難。

今年,李新強規劃將村裡的產業進行再升級,完善旅遊的配套設施,吸引更多遊客,爭取增加鄉遊收入。“今年底到明年預計投入500萬左右,準備將基地一半用來種格桑花、荷花,一半改種其他花,確保每個季度都有花可以觀賞,然後由此打造一個婚紗攝影基地。同時,重新裝修擴大農家樂,再建4個特色木屋別墅,等到花開時,將向遊客開放。預計一年能為村集體增收10萬至20萬元。”

如今,李屋村民的年人均收入從2015年的不足8千元,增加到2017年的2萬元;村集體收入從2015年的4萬元,增加到2017年的19萬元。

村民收入的增長,村容村貌的變化,讓李屋村成為附近有名的明星村,外村姑娘不願嫁進來的窘況也一去不返。

縱深

人心齊了 鄉風美了

“村子美了,產業興了,人心也齊了。”走在李屋村的村道上,李新強說,以前很多村民因為鄰里矛盾,見面不打招呼。美麗鄉村建設讓全民參與改變了村容村貌,也讓村民相處更融洽了。

在李屋村,有樁矛盾眾所周知。

十年前,部分村民出工出力出資,搞自來水工程。老鐵(化名)四兄弟不參與、不配合。後來,老鐵兄弟們希望安裝自來水,這時村民們就不同意了。

李新強從中調和,作為懲罰,讓老鐵一家以三倍罰款安裝自來水,不過,仍有村民不同意。“當前,我們要的是團結,繼續內鬥下去,對誰有好處?”李新強頂著壓力繼續給村民做思想工作。

另一邊,李新強又給老鐵兄弟們做思想工作,“都是村裡的人,和氣才能解決問題。你們要主動和村民搞好關係,以前的矛盾可以一筆勾銷,但是你們應該主動承認錯誤,才能解決問題。”

經過李新強的多次耐心調解,2016年上半年,村民和老鐵重修於好,同意老鐵幾兄弟家裡安裝自來水。

李新強說,從那以後,老鐵幾兄弟每次清明回來祭祖,都和村民有說有笑,相處融洽。“這個眾人皆知的矛盾都化解了,村裡的風氣更好了。”

為了更好地振興鄉村文化,煥發李屋村鄉風文明,在李新強、李水良等村幹部的全力推進下,2017年夏天,李屋村投資78萬元,建設一間兩層高、每層80平方米的文化室。

“我們終於有一個大的公共場所了,紅事白事的酒席都可以在這裡舉行,方便了。”村民看到文化室的建成,紛紛點贊。李屋村還利用文化室的場地,開辦了鄉村私塾,培育村中青少年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建成“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基地、黨風廉政教育基地,讓村幹部和群眾有了學習場所。

李屋村共有187人,村中有一些五保戶,他們沒有老婆子女,房屋破舊,家庭貧困,解決他們的養老問題十分迫切。

“養老問題是當今一個重要課題,我們可以結合‘居家養老’這個當下及未來的重要養老模式,把五保戶的危房改造資金、扶貧幫扶資金整合起來,為村裡五保戶建設一個居家養老院,讓這些孤寡老人集中居中,互相照應,我們也配備專人照應管理養老院,讓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住、老有所享。”對此,龍坪鎮黨委書記劉永忠給出了方案。

隨後,李新強馬上召集村中的五保戶闡明方案,他們一致同意。就這樣,2017年,李屋村投資50多萬,建起一座四合院式的居家養老院。其中配備了六間套間,一間公共娛樂室,每間套間裡面有洗手間、浴室、廚房、床鋪、衣櫃等。

“現在,養老院裡共有六戶老人居住,其中兩戶為五保戶,其餘為貧困戶。”李新強說,養老院能更好地保障村裡孤寡老人的生活、精神的需求,也在村裡進一步營造了敬老、愛老、和諧、友善的鄉村風氣。

如今,兩年時間過去了,李新強每每想起當初自己回鄉的決定,再看看村裡靚麗的村容村貌,心底總會湧起一股成就感,“這是我人生中收穫最大的兩年。”

對於這兩年村裡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我們村現在變得那麼好,多虧李新強回來當村主任。”

“看到村子越來越好,我覺得我這兩年所有的苦和累都值了。”李新強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