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養犬管理條例》明年5月1日起施行 這些變化你需要看清

《長沙市養犬管理條例》明年5月1日起施行 這些變化你需要看清

11月6日,長沙黃興北路一購物中心前坪,聚集著不少未牽狗繩的寵物狗。 記者 黃亞蘋 攝

所謂狗患,說到底還是人患。以後,不能再任性養狗了。2018年8月30日,長沙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長沙市養犬管理條例》(以下簡稱《養犬條例》),自2019年5月1日起施行。

三湘都市報記者將其與2006年公佈的《長沙市城市養犬管理規定》對比發現,除每戶限養一隻犬、牽引繩不得超過2米等顯著變化外,《養犬條例》在登記管理、犬隻留檢、處罰措施等細節規定上做出調整。

新規施行在即,文明養犬,你準備好了嗎?記者採訪長沙市小動物保護協會、養狗人士、普通市民、有關專家等,為你深度剖析《養犬條例》。

■記者 黃亞蘋

完善

養狗規定做過3次重大改變

據瞭解,長沙市養犬管理制度經過1998年《長沙市城區犬類動物管理規定》、2006年《長沙市城市養犬管理規定》及2012年《長沙市城市養犬管理規定》修訂版3次變化。2012年取消違規養犬收容措施後,上述養犬規定已無法適應新時期養犬管理的需要。2014年,長沙市公安局就制定《養犬條例》申報市政府啟動立法程序。

城市養犬管理主管部門也在改變。《長沙市城市養犬管理規定》頒佈後,將養犬審批權從畜牧獸醫行政部門轉移到公安部門,並明確公安部門在違章養犬處理、捕殺狂犬方面的職責。《養犬條例》則首次提出設立寵物留檢場所。

“從嚴格限制飼養轉變為規範犬類飼養活動,同時明確公安、農牧、城管、衛生4部門管理職責,每種行為都有對應監管部門。”長沙市人大代表、作家陳樹介紹,明確養犬義務後,市民同樣享有文明養犬的權利。

“《養犬條例》經過人大常委會批准,從規範性文件上升為地方性法規,執法者更加有法可依,普通市民的違法成本提高。”湖南金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刑鑫律師認為,地方性法規行為界定更準確、處罰幅度大,加大了違法震懾力。

《長沙市養犬管理條例》明年5月1日起施行 這些變化你需要看清

變化1

嚴格管理區每戶限養一隻

2017年的《長沙市養犬管理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提到,公民飼養普通犬隻的,每戶限養兩隻。《養犬條例》則規定,公民在嚴格管理區內飼養普通犬隻的,每戶限養一隻。超過限養數量的,由公安機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沒收超養犬隻,超養一隻罰款 1000 元。

陳樹介紹,限養一隻是在廣泛徵求民意後決定的,城市不斷擴張後外來人口遷入,城鎮犬隻數量增加後,不文明養犬行為破壞小區綠地、社區公園等公共環境。同時,蘇州、廈門、哈爾濱等城市養犬新規同樣只允許一戶最多養一隻狗。

不過,不少養犬人士對“限養一隻狗”的規定表示不解。傳媒工作者唐小姐認為,“狗患”問題與每戶所養的數量多寡無直接關係,而是與養狗者的個體素質、城市的管理規定和執行情況直接相關,“限養一條且在沒有規模化使用電子犬牌的情況下,有可能導致城區流浪狗數量激增。”

熱心寵物救助的姚女士則表示,因政策限制,家中額外救助的柯基和蝴蝶串串只得登記在朋友名下,《養犬條例》未提出救助狗的處理辦法,“在文明養犬的範疇內,可以為有經濟實力及科學飼養的養犬人開通綠色通道,滿足養犬人及救助人的需求。”

變化2

犬隻應佩戴智能犬牌

在寵物飼養許可上,以前的犬牌更新為智能犬牌,配備電子標識管理制度。《養犬條例》中提到,相關部門應當實現犬隻的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種、智能犬牌發放和電子標識植入在同一場所辦理。

記者查詢資料發現,2018年7月,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的《犬隻人道管理手冊》中,首次全面介紹犬隻科學管理系統,建議全面推廣電子芯片植入加強犬隻登記管理。目前,上海、青島等城市已推廣使用電子芯片,該芯片可植入犬隻耳後、頸部,芯片內記錄著犬隻免疫信息、主人姓名、聯繫方式等信息,如同全球唯一的犬隻電子身份證。

“管理部門通過電子芯片對飼主進行信用管理,違規將受罰。”長沙市小動物保護協會鄢瑛認為,電子芯片作為識別犬隻身份的新技術手段,值得點贊,但需建立數據庫管理體系,才能實現效應。

變化3

牽引繩不得超過2米

《養犬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市民在嚴格管理區內攜犬出戶時,應用2米以下犬繩牽領犬隻,併為犬隻佩戴嘴套;在樓道、電梯及其他擁擠場合,應懷抱犬隻或收緊犬繩、貼身攜帶犬隻等。

事實上,《長沙市養犬管理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曾根據犬隻體重設置牽引繩長度,即犬隻體重不滿20千克的,應當用長度為2米以下的犬繩;犬隻體重20千克以上的,應當用長度為1.5米以下的犬繩,併為犬隻佩戴嘴套。

“做出相應改變,一方面是因為寵物狗體重很難用肉眼衡量;另一方面是溫馴犬發現舒適區被侵佔,會出於資源守護意識傷人。”陳樹介紹,飼主無法及時感受犬隻情緒變化,2米是不至於影響他人保持的安全距離,“實際操作上,這一規定仍需養犬者自行遵守,公安機關沒有條件逐個測量。”

記者查詢資料發現,全國尚無犬隻管理統一規定,上海、江蘇等十餘個城市的地方標準對牽引繩長短要求也不相同。

此外,記者檢索淘寶網發現,牽引繩多為有一定彈性的尼龍編織材料,長度多在1.2米-1.8米之間,但有賣家表示,若買家覺得牽引繩太短導致遛狗時太累,可按其要求定製長度為3-5米的伸縮型牽引繩。

變化4

遺棄犬隻罰款1000元

《養犬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七項規定,不得遺棄、虐待犬隻。若發現遺棄犬隻者,由公安機關處一千元罰款、吊銷養犬許可,五年內不予許可養犬。

“國內犬隻的銷售和繁育缺乏有效監管,犬隻無序繁殖現象普遍。”鄢瑛表示,犬隻遺棄分病狗遺棄、拆遷遺棄和惡意遺棄三種,“想遏制遺棄行為,必須在飼主辦證時建立大數據系統,落實犬主責任。”

為緩解幫扶資金壓力,長沙市小動物保護協會鼓勵每一位流浪動物發現者成為“第一救助人”,及時護送受傷小動物就醫並承擔前期的費用、短暫救助責任,小動物保護協會則發動自身資源為救助人提供實惠的醫療合作對象,在社交網站上發佈領養信息。

“這條規定很人性化,是真正保障犬隻的權利。”寵物行為培訓師彭群凌介紹,犬隻被遺棄後,會對人的信任度降低,甚至對穿著制服的成年男性表現出攻擊行為,“如果流浪時間太長,犬隻不願意被圈養,出現啃毛、轉圈圈等刻板行為。”

變化5

外地狗回家“長住”也要辦證

逢年過節想從外地帶狗回家的市民,不能那麼任性了。《條例》規定,攜帶未在本市取得許可的普通犬隻進入嚴格管理區的,應當持有效的犬隻免疫證明。逗留時間擬超過3個月的,應於10日內按照規定辦理養犬許可。

攜帶未在本市取得許可的普通犬隻進入本市嚴格管理區且超過3個月的,由公安機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扣押犬隻,罰款1000元。

變化6

寵物留檢場所,流浪狗不再無家可歸

《養犬條例》要求,養犬人放棄飼養犬隻的,應將犬隻送交犬隻留檢場所並辦理註銷手續。同時,犬隻留檢場所應當建立犬隻領養制度,對收留的和按照無主犬處理的犬隻,允許符合規定的養犬人領養。

鄢瑛介紹,長沙市小動物保護協會屬於社團組織,協會無固定資金來源,不享有政府任何經濟補貼或政策扶持,所有經費均來自於社會募捐與義賣,寵物留檢、發佈領養信息、流浪狗救助的精力和經濟十分有限。

“通常來說,救助一隻流浪狗,前期健康檢查、絕育開銷約600元,基地目前共救助100多隻狗,多為不被喜愛的雜交串串或老齡犬,每年至少花10萬元。”鄢瑛認為,政府主導留檢機構的設置與管控,能讓棄養犬隻得到更好的安置和管理,同時規範領養行為。

變化7

對他人造成損害需先付醫療費

《養犬條例》要求,養犬人應當按規定進行犬隻免疫並取得養犬許可,不得放任犬吠影響他人正常生活,不得放任、驅使犬隻恐嚇、傷害他人,不得放任犬隻在城市道路上亂跑影響交通秩序和安全。

犬隻傷害他人的,養犬人應當立即將被傷害人送至醫療機構診治,先行支付醫療費用,並在 24 小時內將傷人犬隻送至犬隻留檢場所進行檢測,不得隱匿、轉移。放任飼養、經營或者管理的犬隻經常發出犬吠干擾他人正常生活、放任犬隻恐嚇他人或者驅使犬隻傷害他人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罰。犬隻對他人造成損害的,養犬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變化8

養犬實施分區域管理制度

相較於《長沙市城市養犬管理規定》,《養犬條例》實施分區域管理制度,將機關辦公區、醫院、幼兒園等歸為禁止養犬區,該區域內不得飼養、繁殖、經營任何犬隻。

新增嚴格管理區及一般管理區。其中,嚴格管理區是指市區、縣(市)人民政府所轄街道辦事處管轄的區域,以及縣(市)人民政府劃定並公佈的其他區域。該區域內實行養犬許可制度和犬隻狂犬病強制免疫制度,未按規定對犬隻進行狂犬病疫苗免疫,或者無有效的犬隻免疫證明的,依法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 1000 元罰款。一般管理區是指禁止養犬區和嚴格管理區以外的其他區域,實行犬隻狂犬病強制免疫制度。

陳樹介紹,《養犬條例》將寧鄉市、瀏陽市、望城區等納入管理範圍,適應了城市發展規律。

《長沙市養犬管理條例》明年5月1日起施行 這些變化你需要看清

9月份起,長沙凱樂國際城小區在入口處設置寵物糞便清理屋,定期安排專人投放廢舊報紙及手套。

建議

調動社會力量“治犬”

“創造文明養犬環境,不僅依靠政府執法,根本上要求市民文明素質提升。”陳樹表示,在法律責任的框架內,明確養犬人的責任與義務,對於法律不允許的養犬行為明令禁止。他建議,從管理角度看,養犬治理還需要調動社會力量,“注意制度執行初期的宣傳獨立,通過社區張貼宣傳海報、發放宣傳材料方式倡導文明養犬行為。同時,監管部門應抓典型案例通過媒體公示,對違法養犬人形成信用約束。社區、物業同樣要參與進來,組織住戶制定文明養犬行為守則,定期清理小區犬隻排洩物。”

不少養犬人還希望,監管部門在虐待犬隻、寵物出行、可飼養犬種等方面做出更加人性化調整。“犬類主要靠呼吸散熱,鬥牛犬等短尾狗及大型犬夏天的散熱需求更強烈。”寵物店店主皮女士對“犬隻佩帶嘴套”這一規定有點兒不滿,短尾犬在夏天極易中暑,而市面上嘴套與寵物貼合度很低,嘴套會大大增加中暑概率、增加養犬成本。

採訪中,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寵物治理是社會難題,尤其在大城市,養犬人素質參差不齊,地方養犬制度在實踐中出現普遍性違法行為,以至於不少地區的“限狗令”最終淪為一紙空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