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春风起时,你在哪里》后记

清风徐:《春风起时,你在哪里》后记

母亲是我的小学班主任,记忆中没得到过什么特殊照顾,倒是记得因为上课随便说话被她训得在全班同学面前“哇哇”大哭。无疑是故意小题大做,杀亲儆百,连累了那个跟我说笑的同学一起挨批。四五年级的时候她发现我的作文能力略有出众,为了教学需要,每次作文训练的下水文由我提前写出,供全年级使用。写作的兴趣便从那时开始萌芽。

清风徐:《春风起时,你在哪里》后记

成年以后一直把写作当成休闲,就像有人喜欢逛街有人喜欢打麻将,我的这个往往被高看一眼。单位的领导曾经问我,你怎么不出本书?我说我的情况出书得自费,还要自谋销路。她说我可以帮你。若干年后,我出版第一本书的时候,既没有自费,也没有自谋销路,跟我的那位领导已经隔了时间和空间了,托朋友捎去签名本,其实捎去的还有我对她当年仗义想法的感激,她大约能体会到。

那本书出来以后,无法做到亲朋好友人人相送。我的大姑,小学没上过几天,仅认识的几个字是跟孙女学的,晚年生活在北京望京西的女儿家。她冒着严重晕车的危险,乘地铁公交又步行,辗转跑到王府井新华书店,买了六本我的书,送给她的朋友。可是,她哪里有读书的朋友。

前一阶段我在整理眼下这本书稿的时候,精力颇有些疲乏。工作日有时四节课,有时五节课,有时课间还得值周,所谓的午休,每天只有25分钟属于自己。我会趴在办公桌上努力进入睡眠状态,以保障下午上课和晚上有精力看书稿。办公室的大姐,轻手轻脚地走路,开抽屉都在无声中进行,甚至创造更易于入睡的条件——关灯。20分钟以后,我会在上课的预备铃声里直起腰来,她常常期待地问,睡着了吗?

清风徐:《春风起时,你在哪里》后记

入伏了,空气黏湿,没有风,东北人受不了。这样的日子,这本书的编校工作进入尾声。

想起多年前的夏天,我客居合肥,租住在一间民宅。每天的温度都接近40℃,没有空调,电扇也不怎么解决问题。我就用那只居家司空见惯的最大号的红色澡盆,充满了温水,把自己泡进去,不远处的电扇“嗡嗡”转着,我坐在水里,水凉了,再兑点儿热水,一泡就是两三个钟头,却也并不闲着,读书,写字,听音乐。

苦吗?当然苦。但是那时候年轻,年轻使人强大。经常给晨报晚报投稿,慢慢熟悉了编辑,又通过编辑认识了文朋诗友,线下的朋友圈,比现在手机上的更有温度,有质感。

患过难的城市与患过难的朋友一样,过后会有刻骨的亲近。

兜兜转转,这本书将在安徽出版。对于一个热爱书写的人来说,一本书的诞生是人生大事,如同结婚,生子,因此惊动了若干安徽师友。九十三岁的美学家郭因先生题写书名,他老人家虽然年事已高,但笔力尤健,题字清新俊朗,依然呈现风雅扑面的气象。

清风徐:《春风起时,你在哪里》后记

马丽春老师是《新安晚报》资深编辑,游刃于医疗、书画、文学各界,我谈了想用她的画做封面的企图,她爽快应允,传过来几幅供我选择,我看花了眼,总觉得会有更适合的,要求她把朋友圈的三天可见撤掉,等于敞开了门让我挑选。

清风徐:《春风起时,你在哪里》后记

许辉老师有很多头衔,从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到安徽省作协主席,他的高产和忙碌从朋友圈可略知一二,打扰他于心不忍。可是我又想了,这种像结婚生子一样的人生大事,怎么可以潦草?谨慎地拟写了我的愿望,忐忑地等待回复,看到许老师第一句话我这心就凉了“现在除了好友之外,不给外人写序”,接着看后半句,“所以这个序一定得写哟”,哈哈。

编辑高杨老师,不曾谋面。最初打过电话,听到的年轻的声音,我便称他小高,后来在数月的沟通中感受到他的专业水平,而且做事严谨,敬业,耐心,已不在我印象中小青年的范围,改称高老师。还有版式设计师,我还不知道他(她)的姓名,有那么几天,封面设计稿一改再改,不厌其烦……由此,我们认识了黄山书社。

还要表扬一下我早期的编辑、后来的好朋友金萍女士,从最初的想法,到后来的封面创意,到内容的选择,她功不可没。

关于书的名字,它是书中一文的题目,暂用做书名。后来选题批复后不能够随意更改。这是这本书和这个名字的缘分,是冥冥中的力量。

一本书的诞生,倾注了太多人的心血,还有一路走来那些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推动力,不一一列举了,说声谢谢,再谢谢!

清风徐

2018年夏于哈尔滨

《春风起时,你在哪里》黄山书社官方微店有售:

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627275996&spider_token=463a&spider=seller.zx-shopdetail.5.1&ifr=itemdetail&state=H5WXshareOld&distributorId=815691635&share_relation=9f85d1e4c0dc8bd2_815691635_2&wfr=h5direct_wxh5&from=singlemessag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