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我打过那个孩子一巴掌

清风徐:我打过那个孩子一巴掌

这是十五年前的事了。

小吴同学当时上四年级,跟我相处三年。

小吴的父母都做生意。他们家就住在外地人来打工的聚居区。我去家访时穿过一堆堆废铜烂铁一摞摞废报纸一面面墙壁似的啤酒瓶子,会有跑着闹着的我并不认识的我们学校的学生跟我打招呼。他们没有大人看管,在巷弄里疯跑,到点了回家吃饭,天黑了回家睡觉,绝对的原生态散养模式。

小吴的父母倒是很重视孩子的学习,只是生存环境没法遏制住小小年纪的野性。他妈妈的着急体现在语言上,他爸爸则动用拳脚,对于刀枪不入的小吴同学均无济于事。

小吴妈妈找到我的时候,几近于苦苦相求,她说孩子最在意我的意见和态度,求我帮她严格管教,帮他养成好习惯。这事儿我应下了。

那些年,由于我生活的闲暇时间多,也由于年轻吧,不会考虑到多一件事就会多一份责任,我会在小吴父母都忙的时候把他带回家,包饺子,做打卤面,烹制小龙虾……小吴确实是越来越听我的话了。也有让我觉得忍无可忍的情况,忘了因为什么事,我抡起胳膊就是一掌,那一瞬间,我看到他眼里闪着泪花,看到了愧疚。一个顽劣的孩子懂得了愧疚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

记得小吴上五年级的时候,他妈妈又找上门来,想把孩子长期托付于我,可是那时我的女儿回来上小学,我已经没有精力再过多关照别的孩子。他妈妈很遗憾地走了。

直到小学毕业,小吴的成绩也没有赶上来。

我回到东北后,小吴在百度上找到了我,那时他已经上高中。他说以后一定会来看望我。今年春天,接到小吴的电话,告诉我他来到沈阳刑警大学读书,打算五一来冰城。

那天我从家里出发,我一路想象十来年不见的少年变成青年是什么样子。单位大门口,一个中等身材的小伙子笑眯眯地看着我,除了身形,相貌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他手里提着特仑苏和家乐福最大号的塑料袋,那里面是各种各样薯片海苔巧克力等小孩子的最爱,他说是买给妹妹的,可是妹妹已经不是他印象中的小小孩儿了。

小吴清晨三四点钟就从学校出来,校区离车站远,他怕打不到车,早早地到了火车站等了很久。他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我说你应该去看看我们的老街,看看松花江,看看著名的教堂,他说老师我就是来看看你跟你说说话。

带着小吴就近找了家饭店。应他要求点了锅包肉。我推荐了东北特色的酸菜。要了两瓶啤酒。他告诉我他妈妈如何念叨我,他爸爸的脾气改了很多,他哥哥要结婚了,他自己有过女朋友又吹了。他说第一学历的院校不理想很难就业于是发奋考公务员,考上了黄山的刑警,才有机会来东北,才有机会看我。他说他爸爸拿着公务员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就对他说了一句话:“儿子,你是公务员了,你将来可不能贪啊!”他说警校太苛刻,有人坚持不下去已经退学了,但是再苦他也要坚持。他说老师如果小时候不是遇到你,不知道我现在是什么样子呢。我记得你那一巴掌,巴掌里边藏的都是恨铁不成钢。他还说老师今天的见面跟想象的有些不一样,我以为能去你家,吃你包的饺子。这话叫我惭愧了。把朋友或者相关意义上的人带到家里,确实是很久远的一件事了,这个青年的到来,让我看到恍若隔世般的质朴,以及那份情怀。

临走,把没吃完的锅包肉打了包,他说比沈阳的好吃。在附近专卖店买了红肠带在路上吃。我有事没能送他,他去了火车站,一个人在那里等到夜里十点,到沈阳就凌晨了,到学校就早晨了。

(注:题图照片 小吴摄于黄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