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的付出:“我为了你好,你也应该听我的话!”大错特错

有一种付出,叫中国式的牺牲付出:

“牺牲式”的付出,

在现在家庭关系极为常见:

我们经常会看到,

一个人失去了自我,

完全为了别人或者孩子而活。

这个人既压抑又隐忍,

他/她的口头禅是:

“我还不都是为了你”

牺牲式的付出,

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幸福。

这已经不是一个:一个人为了让谁活下来就需要牺牲自己去死的年代了。牺牲自己,成全别人,会让对方的生命承受不能承受之重。不管对方是伴侣、是父母还是孩子。牺牲意味着伤痛,意味着不公,只要有伤痛和不公,就会希望获得代价和补偿,一旦想获得代价和补偿就会破坏两个人关系甚至整个家庭关系。

中国式家长的付出:“我为了你好,你也应该听我的话!”大错特错

过度的牺牲不是爱, 是不能承受的负担。

为了孩子过度牺牲自己的母亲

相信很多子女一定听过自己妈妈这样的抱怨:

“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什么都给你们好的,起早贪黑地干活都是为了你们,为了这个家,你却这样不懂事,真让我伤心。”

也许是旧社会的观念的复制,认为母亲或者女人就应该为了家庭,为了子女牺牲自己,奉献自己,也许是母性使然,母亲会爱护孩子,热爱家庭,为了家人任劳任怨,不断付出,委屈求全。总之母亲这一角色总是与奉献和牺牲联系在一起,但是一个人过度牺牲自己,长期让自己受委屈,既不会让自己感觉幸福,也会让身边的人产生愧疚、压抑的情绪。

中国式家长的付出:“我为了你好,你也应该听我的话!”大错特错

过度的牺牲不是爱, 是不能承受的负担。

多年前有一则新闻引起广泛的热议,哈尔滨有一个单亲母亲,从儿子中考一直陪读到儿子考研。孩子两次考研两次失败,为了母亲,他还想再考。但严重的抑郁症,使他再也考不下去了。孩子持刀自残,母亲夺刀相救,结果误刺母亲,险些要了她的性命。据说这位母亲本来是一个性格开朗、工作干练的基层妇女干部。当她下决心进城陪读的时候,刚刚40岁出头。她拒绝再婚,辞掉工作,卖掉房子,把自己生命的全部都押在了儿子身上。

结果她换来的不仅是孩子考试的失败,也毁了孩子的人生。母亲为了孩子,过度牺牲自己,一个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没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单自己活得累,而且还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

中国式家长的付出:“我为了你好,你也应该听我的话!”大错特错

纪伯伦在《先知的灵光——孩子》中说到: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

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

却不从属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

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

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孩子也会有自己的选择和人生之路要走,他们有自己的自由和思想。

那些企图控制孩子,那些希望以牺牲自我为条件换取孩子成功的父母,很有可能会牺牲掉自己的孩子。而那些给孩子自由成长空间,同时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努力为自己奋斗的父母,则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使得孩子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中国式家长的付出:“我为了你好,你也应该听我的话!”大错特错

不过度牺牲,才会有真的幸福

不过度牺牲,才会有真的幸福

我鼓励女性不要牺牲自己,要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一个女人,首先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存在,然后才有其他属性,作为妻子,或者作为母亲的角色。如果你把自我的价值建立在男人和孩子,你自己既不幸福,也会使得男人、孩子因为要对你负责而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这条路也是不同于他人的,不管是面对孩子,还是面对伴侣,女性要学会爱自己,避免过度牺牲掉自己的自由、独立和幸福。事实上我们应该认识到:幸福是一种能力

中国式家长的付出:“我为了你好,你也应该听我的话!”大错特错

真正的幸福感并不是来自外部的给予,而是来自自我内心深处的滋养。

我妈妈也算其中之一吧,有时候她管我儿子管得太多,说话咄咄逼人,孩子就烦的争辩几句。我妈就会大发雷霆:我天天伺候你吃!伺候你喝!给你洗衣服,洗饭盆,你就这样跟我说话?!你个白眼儿狼!孝顺孝顺,就是得顺着我! 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老人非要伺候孩子呢?这些事他几乎都能做。而且感觉是一种绑架“我应该伺候你,但是你必须顺从我!”是种强加给对方的“爱”!太折磨人了。

中国式家长的付出:“我为了你好,你也应该听我的话!”大错特错

拒绝过度牺牲,学会爱自己

从现在开始停止一味奉献,拒绝过度牺牲,学会爱自己,只有爱自己的人才能更好的爱他人,得到他人的爱。

一人清净,自己幸福,他人才会真正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