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食材配送的现状、机遇与未来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

----狄更斯

当今国内,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一再提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这些年来,国内大型商超、品牌连锁餐饮店、学校,幼儿园及企业大食堂蓬勃发展,食材需求量剧增,眼光睿智的企业和财团纷纷进入这个行业,但是经过几年的大浪淘沙,绝大部分的食材供应商已经逐渐出局,这么好的环境,这么好的市场,却不能立足,对于出局的商家有着不同的痛点:


「探讨」食材配送的现状、机遇与未来


一、食材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参差不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官网发布信息:国家质检总局在2007年4月9日发布的饼干、炒货、膨化食品、糖果、蜜饯五类食品质量的专项抽查结果显示,五类食品的产品平均抽样合格率为81.7%。自己生产基地的生产,可以按着标准化作业,严格控制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但对于以个体生产的产品却无法控制,大家知道五常大米,就是因为有品类,没品牌,产生了“公地悲剧”,形象一降再降。


「探讨」食材配送的现状、机遇与未来


二、配送商的成本过高。

配送商和商家签约一般是一年为期,而账期基本是一个月,这就占用了配送商的大量资金,根据数据分析,食材配送项目的主要费用包括:采购成本:58%,人员工资10%,商品采购一般需要在凌晨时间,然后需要进行入库处理,分拣配送环节,传统的作业模式下人工成本高涨,很难实现成本控制;食材消耗5%:生鲜蔬菜水果由于季节、温度的不同,很难存储,容易发生变黄、出水、发干、发黑,难以让客户收到时满意和接受;商超租金:9%和一些其他费用。这就意味着配送商要首先垫付一个月超过80%的成本,对于资金不太雄厚的配送商来说,想扩大经营是难上加难!


「探讨」食材配送的现状、机遇与未来


三、物流配送的及时性与安全性不高。

生鲜农产品基地一般离市区较远,必须提前一天预订,第二天凌晨开始就要根据订单进行新鲜采摘配送,才能既保证农产品质量。而配送期间农产品又容易损坏:由于配送过程中的挤压、碰撞,蔬果容易发生挤烂、变形的情况,使客户接收时会有较多投诉,甚至造成单量减少。


「探讨」食材配送的现状、机遇与未来


四、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层次不齐。

从业人员几乎是24小时连续工作,他们需要每天去市场采购各类产品,而接单、分拣、配送也是每天工作的必要内容。这就意味着从业人员很辛苦,对公司来说,人员工资就是很大成本开支,另一方面,从业人员一般文化水平不高,食材配送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从业人员很难用价值观去管理。管理者只能靠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行为。

「探讨」食材配送的现状、机遇与未来


而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家名叫sysco(西斯科)的配送企业,2017年全年营业额高达3500亿人民币(550亿美金)。是全球最大的食材配送商。西斯科模式似乎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一、严控食材的质量和安全。西斯科集团有10%的自由产品,通过自有品牌取得高利润,对于上游的产品供应商要经过严格的流程和审查标准,这样就避免了从上游供应链出现的一些安全问题,做到有迹可循。在美国成为西斯科的供应商,虽然价格极低,但是对很多企业而言就是一种至高荣誉,甚至是一种免费的广告。

二、配送方面,西斯科采用中型以上载货车。西斯科的送货车都是配备冷链设备的大卡车,一辆车往往能够覆盖一个甚至好几个街区。这有效地降低了配送成本。

三、客户就是上帝。其实所有公司都会这么说,但是,能不能做到极致就是一个公司价值的真正体现,西斯科致力于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比如在一个城市只有一家门店的客户他们也会正常配送,当客户发现存在不合格产品时,西斯科不是先核实,而是第一时间补货到位,再处理问题。而且针对客户的服务,西斯科也并未仅仅限制于货品本身。身为西斯科客户可以同时享受到一些附加价值,比如餐厅开张后需要的保险服务等等一些定制性需求,作为中间人,他们起到了整合共享的作用。

四、不断的并购,壮大自己。1969年成立,1970年,西斯科就开始并购了8家食品公司,并于该年上市。此后不断的并购其他企业,其年销售额从成立时的1.15亿美金涨到2017年的550亿美金,40多年翻了近500倍。

五、全线使用信息化,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订单处理,一个接单人员,通过电话,短信,或者微信得到订单,然后把订单录到电脑excel中,然后用excel操作将店面订单整合成采购单,然后检验防止采购数量失误,这样,一个熟练的订单处理专员,处理20家订单,大约需要4个小时,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不会出错!ERP系统,会自动处理订单,直接上传采购系统。时间成本和人员成本几乎为0。

「探讨」食材配送的现状、机遇与未来


美国餐厅的采购习惯是一次采购几天的量。在客流稳定的情况下,美国餐厅一次采购的食材能维持其2-3天的正常运作。而在国内基本都要每天配货,天天供应链作为行业的领先者,有些做法值得借鉴:天天供应链的蔬菜很大一部分实现了源头直采,当然采购、当天分拣、当天配送,这样既保证了食材的新鲜,降低了消耗,又获得了客户的好评。

食材配送这个行业,有着诸多压力,难题,但是也同时存在极大商机:

首先是消费市场的繁荣与未来巨大的增长空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中国居民外出就餐比例增多,2017年中国餐饮食材规模达到3.9万亿,而且最近5年保持着10%左右的增长速度,而且未来3-5年将会维持这样的增速。随着这样的增速和人民币的升值,中国市场将会达到跟发达国家相当的市场规模。而餐饮和团餐市场的发展也必将团餐和食材配送市场的发展,餐饮和团餐市场结构的转变也必将带动食材配送市场结构的转变。

其次是电商的机遇。整体市场的交易增速是7%左右,而电商市场的增速却是60%-120%。尽管电商占整体生鲜市场的比例不到10%,如果电商维持这样的增速,将会占据更大的份额。更重要的是,线上线下的结合是未来的趋势。

还有就是结构调整的机遇。农产品的市场流通结构正在不断变化。最早的农产品流通是从产地(合作社/农场等)经过多级批发商(经纪人/各级农批市场等)最后到达B端和各种零售终端,最后在到消费者那里。

如今,食材流通是一个每年超过4万亿的市场,未来5年,我国还有至少3亿人口要城市化,这代表着食材配送市场还会进一步增长。我们同样期待,未来能形成良心竞争的格局,大家携手助推生鲜食品流通业朝着正规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方向健康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