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往事(原创)

谨以此文致意我热爱的故乡!

但凡一条生命的存在,或多或少都会对他身边的人或事产生些許影响——哪怕是在那刀耕火种,颠沛流离的艰苦年代。

我不是作家,构思不出天马行空的精彩故事,我也不是诗人,编织不出风花雪月的爱情篇章。在此,我只是将机缘巧合中读到的一些故事加以整理和叙述,以供大家茶余饭后之谈资。

引子

公元2008年5月12日,一个震惊世界的日子。

时值五一休假,我陪太太去四川旅游(由于医院放假按照轮休制,轮到我休假时已经5月9日)。四川绵竹素有小成都之称,为了离开喧嚣的人群,荡涤疲惫无措的心灵,我们选择了徒步攀登九龙山。

一路向北,一座山岭横桓眼前,山顶平整如削,九座小峰沿跑马岭耸垒而下,如龙中条起伏,向东南延伸。

有人说江南风景清新秀丽,犹小家碧玉,温婉绰约。一路上领略成都平原的秀美风光,更似邻家小妹,俊美中略带俏皮,粗犷而不失灵秀。道路两旁大片的油菜花已经化作细长、碧绿的油菜荚,偶有零星的金黄点缀其中,在阳光下散射出迷人的光芒。远处蜿蜒的小河犹似青紫的缎带随风飘扬,清澈的水流时而静谧安详,宛如处子,波澜不惊;时而慷慨激昂,一如勇士,豪迈奔放。

既有河流为伴,我们穿过油菜地径直来到河滩,沿着小河逆流而上。大概因为是枯水季节,河里的水流很小,由于长时间冲刷,将一条河道冲成数条小溪流,河滩上布满细而平坦的绵沙。远处一股山泉直注河面,激起的水花被风吹散,形成一层氤氲的薄雾罩在河面,走近这条小瀑布,瀑下一潭清泉,似大自然的眼睛清澈、透亮,朝阳下水面上一层蔼蔼薄雾泛着高贵的紫色。岸边的灌木、小草沾满水珠,在朝阳的抚摸下舒适地伸展着动人的身姿。

我愿在此结庐而居,一爿草房,屋后竹林一片,房前桃花三五棵,翠柳傍岸,岸边采石为桌凳,水上浮桥一座······当然少不了芦门一联:

朝露润精华 霞景照紫汀

终日与泉林为伴,春挖竹笋,秋撷野果,吟诗做对,琴瑟自得,优哉游哉,于愿足矣,夫复何求?

遗憾的是愿望归愿望,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浮华的社会,浮动的人心,再也没有那片静谧的心灵引领我们悠游人间或者像隐士般安隐山林,不问世事)。收起美丽的遐想,结庐于此怕是无望了,也罢,景色总要带些回家。我和太太各自选取了我们自己中意的背景照了好多照片,然后继续上路。

山势不甚陡峭,却因林密草深,似乎鲜有人迹至此,再加之常年阴雨,气候潮湿,沿山壁而上的岩石布满青苔,犹似茵绿的一片毛毡。崖边灌木丛生,不知名的野草点缀着或紫、或蓝、或黄、或白的小花,悠然地生长,脚踩上去,柔柔的、软软的,就像踩着家里的地毯。抬头但见天高云低,远处一片竹林悠悠地透着几分神秘。杜甫曾有诗云:

数径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清风微抚,竹叶沙沙作响,竹竿翠绿、挺拔入云,地上偶见棕褐色的新笋,被着一身细毛。一见这新鲜的竹笋我就垂涎欲滴——好多年没有吃过新鲜竹笋了,那种清香、鲜脆仍是儿时的回忆。只可惜我们没有携带炊具,新笋的记忆只能仍旧留在儿时了。

早已是饥肠碌碌,我们决定到达竹林的另一边开始享用自带的方便食品,不想进入竹林里许之地竟有一条卵石铺就的小路横在我们面前,地面的鹅卵石已被踩得浑圆、溜光。踏上这条不知谁人铺成的小路顿有一种曲径探幽的感觉。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