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荣,一个战地记者的苦乐人生——名记者的成长之路

陈朝荣,一个战地记者的苦乐人生——名记者的成长之路

照片由陈朝荣本人提供

陈朝荣的履历里有着一连串的辉煌:广东揭西人,生于1942年4月,1962年6月参军入伍,1965年任41军123师政治部新闻报道员、摄影干事。1979年2月17日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

陈朝荣获评国家一级艺术家,塔山之星勋章荣获者,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名人协会高级会员,广东摄影家协会高级会员。

陈朝荣的简历入选了《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文艺界名人录》及《中华人物辞海》。《解放军报》、《南方日报》、《广东人口报》、《精彩人生丛书》、《家政》等众多报刊先后报道过他的事迹。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广州军区,活跃着一位十分著名的摄影记者,之所以说他著名,是因为他的名气大到足以让许多人记住。在事业发展到最鼎盛的一个阶段,他是军区一些领导的御用摄影师,许多重大场合的摄影任务都交由他来负责担纲;不仅如此,许多地方媒体也与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不少报刊如《广东画报》、《广西日报》、《南方日报》等都刊登过他的不少作品,这个让众多读者和媒体为之着迷和倾倒的人,就是本篇文章的主角陈朝荣。

陈朝荣是幸运的,因为从跨入军队的那一天开始,陈朝荣的人生水平就得到了提升,人生格局得到了更好的规划。陈朝荣更是幸福的,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培养下,他由一个沿街乞讨的穷苦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一名十分优秀的记者;这之后,由于他跟踪报道了中越战争中的相关战况,使得他名声大振。


陈朝荣,一个战地记者的苦乐人生——名记者的成长之路

照片由陈朝荣本人提供

在事业有成之后,收入也日复一日地开始增加,陈朝荣说,他的生活一天过得比一天好,即便是在部队的时候,家里的经济状况也要比其它战友的强,强许多。

“有一次呀,老母亲到我那里去,去看看两个孙女的。听说母亲要来了,我当然就很高兴了,就跑去买了许多的菜。哦哟,那次真是买了很多的。除了菜,还买了一点水果。林林总总算起来,那个钱嘛、也是花出去了不少”。陈朝荣兴奋地回忆。

“母亲来了以后,一看,哎呀,怎么准备了这么多的菜呀?母亲就很不放心了,问我,阿荣啊,你工资不多,那来那么多钱买菜?”

陈朝荣听了,高兴地告诉母亲说:您呢,您就放一百个心吧!您儿子呀,现在有能力过上好日子了,我有额外收入的。说完,陈朝荣拿出一本杂志,“昨天呢,杂志社刊发了我的一张封面照片,这样一来呢,我就有50块钱的稿费了。”陈朝荣告诉母亲。

“50元?”母亲一听可是吃惊了。“这么多钱的?这要是在乡下,可是相当于我种三担谷子的收成了。儿子,为了这三担谷子,我们得流多少汗、晒多少的太阳呀!”


陈朝荣,一个战地记者的苦乐人生——名记者的成长之路

照片由陈朝荣本人提供

陈朝荣生养了两个女儿,与他的经历有着千差万别不同的是,两个女儿从小就没有受过什么苦,这样的不同让陈朝荣感到很欣慰。

还在女儿很小的时候,陈朝荣就能够给女儿们购买一些比较时尚的玩具,让她们过上相对优越的生活;而这样的给予,完全是凭借着他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和达到,这让他很自豪。

大约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有一次,陈朝荣带着两个女儿出去逛街,逛着逛着呢,几个人就逛进了一家面包店里。小孩子嘛,看到店里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的东西,自然是开心得不得了了。当她们看到一个色香味俱全的面包时,一双小腿就开始灌铅、挪不开步了。面包的标价是两毛钱,以现代人的标准来看,是怎么看都不贵的,可是,就是这两毛钱的面包,在当时买起来也是很吃力的一个决定。

陈朝荣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多拍点照片,多写点文章,多挣一些稿费,让两个女儿的日子能够过得好一点。

从此以后,陈朝荣将工作之外的时间都放在了写作和摄影上,他要为女儿们的美好生活尽力地拼一拼。

于是,在陈朝荣的努力下,靠着每一幅照片2一5元的稿费,他愣是让女儿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很快地,家里开始有了彩电、冰箱,有了当时最流行的游戏机超级玛丽…

“我这辈子,多亏了共产党。没有共产党的话,我说不定早就已经饿死了。”说起自己这些个由苦到甜的经历,陈朝荣深有感触。“你看看,我一个从旧社会过来的苦孩子,那个时候,我就只能靠讨饭为生。解放了,共产党给了我当家作主的权力,我才能有后来的这些经历和成就。是党把我从苦海里捞出来,还培养成了一名摄影记者,我很感谢共产党!”

这是陈朝荣发自内心的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