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马尔克斯: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人物|马尔克斯: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本期《一本好书》推荐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公认“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也是马尔克斯代表作之一。

当时写下这部作品的他,已经年近六十。创作灵感的一部分,便是来自于他的父母。

马尔克斯虽已于2014年逝世,但这位诺贝尔文学巨匠的光芒却丝毫未减。

作为世界文学史的一座高峰,他自己却说“作家之所以是作家,并无过人之处,不过是除了这行,别的什么都干不了。闭门码字并不比鞋匠制鞋高明多少,得名得利都不合适。”

如此一位谦卑的巨匠,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是什么造就了他非凡的才华与想象?或许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会对马尔克斯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童年:外婆是魔幻故事的启蒙者

“大人们当着我的面说话,以为我听不懂,或拐弯抹角故意不让我听懂,结果适得其反。大人间的谈话成为我最理想的灵感来源。我先听来,然后拆散打乱,隐去出处,再说给大人听。我所言即他们心中所想,听者无不愕然。”

——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

1927年,马尔克斯出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父亲辍学后成了一名电报员兼药剂师,母亲则是一位上校的女儿。

穷小子爱上名门闺秀,这段身份悬殊的感情,便是《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阿里萨与费尔明娜的小小缩影。

人物|马尔克斯: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幼年的马尔克斯 图片来源: Balcells Archive

作为12个孩子中的长子,在8岁以前,他一直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

如果追溯马尔克斯最初对故事的热情,其实来自他的外婆。大到各种天马行空的奇幻童话、光怪陆离的民间故事,小到外公的军队生活、父母的恋爱经历。

外婆无所不知、无一不晓,总是绘声绘色向他描述故事里五彩斑斓的世界。

于是这些故事在他年幼的想象里重新活了起来,如同神灯里藏着阿拉丁,大象也长出了翅膀。

少年:要么写作,要么死

“这里的一草一木,仅仅看着,就在我内心唤起一股无法抗拒的渴望:我要写作,否则我会死掉。过去我也有过类似的感受,但只有那天上午我才认识到这是灵感喷发的紧要关头。“灵感”这个词既可恶又真实,它稍纵即逝,却摧枯拉朽。”

——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

随父母迁居至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以后,马尔克斯进入一所寄宿学校学习,开始对文学产生热爱的他,此时已经和卡夫卡、福克纳、海明威相遇。

只是对于刚刚离开故土的少年来说,与家乡的连接却被无情地剪断了。乡愁,成了少年挥之不去的烦恼。

人物|马尔克斯: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少年马尔克斯(左数第三)与兄弟姐妹

图片来源: Balcells Archive

马尔克斯在自传写道“少年时期,我就读于安第斯山区一所冰冷的寄宿学校,常常半夜哭醒。之后没心没肺地活了这么多年,我才明白,卡塔卡老宅里外公外婆的不幸源于剪不断的乡愁,越逃避,乡愁越浓……”

而也正是在那段阴郁的时光里,少年的眼泪像安第斯高原的雨一样下个不停,一颗种子深深扎进马尔克斯的脑海,他说“我要写作,否则我会死掉。”

青年:法律系辍学当记者

“文学小组中,数我最穷困潦倒。我那两份工作固然重要,但薪水都不高。我常常躲在罗马咖啡馆僻静的角落里,写到天明,或读到天明。饿了,喝一杯浓巧克力,吃一块夹着上好西班牙火腿的三明治,然后在玻利瓦尔大道开花的可可树下沐浴着晨曦散步。”

——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

尽管马尔克斯对新闻行业的兴趣更大,但在父母的坚持下,他还是选择在波哥大哥伦比亚国立大学攻读法律专业。

在此期间,他开始写作。1947年,他短篇小说《第三次忍受》发表在《观察家报》的文学副刊,获文学评论家认可。

人物|马尔克斯: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青年时期的马尔克斯 图片来源: Balcells Archive

20世纪40年代末,由于哥伦比亚政局动荡,国立大学被迫关闭。马尔克斯只好从波哥大转到卡塔赫纳大学。由于对法律专业的厌恶,他未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位。

1950年,他搬到巴兰基利亚,为一家日报撰写专栏。在此期间的马尔克斯,对阅读的执着从未停歇,

大量的阅读成了他不间断的习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他最钟情的读物之一,尤其是对那精巧的故事结构赞不绝口。

于1954年,马尔克斯以记者的身份开启新的职业生涯。在他的自传里有大篇幅的文字来描述这份职业对他的重要。

他说“为了节省版面,删去所有不必要的。在我对叙事技巧的间接摸索中,这是最有用的训练之一。”

而后的1955年,他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枯枝败叶》。接下来,《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恶时辰》等作品,接连问世。

辉煌:妻子为《百年孤独》变卖家当

“差不多十三年后,《百年孤独》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出版发行,途经哥伦比亚时,我在波哥大街头书摊看见多本首版《枯枝败叶》,每本一比索。我能拿多少,就买了多少;此后,这版又在拉丁美洲各大书店出现过,被当作古董书卖。两年前,一家英国古董书店出售了一本有我亲笔签名的首版《百年孤独》,售价三千美元。”

——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

人物|马尔克斯: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梅赛德斯、马尔克斯与两个儿子

图片来源: Balcells Archive

谈及马尔克斯的辉煌,不可能绕过《百年孤独》。而谈及《百年孤独》,也无法忽略马尔克斯的妻子梅赛德斯。

马尔克斯说,要是没有妻子,自己永远也写不出这本书。

人物|马尔克斯: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1982年 马尔克斯与妻子

图片来源: Photograph: Topham/AP

在《百年孤独》完稿之前,马尔克斯一家经历着一段经济非常拮据的时光。

漫长的18个月写作期间,妻子用他不知道的方式筹款维持着生计,全力支持他的写作。卖车、卖电视、卖收音机……妻子就是靠典当来为马尔克斯提供一个纯粹的写作环境。

据说甚至最后去邮局寄最终定稿的费用,都是临时凑上的。

人物|马尔克斯: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头顶《百年孤独》的马尔克斯

图片来源: Isabel Steva Hernandez (Colita)/Corbis

这时的马尔克斯一家主要生活在墨西哥,他在这继续小说的创作,同时也撰写剧本、担任记者。

1967年,《百年孤独》终于出版,这部小说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与马孔多小镇的百年兴衰,广受赞誉,成为了他人生里最重要的一座丰碑。

人物|马尔克斯: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马尔克斯

图片来源:Bertil Ericson/AFP/Getty Images

他于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而他也成为了哥伦比亚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晚年:人生苦短,只怕来不及畅所欲言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

1999年的马尔克斯被诊断出患有淋巴癌,经过一轮的治疗,病情得以缓解。与死神擦身而过的他,在晚年时期出版了自传《活着为了讲述》,2004年写下最后一部小说《苦妓回忆录》。

由于癌症与阿兹海默的不断折磨,2006年的马尔克斯宣布就此封笔。他说,我在工作上已经没什么前景了。而他所有的作品,都被定格在了2006年以前。

人物|马尔克斯: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2014年马尔克斯生日当天在家门口迎接记者和书迷

图片来源:Eduardo Verdugo/AP

与癌症抗争15年后,2014年4月17日马尔克斯于墨西哥逝世,享年87岁。

“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他如此说道。

如果曾经的你还没有来得及成为一名马尔克斯的书迷,还没来得及领略他笔下穿越半个世纪的动人爱情,不如与我们一起打开《霍乱时期的爱情》,感受马尔克斯笔下那饱含一切深情的动人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