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湖北农民,我叫汪理军:种油茶,让我奔上致富路~


湖北日报记者黎海滨 通讯员 徐功频

我是湖北农民,我叫汪理军:种油茶,让我奔上致富路~

一条弯弯的大市河从门前流过,成群的鸡鸭嬉戏追逐啄食,新修的道路一直向外延伸,最惹人注目的还是茂密的树林,一栋新建的房子掩映其中,这就是——湖北省崇阳县白霓镇大市村5组汪理军的新家,曾经出土国宝商代崇阳铜鼓之地。

面对记者的采访,今年50岁的汪理军非常高兴,满脸笑容。他介绍,早些年,家里有7口人,3 个小孩,不仅要赡养年迈多病的父母,还要供养儿女上学,全靠一个人做小工来维系生计,家里的经济重担全压在肩上,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加上爱人经常生病,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户。三间破屋用捡来的油布遮盖,夜晚大小老鼠光顾,遇上大风大雨,处处淋雨,一到冬天,四处漏风,一家老少无法安生。能盖一座新房子,改善一家人居住条件成了汪理军最大的心愿。

在党的好政策引领,汪理军没有怨天尤人,不等不靠,凭着庄稼人勤劳的双手,与命运抗争,与困难拼搏,发誓要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的生活。

汪理军说,随着年纪的增大,长期靠做小工、打零工是力气活,不是长久之计,要能发展自己的产业该有多好。

在崇阳县发改局召开的湾子夜话会上,驻村干部的鼓励贫困户要摒弃“等靠要”和消极思想,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斗志,增强自我脱贫、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户施策,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用自己双手靠劳动拔除穷根、坚决消除贫困,开启幸福小康梦,汪理军听得入迷。

2015年初,汪理军决定利用本地优质的山林资源,开垦荒山栽油茶。为了发展油茶,汪理军特意到通城参观一趟,积极参加扶贫办在村里举行油茶栽培技术培训。

我是湖北农民,我叫汪理军:种油茶,让我奔上致富路~

3月初,汪理军开垦荒山动工了。山上一片荆棘,茅草遍地,汪理军合计请人挖不划算,自己买了割草机,早晨带上干粮和水上山,从日出一直忙到日落。短短的时间里,全靠汪理军一双手开荒栽油茶90余亩,手掌都磨起了血泡,脸颊、臂膀上被太阳晒后死掉一层层皮。一年下来,在穿破胶鞋4 双,挖坏锄头3把。汪理军开垦荒山,帮扶干部和技术员上山进行指导,并送上矿泉水、水果看望他、鼓励他。

三分栽种,七分管理。汪理军为了保苗浇水,买了20多只旧水桶及塑料布分布在山上盛水。山上野兔多,晚上出来偷吃油茶新发出的嫩叶,汪理军深夜拿着手电,敲打脸盆在山上山下吆喝,吓唬野兔。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扶贫的好干部。种油茶,每亩国家扶助资金800元,改变了缺乏资金的难题,精准扶贫户还有产业发展的资金2000元。2015年享受易地搬迁政策,帮我家建起了新房子,现在路通水通电通,终于圆了一家人的新房梦。”汪理军人逢喜事精神爽。

“你看,都挂果了,这么大一颗。”望着长势喜人的油茶,汪理军很是有成就感。“今年,油茶(3年挂果6年盛产)已经开始收益,估计卖茶油收入就达2000余元。明年进入丰产期,亩收入按1500元计算,年收入可达13万元以上。”

汪理军种油茶,开通了一条绿色致富通道路。

我是湖北农民,我叫汪理军:种油茶,让我奔上致富路~

“现在请人工价又高,这么高的山路陡峭,油茶成采摘时成批成批的怎么运下山?”记者问。

“这个不用担心,已想好了办法。从山上接到山下,只要用箩筐、袋子装就是行!”汪理军非常的自信。

记者不解,与同行的驻村干部、帮扶干部一样,急切地想知道汪理军有什么妙招。

“到县城买点大塑料管子,连接在一起,茶子光溜溜的还怕它不来!”汪理军说有办法。

“亏你想得出来,真服你了老汪!”随行的帮扶干部发出赞叹。

的确,办法总比困难多,勤劳的人们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阳光照耀下,山上成片成片的油茶闪闪发光,绿油油的果子压弯枝头,汪理军爽朗地笑了,笑声在苍翠的山谷久久回荡。

脱贫攻坚的路上,汪理军凭着一双勤劳的双手,诚实的劳动,已经迈上致富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