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湖北農民,我叫汪理軍:種油茶,讓我奔上致富路~


湖北日報記者黎海濱 通訊員 徐功頻

我是湖北農民,我叫汪理軍:種油茶,讓我奔上致富路~

一條彎彎的大市河從門前流過,成群的雞鴨嬉戲追逐啄食,新修的道路一直向外延伸,最惹人注目的還是茂密的樹林,一棟新建的房子掩映其中,這就是——湖北省崇陽縣白霓鎮大市村5組汪理軍的新家,曾經出土國寶商代崇陽銅鼓之地。

面對記者的採訪,今年50歲的汪理軍非常高興,滿臉笑容。他介紹,早些年,家裡有7口人,3 個小孩,不僅要贍養年邁多病的父母,還要供養兒女上學,全靠一個人做小工來維繫生計,家裡的經濟重擔全壓在肩上,日子過得十分艱苦。加上愛人經常生病,是遠近有名的貧困戶。三間破屋用撿來的油布遮蓋,夜晚大小老鼠光顧,遇上大風大雨,處處淋雨,一到冬天,四處漏風,一家老少無法安生。能蓋一座新房子,改善一家人居住條件成了汪理軍最大的心願。

在黨的好政策引領,汪理軍沒有怨天尤人,不等不靠,憑著莊稼人勤勞的雙手,與命運抗爭,與困難拼搏,發誓要擺脫貧困,過上小康的生活。

汪理軍說,隨著年紀的增大,長期靠做小工、打零工是力氣活,不是長久之計,要能發展自己的產業該有多好。

在崇陽縣發改局召開的灣子夜話會上,駐村幹部的鼓勵貧困戶要摒棄“等靠要”和消極思想,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和鬥志,增強自我脫貧、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因戶施策,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用自己雙手靠勞動拔除窮根、堅決消除貧困,開啟幸福小康夢,汪理軍聽得入迷。

2015年初,汪理軍決定利用本地優質的山林資源,開墾荒山栽油茶。為了發展油茶,汪理軍特意到通城參觀一趟,積極參加扶貧辦在村裡舉行油茶栽培技術培訓。

我是湖北農民,我叫汪理軍:種油茶,讓我奔上致富路~

3月初,汪理軍開墾荒山動工了。山上一片荊棘,茅草遍地,汪理軍合計請人挖不划算,自己買了割草機,早晨帶上乾糧和水上山,從日出一直忙到日落。短短的時間裡,全靠汪理軍一雙手開荒栽油茶90餘畝,手掌都磨起了血泡,臉頰、臂膀上被太陽曬後死掉一層層皮。一年下來,在穿破膠鞋4 雙,挖壞鋤頭3把。汪理軍開墾荒山,幫扶幹部和技術員上山進行指導,並送上礦泉水、水果看望他、鼓勵他。

三分栽種,七分管理。汪理軍為了保苗澆水,買了20多隻舊水桶及塑料布分佈在山上盛水。山上野兔多,晚上出來偷吃油茶新發出的嫩葉,汪理軍深夜拿著手電,敲打臉盆在山上山下吆喝,嚇唬野兔。

“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扶貧的好乾部。種油茶,每畝國家扶助資金800元,改變了缺乏資金的難題,精準扶貧戶還有產業發展的資金2000元。2015年享受易地搬遷政策,幫我家建起了新房子,現在路通水通電通,終於圓了一家人的新房夢。”汪理軍人逢喜事精神爽。

“你看,都掛果了,這麼大一顆。”望著長勢喜人的油茶,汪理軍很是有成就感。“今年,油茶(3年掛果6年盛產)已經開始收益,估計賣茶油收入就達2000餘元。明年進入豐產期,畝收入按1500元計算,年收入可達13萬元以上。”

汪理軍種油茶,開通了一條綠色致富通道路。

我是湖北農民,我叫汪理軍:種油茶,讓我奔上致富路~

“現在請人工價又高,這麼高的山路陡峭,油茶成採摘時成批成批的怎麼運下山?”記者問。

“這個不用擔心,已想好了辦法。從山上接到山下,只要用籮筐、袋子裝就是行!”汪理軍非常的自信。

記者不解,與同行的駐村幹部、幫扶幹部一樣,急切地想知道汪理軍有什麼妙招。

“到縣城買點大塑料管子,連接在一起,茶子光溜溜的還怕它不來!”汪理軍說有辦法。

“虧你想得出來,真服你了老汪!”隨行的幫扶幹部發出讚歎。

的確,辦法總比困難多,勤勞的人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陽光照耀下,山上成片成片的油茶閃閃發光,綠油油的果子壓彎枝頭,汪理軍爽朗地笑了,笑聲在蒼翠的山谷久久迴盪。

脫貧攻堅的路上,汪理軍憑著一雙勤勞的雙手,誠實的勞動,已經邁上致富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