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佛系更高级的,是茶系……

继“佛系”一词走红网络后,最近不少人身上又被赋上了新的名词,即——茶系!

自然直接不做作“修己而后可以爱人”选择更舒服的方式生活,有着属于自己的小确幸,如此茶系人生也未尝不可啊。

以下中国六大茶系人儿,你属于哪一种呢

比佛系更高级的,是茶系……

绿茶

绿茶的特点是鲜叶采摘后高温迅速灭掉其中酶类,抑制茶多酚氧化。所以绿茶具有“三绿”的特点:干茶绿,茶汤绿,冲泡后的叶底也是绿色的。

不论你是龙井先生,还是碧螺春小姐,或是被误会走错片场的安吉白茶,要知道,可爱“绿茶”的人生与被人吐槽的绿茶婊可完全不是一回事。

比佛系更高级的,是茶系……

绿茶朋友最明显的特质就是自带的生机感,清新中不失活力,有趣又随时沉稳,他们大多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并能轻松玩转,比较有自己的主张,喜欢按着自己的想法来做事,有想法,有创意。特别在工作中,聪明伶俐、精明能干,是不容忽视的角色。

白茶

白茶是制作最为简单的一种茶类,经两三天纯天然酝酿而成,没有经过任何微发酵,不促进也不抑制茶多酚的氧化。白茶干茶多白毫,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白雪皑皑的小山坡,也因此得名白茶。

白毫银针如君子淡雅,白牡丹如淑女温婉,贡眉寿眉总是傻傻分不清楚,六大茶系中颇为低调的白茶因其“简单大方”,宜室宜家,人缘老好了!

比佛系更高级的,是茶系……

“任它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白茶朋友的平静与纯净,有些是生活经历单纯造就的,但更多的是一种“知世故而不世故”的超脱,他们永远追求简单的事物,儒雅平和是他们共有的特征,不过这类人内心往往有着自己固执的追求。

黄茶

黄茶是中国特产,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会烧菜的人都知道青菜闷在锅里就会变黄。黄茶、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分氧化。

黄茶很少见,甚至生活在黄茶茶区的人都不一定分得清,比如说君山银针、霍山黄芽、蒙顶黄芽。如茶系特征一般,“黄茶”们身上那种特别而不自知的懵懂,有着绝妙的魅力。

比佛系更高级的,是茶系……

众生皆苦,还好我甜是黄茶朋友最真实的写照。他们往往待人温柔,相处起来有种如沐春风的舒适。不喜按部就班的生活,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发现美好,无论是对生活中的点滴还是命运的安排,始终持拥抱的态度,怀揣惊喜的心情。如此乐观的黄茶er,爱了~

乌龙茶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发酵程度最轻的包种茶快接近绿茶了,发酵程度最重的东方美人茶快接近红茶。因此处于绿茶的醇和清甜和红茶的鲜甜浓醇之间的,便是乌龙茶。乌龙茶产量最大的地方就是十三夷所在的福建。

一三五大红袍,二四六铁观音,星期天冻顶乌龙,乌龙茶控制发酵度刚刚好不容易,少一分则不足,多一分则过头。要说起乌龙茶系的人儿,最突出的特质应该就是——独立。

比佛系更高级的,是茶系……

乌龙茶朋友最明显的特质就是他们有着独立的思想,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从来都把人生掌控在自己的手里,拥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强,喜欢在权衡后做出最有利的选择,是个能多方面捕捉事物的思考者。同时,一旦确定的事绝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动摇,果敢又坚定。遇事从容不迫,不走极端。

红茶

红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茶多酚本身是一种无色的物质,其中的儿茶素在红茶加工的过程中聚合形成了黄色的茶黄素和红色的茶红素,因此红叶红汤、滋味香醇。

祁门红茶、正山小种、滇红都是红茶中的“扛把子”,不仅颇受人们喜爱,更容易让人依赖。红茶茶系的人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也属于自带光环的那种——母性光环了解一下?

比佛系更高级的,是茶系……

红茶朋友最明显的特质就是同样是温柔,相比黄茶的甜美,红茶的温柔更表现为宽厚、包容与体贴,总能给周边的人带来踏实感和正能量。气质上比较端庄大气,有种高级感。同理心特别强,常常关照自身以修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注重自身发展。

黑茶

同样是促进茶多酚氧化和内质转变的茶,黑茶和红茶的不同在于:红茶的酶促反应动力来自茶叶自身的酶,而黑茶来自微生物产生的酶,属于后发酵茶,发酵程度为100%,依据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香味醇和,汤色深,橙黄带红,干茶和叶底色泽都较暗褐。

网络上不少文章标题为“能劝你喝黑茶,才是真朋友!”虽然有些夸大,但对于黑茶的养生功效还是认同的。如它一般,生活中如果你遇到黑茶朋友,一定有福了。

比佛系更高级的,是茶系……

黑茶朋友最明显的特质就是黑茶们谦虚谨慎,不仅具有丰富的学识,社会经验、人际关系方面也处理的头头是道,非常聪慧且极富理性。有时可能有点深沉,这并不代表他不好相处,相反他们性情温和值得信赖,讲话具有权威性,是绝佳的倾诉与咨询对象,像一个“百宝箱”,总能在身边人需要的时候帮上忙,但天生忧郁的气质,令他们往往自己消化苦楚。

你是哪种茶呢?评论区见!

(图片来自百度,仅用于交流茶文化如有疑问请随时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