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潤、純利潤、淨利潤之間有什麼區別?

猜不透Min


毛利和純利是企業經營都最關心的兩個財務指標。甚至就算你做個小買賣,也需要關注一下這兩個指標。

淨利潤和純利潤基本是一個概念的兩種說法,可以合併來看。所以接下來我們主要討論毛利和純利的概念。

毛利潤=收入-成本



大家對收入的概念相對清晰一些,也比較容易理解,說白了就是收到了多少錢就是收入。這個月到賬了100萬,那收入就是100萬,上個月到賬了90萬,收入就是90萬。非常容易理解。

不過大型企業做預算的情況下,收入也會分為權責收入和收付收入。比如我們是一家賣設備的企業,賣設備之前需要先簽合同後付款,一般就會把籤合同的金額當成權責收入,意思就是“應該收到這麼多錢”。收付收入意思是“實際收到這麼多錢”。這兩者之間還有一個概念叫“應收賬款”。

所以這時候成本也會分成權責和收付,與收入的意思相對應,權責支出是“應該花這麼多錢,但這個未必都支出了”,收付支出是“實際花了這麼多錢”。這兩者之間也有一個概念叫“應付賬款”。

上面延展說了一下收入,回過頭來繼續說毛利潤的另一個因素——成本。不同公司在計算毛利時對成本的定義並不完全相同。比如有的公司只把原材料當成成本,有的公司會把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設備折舊等多項不成變成本當成成本。但這裡的成本一般都不包括企業稅。



不過在具體計算的時候,毛利一般是指毛利率,毛利率是一個百分比,計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收入-成本)/收入x100%

所以我們在說毛利的時候一般會說30%,45%或者60%等,這裡說的都是毛利率。很少會說真正的毛利,比如9塊錢,500塊錢。因為這樣的金額缺乏表達真實意圖。毛利500塊錢的事就一定比毛利9塊錢的事情好麼?未必。

純利同樣等於收入-成本。但這裡的成本包括的項目就多了。純利中的成本是包括了一切成本,房租、稅費、辦公費等等,只要是花錢的項都算在內。

純利才是真正到手的利潤。計算一切成本以後,還能掙多少錢。


坤鵬論


看斑馬消費通過拆分一個“肉包子”,來通俗解釋毛利潤和淨利潤。

一般來說,淨利潤和純利潤是同一個概念,正式的財務報表中都用淨利潤這個概念。

我家樓下有一個夫妻倆開的包子鋪,一個肉包子賣兩塊錢,每賣出一個包子,營業收入就是2元錢。

包子主要由麵粉和餡料構成,如果一個肉包子麵粉成本是1毛錢,餡料成本3毛錢,最直接的,這個包子的毛利潤就是1.7元。當然了,做包子的過程中,還涉及到水、揉麵機器用掉電費等。

再嚴格一點,如果兩口子要拿工資,那麼,負責做包子的男人每月發的工資、以及生產包子的地盤分攤的房租,都要在毛利潤中扣除。

假設以上這些成本,分攤在一個包子中的費用是3毛錢,那麼,這個包子的毛利潤就是1.4元。

淨利潤就是毛利潤除去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之後獲得利潤。

那麼,賣包子的蒸鍋涉及到電費、水費,負責賣包子的老婆每月領的工資;他們賣包子要打廣告、要做促銷;以及賣包子那部分地盤分攤的租金;若經營需要找銀行貸款需要付出利息等……當然,你買包子忍心要發票,他們還要交各種稅費等。

如果以上費用是4毛錢,那麼,這個包子鋪每賣一個包子的淨利潤就是1塊錢。


斑馬消費


先從概念界定角度瞭解三者區別。毛利潤一般是指:毛利潤=銷售價格-原料進價-人工費;純利潤也稱為“淨利”、“純收入”,一般指商業企業的總收入減除營業內外各項支出以及應繳的銷售稅金、教育費附加、加聯營收入減聯營支出。是整個企業全部經濟活動最終取得的財務成果;淨利潤是企業當期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後的金額,即企業的稅後利潤。

從概念解釋上可以看出,純利潤就是淨利潤的另一種說法,即稅後利潤,二者並無本質區別。在財務報表中,通常使用淨利潤來表述,即在會計的專業叫法上,並沒有純利潤的概念。

毛利潤是收入扣除可以直接分配的成本(如原材料、員工薪酬等),而淨利潤是毛利潤的基礎上扣除不能直接分配的成本(如水電費、營業稅等),更明顯的區別在於,毛利潤是稅前利潤,而淨利潤是稅後利潤。

從財務概念上來區分,毛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即主營業務利潤;淨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利潤-期間費用+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所得稅,也就是利潤表中的最後一行。


華爾街見聞


純利潤和淨利潤之間差別並不太大,一般上市公司贏利了都說自己純利潤是多少,而如果虧損了就叫淨利潤虧多少,叫法不同,意思是一樣的。純利潤就是企業毛利潤再扣掉各種稅費+人工費用+財務費用等各種支出後,企業純拿到手的錢,純利潤可以被股東用來分紅的。

毛利潤就不同了,主要是銷售收入—生產成本= 毛利潤。毛利潤只是銷售收入扣除生產成本的差額。通常不同的行業毛利潤也不同,可能零售業的毛利潤高,製造業的毛利潤就偏低,有些外貿出口企業的毛利潤可能更低,只有5%左右。

舉個例子,眼鏡業是暴利行業,零售商的給客戶配一幅眼鏡成本最多也就七八十元,但是賣給用戶卻要五六百元,可以看出眼鏡業的零售商店是暴利行業,毛利潤這麼高怎麼不算暴利呢?但眼鏡業還要支付用工成本+各種稅費+房租費用,最後算下來,可能毛利潤很高,但是純利潤卻並不高,因為用工成本+房租上升,把純利潤給吞噬了。雖然,眼鏡行業存在暴利現象,但純利潤算下來,就可能並不會太高。


不執著財經


純利潤和淨利潤是一個說法,上市公司都是習慣說淨利潤。

1、毛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不用解釋了,是銷售商品/服務獲得的收入。營業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和直接生產的人工成本,所以,毛利潤=營業收入-原材料-生產相關的人工成本;在實際操作中,製造業和貿易流通行業的毛利潤是比較低的,而服務業的毛利潤比較高,舉3個例子。

1.1、京東:京東一直虧損的原因就是毛利潤太低,儘管2017年的毛利率達到16%,相比2011年的5.5%以及提升2倍,但是依然不賺錢,相比相同模式的亞馬遜的毛利潤也超過30%。京東毛利潤低的原因主要是兩大支柱業務毛利率都很低,京東依靠3C起家的,但是3C產品的毛利沒有超過10%的,而京東引以為豪的物流業本就是低毛利的行業,儘管京東擴展了百貨、小家電等高毛利的品類,以及提升物流服務的價格,依然難以大幅改變低毛利的狀態,京東的盈利之路註定艱難。

1.2、58同城,58同城是做服務類的互聯網平臺,沒有原材料一說,所以毛利率非常高,將近90%,2018年第一季度,其營收達到24.8億元,毛利潤達到22.1億元。不過淨利潤只有1.7億,說明營業費用和管理費用是比較高的。

1.3、格力電器,毛利潤率達到33%,常年如此,非常穩定,2017年營業收入1500億元,營業成本985億元,淨利潤225億元,淨利率為15%,這在製造業中是非常漂亮的數據了。

2、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利潤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利潤指標,營業費用主要包含廣告支出和銷售部員工支出。管理費用主要包括非生產和銷售部門的工資、公司諮詢費、差旅費和租金以及折舊攤銷。財務費用就是利息的支出。這裡忽略了營業外支出和收入對營業利潤的影響。

3、淨利潤=營業利潤-所得稅=營業利潤*(1-25%)。

舉個例子:

小明開了一家服裝店,

賣了10000塊錢=營業收入

衣服進價為3000塊=營業成本

在門口貼廣告牌以及找促銷員總共花了1000元=營業費用

店員工資2000元+租金2000元+進貨差旅費500=4500元=管理費用

借款經營的利息支出500=財務費用

那麼小明服裝店的利潤指標為:

毛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10000-3000=7000元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10000-3000-1000-4500-500

=1000元

所得稅=營業利潤*25%=1000*25%=250

淨利潤=營業利潤-所得稅=1000元-250元-750元

最後附上一張利潤報表模板


壹號股權


毛利潤,是指:售價-可直接分配的成本=毛利潤。

可直接分配的成本,是指:你可以直接控制的成本,如原材料、員工工資等。

例如:一雙鞋,售價1000元;

製造鞋子的可直接分配的成本:原材料,員工工資等300元。

毛利潤,即是1000元-300元=700元。

淨利潤,是指:毛利潤-不可直接分配的成本=淨利潤。

不可直接分配的成本,是指:水電費、營業稅等各種不能直接控制的成本

例如,鞋子的毛利潤:700元;

不可直接控制的成本:水電費、各種稅收等600元。

淨利潤,即是700元-600元=100元。

純利潤,是淨利潤的另一種說法。

簡而言之,毛利潤,只是減去可控制的成本;

淨利潤,則是減去所有成本,包括不可控制的成本。


懂股帝


毛利潤、純利潤和淨利潤是非常常見的三個概念,尤其是做點買賣的生意人更是要和它們“精打細算”。那麼,它們各自都是什麼意思呢?我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最近我一叔叔開了一家服裝店,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就以這家服裝店的經營情況來介紹這三個概念吧。

比如,一件衣服的進貨價是30元/件,定價是100元/件。那麼,每賣出一件衣服,毛利潤就是100-30=70元。如果逢年過節或者換季,服裝店搞促銷活動一律八折,那麼毛利潤就是80-30=50元。

也就是說,毛利潤一般是指直接收益減去直接成本所剩價款,說直白點就是某商品的賣價-進價=毛利潤

再比如,該服裝店一個月總共賣出300件衣服,那麼該月的毛利潤就是70×300=21000元。當然了,除了進貨需要成本,其他方面還有很多開銷,比如進貨運費、店鋪租金、水電氣費、僱傭人員的工資、宣傳費用等,各種費用加起來大概會有1萬元/月。因此,表面上看他賺了21000元,實際上只賺了11000元,這11000元就是淨利潤(純利潤)。

淨利潤和純利潤基本上是一個意思,只不過淨利潤更加正式。淨利潤一般是指毛利潤減去各種成本後的剩餘收益,說直白點就是收益-能算出來的所有成本=淨利潤。

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毛利潤不會讓人太在意,老闆們實際關心的都是淨利潤。


冰焰


首先糾正一下“純利潤”與“淨利潤”要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一種不同的叫法而已,但在財務報表中都是用“淨利潤”,不用“純利潤”;“純利潤”是小本生意的口頭語用。


“毛利潤”與“淨利潤”區別如下:

(1)什麼叫毛利潤?

毛利潤是指產品收入扣除產品成本後的利潤,也可以說產品差價就是毛利潤;

比如:小明生產一雙鞋子需要成本10元,生產完後拿出去店去賣了25元;

25元(賣鞋收入)—10元(鞋子成本)=15元(賣鞋子後的淨利潤)

(2)什麼是淨利潤?

淨利潤是指產品總收入扣除產品一切開支(成本,材料,人工,納稅...)等的利潤;稱為稅後利潤!

比如:小明生產一雙鞋子需要成本10元(購買材料,生產人工),生產完後拿出去店去賣了25元;而賣出後還要納稅3元,扣除業務提成3,店長抽成1等等開銷;


25元(總收入)—10元—3元—3元—1元(總開銷)=8元(淨利潤)

綜合以上分析得出“毛利潤”與“淨利潤”區別很大;毛利潤只是大致算一下收入與成本之間的差價,計算的比較籠統;而淨利潤計算的很詳細涉及成本有開銷的費用都計算在內,扣除一切開銷後的利潤才是進口袋的錢。


老金財經


做便利店的經常都會分析毛利、純利,來做一個通俗的解答吧!

按照個人理解,毛利就是賣得東西減去進貨成本。例如,今天賣了5000元的商品,進貨價是3800,毛利就是1200,毛利率就是1200/5000,大概為24%。便利店這一行來說,這個毛利水平已經不低了。

純利潤就要減掉其他成本支出,在便利店這一行來說,主要是房租、人工、水電費等。

就比如說剛剛這個1200的毛利看起來還不錯,但是可能這家便利店的房租是9000元,3個員工,每人工資2500元,水電一個月平均2400元。按30天計算,這樣每天的支出300元的房租,250元的人工,80元的水電費,一天的純利潤就570元。如果再算細一點,還有稅費、還有其他損耗,有些加盟店還有品牌使用費,所以純利只有更低。

570*365=208050元,一年下來感覺便利店賺了不少錢吧!

再來看一看投資明細,以某品牌便利店為例子。

這樣算下來,一個相對普通的地方,投資成本大概在30多萬。

也就是說這家店要差不多兩年才能回本,至於賺錢則要等……

數學一直不是很好,有些東西肯定沒有算好,權當娛樂一下。


便利店掌櫃


在會計學裡面把利潤分的比較細,有毛利潤、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那麼我們今天主要討論下題主所說的毛利潤、純利潤、淨利潤這三者的區別。

毛利潤

毛利潤=1-2=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是最原始的利潤,是一切利潤的根源,舉個例子,你是賣包子的,今你賣包子賣了1000元,但是原材料(麵粉、肉餡等)就花了800元,那麼你的毛利潤也就是200元。這就相當於你要稱體重,你穿著衣服、穿著鞋稱,你稱了150斤,但是你的體重就是150斤嗎?肯定不是

淨利潤

淨利潤=14-15,通過上圖我們可以得知,計算淨利潤要經過一些列的加加減減,比如從毛利潤中還要減去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收入/支出、各種稅費最終的出的淨利潤。這就相當你賣包子毛利潤是200元,但是你賣包子的時候還有房租、蒸包子燒的煤氣、給人裝包子的塑料袋、包子鋪交的稅費等等,把這一些列雜七雜八的都給減去,最後才是你的淨利潤,這就相當於你要得到自己的精確的真實的體重,你稱體重的時候還要把衣服口袋裡的東西拿出來、衣服脫光、最好再洗個澡,最後才是你的真實體重。

好了,我是啪哥,覺得啪哥說的有道理給啪哥點贊,更多股票知識關注啪哥實時動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