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一风口,产业互联网的布局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开始换挡降速,各行各业相继面临资本投入的边际递减,这让企业经营者不得不重视提升效用、降低成本、创新服务等精细化管理措施,进而催生了对产业互联网的需求,涉及企业管理、战略选择、营销效率、技术应用等在内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在覆盖率上进入成熟期宣告了人口红利的消退,这意味着从前依靠人口红利所推动的消费互联网,已经走到了一个非常节点,稳定但遇到了天花板。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从“互联网+”到“共享经济”,再到数字经济,一直到最近我们国家提出的数字中国战略,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数字化、信息化和各行各业的融合,已经是越来越深,这恰恰是中国在全球最领先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恰逢其时。

“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之变:连接不变,工具在变在腾讯的架构调整中,新增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其实就是服务于产业互联网这一方向的。而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在外界看来就是2B,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服务。

不同的是,消费互联网时代,腾讯的社交和内容更多都是服务于C端的消费者,而自互联网诞生以来所爆发出的数十亿人口红利也成了腾讯最好的跳板,于是创造了QQ和微信的腾讯,成为消费互联网时代最好的代言人。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互联网在覆盖率上进入成熟期宣告了人口红利的消退,这意味着从前依靠人口红利所推动的消费互联网,已经走到了一个非常节点,稳定但遇到了天花板。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不论从服务对象,还是从服务内容来看,这种趋势变化是异常深刻的。

腾讯谋变,一方面也是看到了这样的方向调整充满了新机会,另一方面对于腾讯自身来说,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积累的阅历,可以适当地转化为产业互联网的耕作经验。

但现在这个阶段,还处在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过渡期,产业互联网的爆发信号,可能还是资本和企业步调一致地把脚迈到当中时才会释放。按照现在的情况,虽然AI、大数据、云计算这些领域正站在风口上,但其中还是存在一些消费互联网的印记。

不过,腾讯转舵的这个时机,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它自己创造的。因为腾讯的成长与消费互联网的成长是同步的,他们相互影响,异常敏感,所以说腾讯在见势的同时自然也会顺势。

这种顺势甚至极其自然。虽然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服务对象不同,但服务逻辑是一样的,都是靠产品和技术。而腾讯这个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扮演引路人角色的企业,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功能不会变,变的只是服务工具罢了。

互联网下一风口,产业互联网的布局

细看产业互联网落地之效

金融领域:Fintech的价值体现在流量和数据对风险的管控以及金融机构收入的提升。以往国内金融IT更多是为了满足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日常交易清算的需求。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成熟,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流量巨头与以恒生电子、金证股份(600446 公告, 行情, 点评, 财报)为代表的金融IT企业组成了利益共同体,通过“流量引入+数据分析”的方式,满足金融机构对Fintech的数字化需求,推动金融IT从内部管理(监管、交易清算)向外部增收转变。以当前转型零售的银行业为例,目前行业普遍存在的痛点主要有两点:一是线上场景的缺失,银行产品销售渠道单一,获客乏力;二是大数据风控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应对零售信贷线上化的趋势,而这些正是上述共同体的优势所在,流量和数据在促进银行业增收的同时,也显著地降低了违约风险。

酒店领域:产业互联网对酒店内部经营管理以及销售收入的提升将起到莫大的帮助。随着酒店竞争的加剧,近年来行业集中度迅速提升,目前国内形成了以华住、首旅、锦江为代表的三大酒店集团。酒店集团由于拥有纷繁复杂的品牌体系以及庞大的会员数量,迫切需要高效的统一权限管理、房源库存管理、会员管理等数字化解决方案。

石基信息正是酒店餐饮信息化领域的领导者。它在酒店管理系统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70%,在高端酒店的市占率更是突破90%。凭借在酒店领域的绝对优势,公司逐步往零售领域渗透,目前零售板块已基本完成布局,能够为小到个体便利店、大到大型购物中心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推动零售企业实现更高效销售转化,或许这也是阿里在推动新零售战略时选择石基作为合作伙伴的重要原因。

医疗领域:医疗信息化是促进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未来产业互联网改造的趋势在于,怎样更好地围绕病人解决临床医疗需求,即如何通过数字化共享和数据价值挖掘,进一步提升医疗系统的临床管理和决策水平,推动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实现整体效率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收费模式也将转变为增值服务等运营费。目前,互联网巨头与A股领先的医疗信息化公司的合作,如蚂蚁金服牵手卫宁健康、创业软件(300451 公告, 行情, 点评, 财报),腾讯控股绑定东华软件(002065 公告, 行情, 点评, 财报)等,均是借助巨头自身庞大的C端流量,结合后者对医疗业务的理解以及与医院端的连接,实现患者诊疗服务全流程的打通。

以国内领先的医疗信息化龙头卫宁健康为例,公司未来看点在于互联网与医疗业务尝试性的结合:一是构建医院及各类医疗机构的信息交互平台,促进不同医疗机构的协同,实现分级诊疗的目标;二是实现对医疗采购与供应链的信息化衔接,打通药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处方流转做好准备;三是打通医疗与保险服务的链路,突破保险的销售瓶颈。长期来看,公司有望成为连接医院、药房、保险、患者的平台方,实现医疗健康的闭环。

互联网下一风口,产业互联网的布局

BAT如何抢食新蛋糕

腾讯架构大调整

9月30日,为了“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腾讯将原有的七大事业群(BG)重组整合为六大事业群,。

其中最受关注的当数新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即Cloud and Smart Industries Group),这意味着,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屡次对外透露的腾讯对产业互联网的野心,有了新进展,它将成为腾讯to B业务的主阵地。

“一个可见的趋势是,消费互联网市场趋于稳定,市场机会正在向产业互联网迁移。腾讯的战略升级和架构调整,正是基于此进行的前瞻思考和主动进化。”腾讯CSIG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据腾讯上述负责人介绍,在调整后的新组织架构中,CSIG将负责公司云平台和智能产业关联业务的发展。

在下一个智能时代,腾讯对自己新的定位是:“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腾讯希望利用云、支付、AI、安全、LBS等基础设施赋能产业合作伙伴,搭建新一代的智能产业生态。把10亿级的用户和专业的产业服务对接起来,帮助传统行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对用户和行业都将产生巨大的价值。”该负责人表示。

在BAT中,腾讯被业界普遍认为是最没有to B基因的,在游戏业务受挫、股价不断下跌的背景下,腾讯能否讲好这个to B的新故事?能否靠B端发力实现惊人逆转还有待观察。

作为曾经的“亚洲股王”,腾讯的股价今年以来已经从高点跌掉了四成,且跌幅要远大于阿里巴巴和百度。过度依赖游戏业务一直是外界对腾讯发展前景质疑的焦点,而占据营收近一半的游戏业务又因审批收紧而屡遭重创。尽管从公司的基本面看,腾讯依然拥有超高的增速和巨量的营收,但一些投资者表示已经看不清腾讯的未来。

张志东,曾任腾讯公司CTO,是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腾讯五虎将之一,马化腾的QQ号是10001,而他的是10002。2014年,张志东退居二线,至今,腾讯仍然没有新的CTO。没有CTO、没有技术领军人物,腾讯因此颇受质疑:腾讯技术建设是否落后同体量的其他公司?

张志东在此前的一次内部分享中,曾直言腾讯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组织变革的滞后。为了从PC时代过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在2011年到2012年间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架构调整,而现在ABC (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数据+Cloud云)时代已经到来,但腾讯现有的团队组织建设并没有跟上。

二是数据中台建设缺课。腾讯内部著名的“赛马机制”是腾讯提升创新力的重要手段,QQ秀、微信、《王者荣耀》等很多成功的产品都是从这个制度里跑出来的。但是,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会出现许多“重复发明轮子”的现象,各个部门之间常常是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关系,尤其是在大数据的应用上,会带来很重的数据墙和组织墙。

“这二者互为因果,弄不好会形成恶性循环。”张志东说。

而从此次的架构调整看,腾讯也确实着重在解决这两个问题。

对于腾讯究竟有没有to B的基因?早在2017年12月,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曾在员工大会上表示:“很多人说我们只有to C的基因,没有to B的基因,我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你看进化中的成功物种,不是一开始就有那种基因,都是演化出来的。”

对于外界的疑虑,腾讯方面的负责人也表示,很多产业有to B和to C等综合性需求。腾讯一直在探索一套融合腾讯优势的特色打法,形成一个2C2B的智慧产业生态。

“许多关键产业最终的服务对象不也是人嘛,而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是可以转化为B端业务的核心竞争力的。腾讯有接近11亿的庞大用户基础以及服务这些用户的积累,这些在互联网上半场储备的经验和优势,将成为我们迎战互联网下半场的利器。腾讯希望推动C和B两端更彻底地连接,并以此形成新型业务生态,这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之一。”该负责人说。

马云提出“新制造”

在2016年的云栖大会上,马云提出了以“新零售”为代表的“五新”战略。业界纷纷探讨,就像新零售重塑零售业一样,新制造会不会为制造业带来变革。

马云认为,新制造就是用好互联网、云计算、IoT、人工智能、大数据,未来制造业是Made in Internet。现在不加速变革的企业,在未来10~15年会哭天喊地。“我们提出新制造,不是阿里巴巴要进军制造业,而是要帮助制造业进行变革。”

“中国制造业如果能提升1%的良品率,就意味着一年内可以增加上万亿元的利润。”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表示,希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发挥这1%的威力。

不过,对马云的新制造,学界和商界有不少质疑甚至批驳。例如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等就认为马云的“新制造”只是一个噱头,并没有什么新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也指出,马云提出的“新制造”并没有多少新的内容,充其量也就是对国内外制造业最新发展趋势的概括而已。但无论如何,阿里云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布局已经开始了。

就像天猫是阿里巴巴“新零售”的基座,“新制造”的主攻手则是阿里云。阿里云于2009年9月成立。阿里云的成立最初是为了满足阿里巴巴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经历过双11绝无仅有的数据压力考验,以及蚂蚁金服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的磨炼,阿里云逐渐发展成为领先的云平台。

阿里巴巴2019财年Q1财报显示,云计算营收增速最快,高达93%。在总营收占比达到5%。而在过去的3年里,阿里云每个季度都以超过100%的速度在增长。阿里云因此被外界视为阿里巴巴最有前景的业务之一。

对照云计算业务对亚马逊、微软的业绩和估值的影响,微软公司CEO萨提亚·纳德拉通过“刷新”战略发力云计算,让微软完成华丽转身重回巅峰;亚马逊市值冲破万亿美元,云计算功不可没,因为亚马逊已经一多半利润都来自云计算,预计到2024年,亚马逊云业务价值将超过亚马逊的市值。

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阿里云也开始了对外赋能。根据阿里云公布的数据,目前,阿里云的合作伙伴数量已超过8000家,服务客户超过10万家,云市场的订单总数突破200万,合作伙伴的业务增长率达到450%。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报告,2017年,阿里云在公有云领域遥遥领先,占据了45.5%的市场份额;腾讯占比10.3%,位列第二;金山云、中国电信和亚马逊分列第三到五位。而在全球市场,根据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公有云市场分析报告,亚马逊AWS、微软Azure、阿里云位列全球公有云市场前三。

2017年,阿里云正式发布了面向特定行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ET大脑。目前已广泛应用到工业、城市、农业等多个领域。

但这一切并不容易,很多传统企业,尤其是工业农业企业,最初并不相信云、大数据、IoT、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帮助到他们。

为了说服企业,阿里云采取了按效果付费的方式。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其实有点儿像双方对赌,比如,我们帮你省了一个亿,我会有一个分成,但如果达不到目标效果,客户就不用付钱。”刘松表示,这样的模式在工业大脑里面已经有好几个成功的案例。

“All in AI”,百度是最先高调宣称全面进军人工智能的互联网巨头。而百度的“B计划”也是从AI切入的。

百度掌舵者李彦宏表示,人工智能正在从生态布局到落地加速,百度将率先吹响AI产业化号角。百度已经是全球AI应用范围最广的公司,已经在三大产业的15个行业得到应用,并在to B企业市场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百度的AI战略目前主要落地方向有三方面:一是Apollo无人驾驶汽车生态;二是人工智能操作系统DuerOS;三是ABC云,即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数据+Cloud Computing云计算。Apollo和DuerOS已经全面开放,与云业务一起构成百度的AI战略架构。相比其他巨头,百度更早表现出了对产业互联网的兴趣,并率先发布AI to B平台,百度希望借AI打一个翻身仗。

“人工智能对于B端的生态改变是非常明显的。无论是金融还是房产,无论是教育还是医疗,无论是能源还是物流等等,每一个方面,人工智能都有非常多的应用。”李彦宏说。

实际上,百度是BAT中最有to B气质的,其大部分营收也都是来自B端。“中国80%的企业最初开始触网建站,到后来进行营销推广,都是在百度的生态体系当中。”百度云副总经理张志琦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在张志琦看来,从算法到算力,到AI应用的场景落地,再加上企业中间的一些实践经验,这构成了整个产业互联网布局。而百度的优势在于搜索引擎本身对于技术上的要求很高,百度已经做了大量的技术积累和沉淀。

他认为,百度云区别于其他公司的地方在于融合了AI、大数据的技术能力,再通过云的载体进行输出和赋能。能给企业带来的价值不仅只是IT成本的降低或效率的优化,而是通过智能化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商业机会。据张志琦介绍,随着百度云生态计划的加速落地,百度云目前的合作伙伴已突破1000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