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屈杀的西乡张建之

作者 方甜甜 李云胜

高刘镇民国时属合肥西乡,是庐州最早出现革命火种策源地之一。烈士张建之于1902年诞生在一个名叫张孵坊的村庄,他曾就读于合肥三育中学,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又随老同盟会会员张树侯读私塾。1924年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6年加入共产党。

被屈杀的西乡张建之

一、

一个风和日丽的秋天,我们专程来到烈士的家乡,与烈士的亲属和乡亲一起回味远去的岁月。

提及张建之,高刘的居民们大多略有所闻。高刘镇的许主任告诉我们,张建之是高刘的荣耀,但可惜的是已经去世很多年,仅有一个女儿张义英也已去世,因此,张氏家族在修缮家谱的时候,将其七弟张兆昆次子张义纬过继到其膝下承嗣。

为了尽可能了解到最真实详尽的信息,在高刘镇的许主任与梁科长的帮助下,我们采访到了张建之七弟的儿子,如今都已是耄耋之年的张义经与张义纬兄弟二人。

“在伯父过世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所以很多相关事迹也都是听家中母亲说起,时间一长,也便算是耳熟能详了。”

据老人们介绍,张建之生来性格活泼,社会交往和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同时又有很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爱墨守陈规、循规蹈矩的生活,反抗一些老旧的思想与枷锁。

张义经说,他的父亲那一辈有七个兄弟,虽然是个物质条件较为贫瘠的年代,但是由于家里田地不多,这样的家庭劳动力算是充足的,所以伯父张建之与自己的父亲作为家中最小的两个兄弟便可以去读书识字。

“刚开始是跟着村里的老秀才一起读私塾。据我父亲说,伯父在念私塾的时候可是个十足的小霸王,当然不是说他不学无术游手好闲,而是伯父的交往能力很好,爱活动,性格大气,成绩又是一等一的好,所以同学们都愿意服他。”

当时私塾教的书本都是儒家的《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几年之后便就学完了,之后也没有新的知识,于是兄弟二人便从私塾退学。

伯父听说合肥有个教会学校也就是三育中学,即今天的南门小学,便又申请进入了三育中学学习,幸运的是教会学校为了传教收取的学费十分低廉。在三育中学,伯父与父亲第一次接触了西方文化,并开始学习英语。

被屈杀的西乡张建之

二、

张义经、张义纬兄弟二人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他们继续介绍说,中学毕业以后,伯父和父亲兄弟二人一起回到了家乡。

张建之是一个非常热爱学习的人,即使回乡了,也在四处打听继续学习的地方。当时,正好张树候在为自家子弟办私塾讲学,张建之辗转得知便毛遂自荐,但张树候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要求他写一篇作文试试看。

张建之并未心灰意冷,回到家后不仅完成了张树候布置的作文,而且又多写了两篇。先是白话散文,后又被其翻译成了文言文和英文。

张树候阅后深感其才华不凡,便接纳了他。

“这也是伯父走上革命道路的开端。”

张义经感叹道。

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张树侯,因为他是影响张建之走上革命道路第一人。

这位老同盟会会员生于1866年,卒于1935年,安徽寿州人,是位辛亥革命元老。他与柏文蔚、孙毓筠创办“强立学社”,倡言革命。1903年曾参与在安庆谋划起义,后与柏文蔚等人一起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

后因政局混乱,遂退居乡里,潜心教书、做学问。著有《书法真诠》、《淮南耆旧小传》、《晚菘堂诗草》等。

在张树候的熏陶下,张建之慢慢地了解到了革命思想,随后又在张树候推荐下进入了湖北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渐渐的革命思想的种子在张建之的心中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1926年,张建之在武汉军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伯父和同乡谷隅三从湖北回来,与中共合肥党组织联系后,以国民党合肥县第五区农民协会整理委员会的身份到雷麻店一带开展党组织活动,又建立了西乡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和领导的农民协会。”

我们问张义经,张建之是张孵坊人,为什么选择雷麻店去开展活动呢?

“据我父亲说,当时家里有个堂兄弟在雷麻教私塾,对那边情况很了解,同时又都是熟人容易隐藏,不显眼,更不容易被人发现。而同样在私塾教书的人,还有一个与伯父一起就读于张树候私塾中的同学徐梦观,同样是一个思想激进的年轻人,与伯父算是志同道合。”

张义经解释说。

被屈杀的西乡张建之

三、

为了采写烈士张建之的革命事迹,我们特意到合肥市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根据相关记载,通过张建之和谷隅三的介绍,徐梦观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立合肥西乡第一个党小组——中共雷麻党小组,张建之任组长。

随着活动的顺利开展,人员也在逐渐扩大。不久,雷麻,焦婆店,高刘集等地相继成立了农协分会。而除了党组织与农会外,还开展了武装运动。

1928年,合肥西乡遭受了严重的灾害,人民生活更加困苦。张建之等领导群众反对苛捐杂税开展了扒粮运动,扩大了党的影响。

这也在张义经的讲述中得到了验证。

“据我父亲说,在我家的老房子那里经常召集开会,并且配有几十支枪。一方面为了地勘反动势力,另一方面是为了抵挡土匪。伯父非常重视武装建设,一行人便经常一起出去练枪,找个空旷的地方拿树当靶子。当时为了配合皖西暴动,伯父便组织农协会参加起义,在六安活动失败后伯父身份暴露,不得已接受党组织安排,回乡隐藏。”

张义经继续介绍:“回乡后,中共合肥县委成立,伯父就担任了县委宣传部长。第二年春天,被调去了皖西地区任中共皖西特委宣传部干事、特委秘书长以及党报委员会委员,参与了《火花》、《红旗》党报的编辑工作。”

回忆起伯父的革命业绩,张义经的眼神既钦佩又自豪。

“后来张国焘到皖西革命根据地,制造了皖西事件,1932年,伯父也在金寨那边牺牲了。”

老人深深叹息,眼眶里已经湿润。

回忆是痛苦的,尽管时间已经过去80多年,但烈士的形象仿佛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