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南京大学张雷:我心中的完美材料运用

访谈|南京大学张雷:我心中的完美材料运用

材料的选择是建筑师必要做的最重要决策之一,然在设计过程初始阶段,这通常不会被提出。同样,学生时代也往往被分开来教授材料和设计,好像两者互不关联。但随着整合设计和建造项目的发展,设计和材料之间的联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



访谈|南京大学张雷:我心中的完美材料运用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张雷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建筑设计与创作研究所所长;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南京 杭州)创始人兼总建筑师。二00九年五月张雷被英国ICON杂志选为全球20位最有未来影响力的青年建筑师;张雷建筑工作室被美国《建筑实录(Architecture Record)》评选为2008年全球十大设计先锋(Design Vanguard 2008)事务所(建筑师),排名第一;2011年《世界建筑》第四期专题出版张雷的作品专辑“材料意志”,这也是WA第一次系统评析中国建筑师的建筑作品。

访谈|南京大学张雷:我心中的完美材料运用

正文

从建筑实践生涯一开始,张雷就把材料作为概念的重要起点,他认为材料及建造方式是建筑生成的基本动力,建筑的文化属性是通过材料实现的,建筑和人的关系是通过材料传达的。他觉得:建筑的外面这层衣服,是一个媒介,一方面它和城市环境相联系,一方面和里面的使用属性相联系。

用材目的是什么?张雷给出的答案是:和周围环境有融洽的关系、符合建筑的使用特质、具有很好的建造合理性。他认为材料的完美应用,就是以上三方面和材料的选择均有完美的契合度。要做到这一点,张雷提出三点: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即因地制宜;要有坚定的理念,即能把简单理念贯彻到最充分;要有职业的态度和专业技术能力。

张雷对材料取舍的原则是“合情合理”,切入点是“因地制宜”。从材料来讲,他觉得不同材料的选择,是选择不同的建造方式,也选择不同的建筑和环境发生关系的方式。

因为人类将很快面临资源匮乏,张雷认为:可持续性的的材料将是21世纪以后人类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他同时建议: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应该是严肃而科学的。

还想对材料作出哪些尝试?张雷的回答是:熟悉的陌生感,即用熟悉的、普通的材料做出具有未来特征和特殊魅力的建筑。

访谈|南京大学张雷:我心中的完美材料运用

建筑的外衣,实际上是一个媒介

记者:您何时及为什么,会开始重视材料问题?

张雷:

材料及建造方式的选择是人类拥有固定居所、生活开始的起点,也是因地制宜解决设计问题最为有效的途径。从建筑实践生涯一开始,材料始终是我认为的概念的重要起点。

记者:作为建筑师,您觉得建筑的作用是什么?您如何看待建筑和材料两者之间的关系?

张雷:建筑,对于社会,是人类文明的物质体现;对于个体,是身体和精神的庇护所。

首先,建筑的文化属性是通过材料实现的。我们所说的材料,不单包含材料本身。不管木头还是砖头,如果只作为拥有原始物质属性的东西,是没有文化的;但如果把建造方式加到里面,就有文化。如果用材料按照地方的建造方式建造房子,这就有文化。文化不是说样子看起来怎么样。

第二,建筑和人的关系是通过材料传达的。房子是人用材料造起来的,当然就表达人对自然、生活的理解,所以很多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可能这方面反映得会更加本质一点。

记者:有传闻说,张雷认为建筑如同时尚,新鲜和时髦的外观才是要旨。

张雷:我肯定没这么说过。我是特别重视建造,就是所谓的Tectonic,通过合理用材达到想要的效果,我特别希望外层和里面的空间是有关系的,而不是说没关系。

建筑的外面这层衣服,实际上是一个媒介,一方面它和城市、环境相联系;一方面和里面的使用属性相联系,所以它很重要。

访谈|南京大学张雷:我心中的完美材料运用

把一个简单的道理做到极致

记者:您觉得通过材料的运用,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完美应用材料的情况应是什么样?

张雷:目的是和周围环境有融洽的关系,符合建筑的使用特质,具有很好的建造合理性。以上三个方面和材料的选择均有完美的契合度,就是完美的应用。

记者:为达到这个目的,牵涉到的因素有哪些?

张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理念,职业的态度和成熟的专业技术能力。

正确的价值观:因地制宜。不同地方,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都应合理:尊重自然,尊重环境,尊重当地的文化和建造方式。我觉得这最重要。

坚定的理念:很多成功的设计都是把一个简单道理做到极致,如果我们想做一件事,一定要把这事做得很充分,而不是仅把材料作为装饰。比如在福建海边做房子,可能就会用牡蛎壳等海产品留下的东西;比如在山西做的董家庄艺术村,那地方资源不是很多,但有石头,旁边也有很多废弃石料石矿,我们就想能不能用石头,打造中国第一个全是石头的石头城,这就有了第一眼传达给人的视觉效果。不要仅仅把石头做成点缀,做成装饰,而是要做一个石头记或石头城,要把这个简单理念贯彻到最充分。

职业的态度和专业技术能力是连在一起的。把材料做好实际上是个挺细的技术活,除概念外,还要有巧妙的方法和手段。是否能把材料做得很漂亮、做到想要的水准,取决于技术能力,比如把混凝土做出丝绸的感觉,这不是想就可以,还需要技术。

访谈|南京大学张雷:我心中的完美材料运用

材料要做到物尽其用

记者:

您取舍材料的原则是什么?切入点是什么?

张雷:材料取舍的原则是合情合理,切入点是因地制宜。

所谓“理”,就是合理、有逻辑性,包括材料的选择、运用、材料和房子使用的关系。

所谓“情”,我们任何东西,包括建筑,都会有从物质到精神的升华。一个好作品应该能感动人,比较有韵味,好的空间应该让大家待在里面比较舒服,可以感受到这个建筑的力量。

从材料而言,每个材料都有他不同的效果。我觉得不同材料的选择,是让你选择不同的建造方式,也选择不同的建筑和环境发生关系的方式。

记者:您偏向使用的材料类型是哪些?

张雷:因地制宜意味着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偏爱,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建筑项目类型会有不同的选择。

记者:

回顾您用过的材料,木头、红砖、混凝土、玻璃等,比如您觉得什么样的砖才是好砖,砖用到什么程度才算真正物尽其用,令人满意?其他材料呢?

张雷:我使用的材料很多,今年《世界建筑》第四期我的作品专辑“材料意志”里刊登了我的十个项目,材料也有十种之多,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耐候钢板,阳光板,石棉瓦,石头,亚克力板等。

材料本没有好坏,其结果取决于能否想清楚为什么使用,和如何使用,这样基本的问题。物尽其用意味着正确的材料选择和合理的建造技术。砖和其他材料道理一样。

记者:在与业主沟通的过程中,在材料的选择上是否有过分歧?如有,这种分歧的结果是什么?

张雷:我们会提出建议,然后和业主讲清楚我们选择的依据,并会充分考虑业主的造价预算,由于材料选择的出发点是针对项目的特点,不是建筑师自己的偏好,大部分的分歧都能得到很好解决。

访谈|南京大学张雷:我心中的完美材料运用

可持续的材料将是人类的选择

记者:有建筑师说“19世纪建筑的基本驱动力是石头和木材,20世纪是混凝土”,是否赞同材料是建筑的驱动力?

张雷:同意这个观点,材料及建造方式是建筑生成的基本动力。

记者:那您觉得21世纪会是什么?

张雷:人类将很快面临资源匮乏,可持续性的的材料将是21世纪以后人类,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虽然建筑师个体比以前的时代有更多选择,但就整个社会而言,破坏环境的高能耗材料的使用将会得到抑制,类似玻璃这样低能耗比的、成熟的、可回收再利用的工业制成品将会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记者:您具体怎么看玻璃这种材料?

张雷:玻璃个很好的东西,很多人错误地认为用玻璃非常不环保,实际上玻璃非常环保。玻璃自己本身是最低调的,要么就反射外面的世界,要么就让人充分和环境接触。他通过消解自己来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然后达到人和自然之间很好的关系。比如在森林里,通过好的玻璃,人会感觉是待在森林里面,而感觉不到玻璃的存在。

记者:在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上,您还想做出哪些尝试?

张雷:“熟悉的陌生感”,即用熟悉的、普通的材料做出具有未来特征和特殊魅力的建筑。

访谈|南京大学张雷:我心中的完美材料运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