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古城大講堂|葉小文:中國強起來的文化支撐

10月31日,即墨區2018年為民要辦實事項目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在即墨古城開講。

即墨古城大講堂|葉小文:中國強起來的文化支撐

“文以載道,文以傳情,文以植德。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10月31日,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走進即墨古城大講堂,以“中國強起來的文化支撐”為題,闡述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分享了他對文化的興盛、精神的強大、核心價值觀的偉力支撐中國“強起來”的思考。

即墨古城大講堂|葉小文:中國強起來的文化支撐

▲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走進即墨古城大講堂

精彩觀點分享:

今天跟大家討論四個話題:一是“站起來”呼喚“文化自信”;二是“富起來”更要“厚德載物”;三是“強起來”須有“戰略定力”;四是“同心圓”聚合“磅礴之力”。所有這些凝聚到一點,就是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中國“強起來”的文化支撐。

“站起來”呼喚“文化自信”

三君子問出“文化焦慮”。一是,梁啟超之問,鄭和下西洋,乃“有史來,最光焰之時代”,“而我則鄭和之後,竟無第二之鄭和”?二是,李約瑟之問,他發現中國人很聰明,可是直到中世紀中國還比歐洲先進,後來怎麼讓歐洲人著了先鞭呢?怎麼產生這樣的轉變呢?三是,黃炎培之問,“我生60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都沒能跳出這週期律的支配力……中共諸君如何找出一條新路?”

三君子所問,其根本答案就在二字:文化!

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把當時的中國經濟和文化的特點概括為“一窮二白”,“窮”就是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白”就是一張白紙,文化水平、科學水平都不高。

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窮”的帽子大體甩掉了,但是“白”呢?目前,我國是世界第三大電影生產國,第一大電視劇生產國,年出書品種、總量穩居世界第一位。但不能不承認,我國雖是五千年文明古國、文化資源大國,但今天卻還算不上文化強國。我們文化建設成就斐然,可文化仍然繁而未榮。

三君子之問,今天還在撞擊我們的心靈。人類文明史上,可能再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一樣,經歷如此巨大的心靈衝擊和精神變革,也再沒有哪個民族像中華民族一樣,在不斷挫折和磨礪中,塑造自己的價值理念。

中華民族從五千年綿延不斷的悠久歷史中走來,創造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孕育出世界唯一沒有斷流的中華文明。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文化基因代代相傳,為中華文明注入深厚的倫理責任和家國情懷,賦予我們民族強大的統一性、內聚力和百折不撓的品格。

即墨古城大講堂|葉小文:中國強起來的文化支撐

▲精彩的演講引發聽眾陣陣掌聲

“富起來”更要“厚德載物”

歷史上我們也曾富過。中國是文明古國,書香門第再富也不能浮躁。沉靜、從容、大氣、平和,有其境界,是文化大國的氣質。不應該有了錢就狂了、瘋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可是,市場經濟中出現了“信用缺失症”,它的四種表現:一切向錢看,“信用缺失症”在細胞滋生;有錢啥都幹,“信用缺失症”向機體蔓延;權錢做交易,“信用缺失症”使器官腐敗;為錢可逆天,“信用缺失症”讓大家瘋狂。

如何標本兼治?需要八管齊下:治黨、法治、規治、德治、心治、教化、綜治和長治。

“同心圓”聚合“磅礴之力”

文以載道,文以傳情,文以植德。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對個人而言,在追求物質生活的滿足之外,更渴望精神的飽滿、心靈的充實;對國家而言,不僅要在物質上強大起來,更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

中國人民的力量,中國強起來的力量,從根本上說來自黨的力量,來自“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以黨的堅強領導和頑強奮鬥,激勵全體中華兒女不斷奮進,凝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更好地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讓文化的興盛、精神的強大、核心價值觀的偉力,成為中國“強起來”的有力支撐。

即墨古城大講堂|葉小文:中國強起來的文化支撐

▲ 演講結束後,葉小文為聽眾奉上一曲大提琴演奏

(完整演講內容敬請關注2018年第24期《商周刊》)

即墨古城大講堂|葉小文:中國強起來的文化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