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到位」與「味道」

書法的“到位”與“味道”

書法的“到位”與“味道”

鳴謝:中國書協 張旭光老師

對於一幅書法作品,怎麼才能叫好,怎麼才能叫不好,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張旭光先生認為:一件作品好不好,從線條到字形,從章法到意境以及古法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具體標準很多,但在評審時可用四個字來概括,即“到位”與“味道”。

關於“到位”

到位,是指對傳統古法的運用能力的完善程度,即書法本體要求的全部要素的熟練掌握,如線條、結構、章法哪兒都沒毛病。學習“王”也好“顏”也好,要通過科學訓練,掌握他的書寫習慣,改造自己的書寫習慣,寫出來像他,通俗點就是“工夫到家”,在這個基礎上追求變化才有前提。問題是有的人寫的時間也不短了,就是少古法,一直在重複自己的習氣,沒有古人的東西,沒有用古人的習慣改變自己的習慣。

書法的“到位”與“味道”

書法的“到位”與“味道”

關於“味道”

味道,是指作品表現出來的作者的獨特審美追求不同於別人的情感表達,而這種個性的情感表達是經過作者反覆提煉後,作為書法的線條語言或形式呈現出來的。他說,我最近寫了一幅四條屏《心經》,根據內容我把字型打開,把線條淨化,寫得比較虛,把行距加大,專取虛空,寫經文就要淨化。這種“味道”是建立在到位基礎上的。基本功不“到位”,追求“味道”是空談。

如何做到“到位”又有“味道”呢?

張旭光先生說:要想“到位”就得多學習、多臨帖,多學習傳統文化,提高對碑帖的理解能力,同時,要提高現代審美能力。經典碑帖中有大量與現代審美相吻合的東西,如旋律、節奏、空間、造型等等,如果審美能力不高就發現不了。張旭光先生指出,當代書家傳統文化積澱不夠,對現代審美意識缺乏超越功力的境界,直接影響了對傳統的深入理解和把握,同時也影響了對書法境界的提高。

書法的“到位”與“味道”

他舉例指出:學習二王,就要知道二王時代是玄學時代,玄學的三大支柱是《周易》、《莊子》、《老子》。這些東西對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藝術追求是有很大影響的,如道家追求無為和道法自然,就要求書法創作擯棄做作;儒家講中庸,就要求作書不激不勵,風規自遠等等。

我們有些作品,從古法運用上,“到位”感覺上還是可以的,就是平,不精彩,根本原因是對傳統經典挖掘不夠,傳統存在的許多很精彩的東西沒有納到作品中去,這是和傳統文化積累不到有很大關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