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藥難,買藥貴的現狀即將結束?

中域雙十一超級搶課方案等你來!

從現在起,買藥難,買藥貴的時代即將成為歷史!

一、藥店鉅變,北京打響第一槍

近日,北京市發改委推出一道新政:允許便利店賣非處方藥。

消息一公佈,遍佈全國各地的藥店頓時坐不住了,便利店行業更是炸開鍋了。

買藥難,買藥貴的現狀即將結束?

買藥難,買藥貴的現狀即將結束?

在這份剛剛印發的《關於進一步促進便利店發展的若干措施》通知中,北京市發改委明確指出兩點:

1、連鎖便利店可以申請零售經營乙類非處方藥;

2、連鎖便利店申請二類醫療器械經營。

分別解讀出來就是:

第一,從今以後便利店可以名正言順地售賣乙類非處方藥了;

第二,B超等二類醫療,也可以在便利店解決了。

那麼什麼是“乙類非處方藥”?

我們都知道,藥品分為處方藥和非處方藥,處方藥必須要醫生的證明才能買,非處方藥不需要任何證明就能買到。

買藥難,買藥貴的現狀即將結束?

乙類非處方藥就是非處方藥中綠底白字的一類,這類藥比較安全,可自行診斷服用。治療傷風感冒、頭痛胃痛等常見症狀的藥物,比如阿司匹林,小兒感冒顆粒,清涼油都屬於乙類非處方藥。

這意味著以後我們再也不用擔心半夜藥店不開門,甚至連拍片這樣的操作都可以在樓下便利店完成,實在太方便了!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鉅變!

買藥難,買藥貴的現狀即將結束?

二、別了,藥店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人們對藥物的需求具有突發性,網上的藥遠水解不了近渴。

所以我們買藥往往選擇藥店,45萬家零售藥店就這樣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它們上游連接藥品批發商,下游連接消費者,掌握了65%的非處方藥銷售市場。

然而在這個4000多億的零售藥店產業中,開店租金和人力成本極大地推高了藥價。一個小感冒,隨便兩盒藥,就幾十上百塊了,老百姓心裡的委屈無處可訴。

而且這些藥店大部分開在大街上,對居家人群來說,方便性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藥店基本上都在晚上9點關門,而這正是用藥的高峰期。

政軍前段時間小孩晚上11點發高燒,找遍附近所有藥店,竟沒有一家營業的。

這些就是傳統藥店帶給我們的痛點。

而反觀便利店,樓下、街上、商場、公園、地鐵站,24小時全覆蓋了我們的生活網點,任何地方、任何時候,只要想買藥就能買到。

最最重要的是,在便利店裡賣藥,無需額外增加租金和人力成本,藥價自然應聲而降。

到這裡,我們看到密集的網點、優渥的位置、超大的人流量,以及24小時營業屬性,可以說便利店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藥品銷售優勢。

再加上這幾年如火如荼的線下新零售,天貓小店、蘇寧小店、京東便利店遍地開花,我們還會再往藥店跑嗎?

買藥難,買藥貴的現狀即將結束?

其實早在2015年,福建省就已出臺相關政策,允許連鎖便利店設置便民藥櫃。2016年4月,莆田市的便利店第一個成為吃螃蟹的人。

2017年,瀋陽市政府公佈《開辦藥品零售企業驗收實施細則》,其中指出“以連鎖或特許方式經營非藥品的企業可以申請經營乙類非處方藥專櫃”。

買藥難,買藥貴的現狀即將結束?

放開企業的經營權限,賣藥不再是藥店、診所、醫院的特權,北京已經打響第一槍。

作為首都,也是中國標本城市之一,可以預見的是,便利店銷售藥品一旦在北京試點成功,就會在全國推而廣之。

毫無疑問,傳統藥店的好日子到頭了。砍掉了非處方藥品銷售,就像斷了他們一隻翅膀,這個行業只有徹底變革才能迎來浴火重生!

三、藥店不改變,就改變藥店

馬雲曾經說:“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

現在,我們把這句話送給了全國大街小巷的藥店:藥店不改變,我們就改變藥店。

買藥難,買藥貴的現狀即將結束?

真的很慶幸,在“亂花漸欲迷人”的時代,總有人能 “咬定青山不放鬆”,明白中國需要什麼,老百姓需要什麼,並且對那些抱殘守缺的行業實行一場場摧枯拉朽的變革:

汽車不改變,特斯拉、蘋果新能源汽車來了;

傳統媒體不改變,新媒體時代到來了;

出租車行業不改變,滴滴、神州專車殺進來了;

互聯網不改變,人工智能進場了;

……

如今藥店變革的號角已然吹響,是坐等被時代無情的拋棄,還是順勢而變,化危為機,這是無數傳統藥店正面臨的抉擇。

要知道,潮流滾滾向前,不可阻擋!時代拋棄你,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面對每一次創新,我們都應該積極擁抱。

最可怕的不是那些緩慢接受創新的人。而是明明看到了危機,卻仍不願做出絲毫改變的守舊者!

2019年中域醫考全新班次火熱出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