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正处于“阵痛期”,幻想大放水来刺激经济已不可能!

北风萧瑟,近期的国际资本市场风云突变,贸易摩擦的加剧、国际经济错综复杂,美联储的持续加息,造成人们对于经济大势的担忧有所显现,也正是在这种经济行情下,全球经济仿佛又走向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十字路口,

这个十字路口需要谨慎、正确的去选择。

从表面上讲,美元作为全球货币霸权,世界主要经济体把美元作为国家储备货币,全球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也是美元,因此,美元的一举一动不仅仅是影响到美国的经济,(“美元是美国的美元,却是世界的麻烦”),同样美元往往会产生溢出效应,一般来说这个溢出效应有时是向好的,有时存在巨大的风险隐患,而这一次加息溢出效应,对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正面临着风险和挑战。

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美元如期加息后,并且市场已料到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将遭到冲击,主要是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来说并不是首次了,在今年来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已经经历了好几波。

我国经济正处于“阵痛期”,幻想大放水来刺激经济已不可能!

忽视的风险,潜移默化的到来

以前曾说过,今年来全球经济同步复苏的脚步已经发生变化,已经由全球经济同步复苏转变到全球经济复苏分化,美国经济一枝独秀,我国经济稳中有变,欧元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出现低迷、衰退、市场高通胀等,这种变化是应该引起警惕的,为什么引起警惕?

因为全球一体化中,任何一个国家出现危机,其他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更不能置身事外,最多能把风险冲击降低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说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受自身经济结构、市场体制等影响,经济属性上存在脆弱性,那么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发达国家经济也出现了问题,首先传来悲鸣声的是作为全球经济风向标的韩国,韩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速仅为2%,较二季度的2.8%大幅回落,创下2009年三季度以来最低。

其次是日本,日本央行下调了2018财年GDP预期。

最后是IMF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率,也下调了对明年的经济预期。这三个事件连在一起来看很有意思,看起来明年经济不太乐观。

重要的一点是,今年来的全球经济迹象显示,从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到部分发达国家,经济都感受到了困难,也就是说,从最容易滋生危机的经济体,逐渐在蔓延到一些小型发达经济体,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存在很大风险的。

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最近的演讲中提到:“我们记得金融危机最怕的事是什么呢,就是怕传染。但一旦传染,一旦共振,可能会有更大的危险。而且在共振和传染的高峰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

很认同周说的这句话,现在的全球经济情况从分析当中,确实存在有传染的“可能”,这是被全球市场忽视的风险。(多说一句,这种情况要蔓延到哪里才出现经济“大调整”呢?当然是经济体量大的经济体了,经济体量越大,对全球经济释放的能量冲击就越大)。

最后说一点我国经济,应对这种被全球忽视的风险,最佳的办法是立足于国内经济(“办好自己的事情”),防范于未然。看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因为按照过去的两大老办法不太好走了,(一个是放水,一个是水泥制品,这两个你晓得伐?)。

幻想大放水来刺激经济已不可能!

央行行长易纲曾在发言中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稳定,预计今年能够实现6.5%的目标,也可能略高”,“中国经济增长已主要由国内需求推动,消费和服务业成为主要驱动因素,对外盈余不断缩小”。

这句话或给我国市场带来信心,完成国内经济增长的目标,说明我国经济大体上正持续向前发展,而且,经济增长已经转变为内需推动,从经济结构上来说更加合理。“货币政策方面,当前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既未放松,也未收紧”“货币政策工具箱中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可以运用”。

今年来我国央行多次降准,给市场释放了不少货币流动性,目的是为了给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从而引起一部分市场人士不切实际的幻想,幻想央行大放水来刺激经济。

通过央行行长的这次发言,可以更明确的看出我国货币政策依然保持稳健中性,而且,在给予实体经济资金支持方面,还有很多“工具可以运用”,一句话道出央行对于拉动实体经济的信心。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央行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把好货币总闸门,不过通过降准所释放的流动性来看,市场流动性“不紧”是可以肯定的,而且有种边际放松的情况,当然,这种边际放松是在货币稳健中性的政策范围之内的。

央行行长在贸易摩擦方面提到:“关于贸易摩擦。我认为贸易摩擦给经济带来的下行风险巨大”。这个经济话题比较那啥,关于分析不多赘述。

关于去杠杆问题,这是今年来市场十分关注的话题,毕竟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很重要,央行行长在提问环节中提到:“如果你看一下中国数据,你会发现去年和今年中国整体杠杆率已经平稳,不再快速上升。这是我们取得的一项成绩”。

从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五大任务之一的去杠杆任务,到结构性去杠杆,再到当前的稳定杠杆率,每一步都不容易,而且,现在已经取得“成绩”。从最新的进展来看,稳定的杠杆率可以明确是定调。但是并不意味着一部分企业可以去“大胆的加杠杆”去扩张生产。

从央行行长易纲的发言来看,央行对于我国经济依然保持着信心,虽然我国经济目前既有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又存在海外经济不确定风险的影响,但立足于国内经济,央行依然有”充分“的工具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最后,我想说的是,在这艘我国经济的大船上,每一个人都不是旁观者。

稳中有变的经济,部分企业经营困难

早些时间,高层开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

从这方面来讲,对于当前经济的发展是比较认可的,毕竟我国经济体量摆在那,6.5%的经济增速虽然无法跟过去经济增速相比较,但是拿在世界经济范围内,这个成绩依然是世界前列。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对此要高度重视,增强预见性,及时采取对策”。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经济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美联储持续加息带来的经济影响,国际经济竞争关系错综复杂,都多多少少的对我国经济有所影响。同时,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调结构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在人口红利递减、加杠杆空间减小等客观背景下,对短期经济发展有所制约,经济产业中需要新动能来增加活力,目前新经济新产业正在萌芽中,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需要指出的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长期积累的风险有所暴露。这样的经济问题我们已经意识到,并且已经着手解决,只要能意识到问题,并寻找方法方式下决心去解决落实,那么我们要抱着坚定的信念及信心去迎接。

多说几句,在解决经济问题的过程中,时间跨度上是不确定的,正如我们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路途或充满荆棘,但终点是美好的,我们要做的是,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

会议强调:“要切实办好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有效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大家关心的货币政策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于“货币大放水”不要有幻想。积极的财政政策依然是托底当前经济的重要手段,包括给市场企业减税降费,一些合理的基础建设项目上马等。另外,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六稳”还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深秋的天气,有点寒冷凌冽,目前环境下要做好过冬的准备。春天一定会来,至于什么时候会来,没有人知道。有时候,保持合理的现金流,减少不必要的负债,显得很重要。

所以说,现在到了经济“啃硬骨头”的时候了。相信我国的经济优势,相信国内经济在短时间内调整后,长期会获得更持续的经济繁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