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02.备尝艰辛

F02.备尝艰辛

第六章·晋文公流亡之路与称霸前的国际局势

02

F02.备尝艰辛

重耳在狄国混了这么多年,没有混出个长短,反而被一个阉人打的落花流水,被迫逃亡。看到公子实在不成气候,跟他混以后估计也没肉吃了,许多人因为找不到失散的公子,干脆便趁机溜了回去。重耳一路走一路收拢部众,等他们聚拢起来清点人数的时候,发现随行人员已经逃亡了大半。逃就逃吧,既然对自己没有忠心,即便跟着又有什么益处?但让重耳无法忍受的是,负责管理资产的会计竖头须竟然也不见了踪影!经过四处打听,他们才知道这厮竟然也跑了,而且还带走了所有的盘缠(窃藏以逃)!

听到这事儿以后整个团队都炸开了锅,因为当时他们已经离开了狐氏大戎的地盘,环绕他们的是一片片的原始森林,还不知道有多少妖魔鬼怪食人族流窜其间,这一路艰辛的,您倒是让这些人怎么活呀!没有了行李盘缠,他们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缺衣少食的困境,更是处处隐伏的危险。西天取经——不,东到齐国的道路漫长而艰险,谁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着看到齐国临淄那美好的花花世界。

但是自己选择的路,就算跪着也要走完。被称作晋文公五贤士的狐偃、赵衰、贾佗、魏犨、胥臣,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才算是真正地把他们的勇气和才智逼了出来。在他们的悉心保护下,公子重耳穿越了晋中蛮夷戎狄杂处的原始森林,走出了荆棘丛生的茫茫大山,终于来到了广阔的平原上。

这些人没有盘缠路费,又经历了几个月的风餐露宿,个个都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俨然是一群乞丐,以重耳为首的流亡团队几乎就是一个丐帮,而他就是这个丐帮的帮主。丐帮在进入华北平原之后,首先到了卫国,看到了多年不见的老亲戚,重耳便想敲开卫国的城门化点缘。经过团队上下的耐心寻找,终于找到了一个相信他们的身份,并愿意引荐他们去见国君的人。

这个人叫宁俞,谥号宁武子,据说是一个智者。孔子对他的评价很高,说他“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意思就是说,国家太平的时候,他就为国家献计献策,国家混乱的时候,就关起门来装聋作哑(韬藏其知而佯愚)。他为国家献计献策的时候,那些智谋我们是可以学的到的,但是他装聋作哑的时候,那股大智若愚的劲头,一般人可学不来(“愚不可及”的来历)。

也就是说宁俞是一个识时务的人,他会根据时势的变化选择出仕或者归隐。当初卫懿公喜欢养鹤不理国政的时候,宁俞就假装自己什么都不懂,选择退身归隐。后来狄人攻占了卫国都城朝歌,卫文公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复国,励精图治,与民同耕,宁俞就出仕辅助卫文公打理朝政。在孔子看来,相比于那些只知道愚忠的痴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才是真的高尚。一个真正的君子,要珍视自己的才华,为公理正道服务,而不是把自己的才华献给一个不懂得欣赏自己的人。

这也是先秦时期人们的一种秉性,无论是孔孟这些儒家士子,还是商鞅这样的法家人物,又或者是那些游侠刺客,无不在寻找自己心目中的明主,他们从来不会觉得这是“不忠”。反而是后来的那些宣扬所谓儒家学说的歪嘴和尚们,为了得到帝王的垂怜,把原本的学说给歪曲了。

当然,宁俞是不是真如孔子所说的那般,我们谁也不清楚。宁俞受重耳所托,把他推荐给卫文公,希望能够给点盘缠路费,好让他们能支撑到齐国去。但此时的卫国正面临着狄人和邢国的联合入侵,国中上下正闹的焦头烂额,突然就来了这么一队叫花子,宣称自己是晋国的公子,啥事没干就要这要那,二话不说就把他们撵了出去。

宁俞急忙上来劝文公,吧啦吧啦说了一大堆,卫文公就问他:“你认识他吗?你知道晋国公子长什么样吗?你怎么知道他们不是狄人和邢国派来的奸细?就算他是晋国的公子,那也是过气的公子,晋国现在有国君在,我们犯得着跟这个逃亡的公子来往吗?”

这连珠炮似的一阵问话把宁俞也顶得够呛,他只好嘟哝道:“大家都是天子的亲戚,都是一家人啦,就不要这么势利啦!公子流落在外这么辛苦,好歹也让他们洗个澡别这么绝情啦!”卫文公听得不耐烦了,堵住了宁俞的嘴,然后说,我就送他们一句话:“有多远滚多远!”

公子重耳到卫国走亲戚,盘缠路费没讨着,反而碰了一鼻子灰,看来在卫国是得不到什么帮助了,只好空着肚子继续赶路。他们沿着黄河到达五鹿(河南濮阳南,或河北大名东),帮主看到一群农夫正在田埂上吃饭,就让九袋长老狐偃去讨点斋饭吃。没想到这些农夫还瞧不起这几个叫花子,没好气地看了看他们这些就知道伸手要饭的人,然后伸手从地里掀了一块泥巴递给狐偃。

堂堂的一国公子,一心想要承继大统的未来霸主,竟然落到了鄙视链的最底端,简直是奇耻大辱!重耳哪儿能受得了这个气,挥起马鞭就要就要打农夫,这个时候鸡汤灌肚的九袋长老突然制止了帮主,说:“公子千万不要动怒,这可是上天授予公子的啊!”

西周时,天子册封诸侯通常都会举行授土授民的仪式,把一抔黄土授予被册封的诸侯,象征着赐予其土地。而狐偃这么一说,重耳也隐隐然感觉到好像是天意一般,上天让五鹿的野人(远郊区农民)授土给自己,这不就是象征着是要把这块土地赐予自己吗?

想到这里重耳马上顿悟了,急忙跪倒在地,行稽首大礼。稽首可是当时最高等级的大礼,通常是在重要的场合臣拜君的时候采用,在日常的会面中并不常用。具体的做法是臣子屈膝跪倒,左手按住右手置于膝盖前,慢慢地用头触地并稍作停顿,然后在缓慢地起身。

先秦时讲究礼不下庶人,国人中的平民见了达官贵人从来都不需要跪拜行礼,更何况这些平日里连达官贵人的影子都见不到的野人,更是不知礼为何物。他看着这个衣衫不整的贵人公子趴在地上不知道在干些什么,就乐呵呵地在旁边瞅着重耳傻笑,这个场景就跟我们去动物园看猴子跳水是一样的。

但重耳才不管这些,这件事给疲惫的重耳打了一剂兴奋剂,心想上天这么眷顾我,我也不能辜负了上天呀。重耳始终都认为五鹿是上天赐给他的领土,于是在他即位之后不久,就把五鹿纳入了晋国的版图,这些都是后话了。

话说鸡汤不能当饭吃,兴奋剂也不能抗饿,饭总是要吃的。可是中原大地不像太行山区那般有很多山珍野味可以吃,重耳口干舌燥腹中空空几乎都要晕倒了,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传说中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

据说介子推看到公子身体虚弱,但是又找不到吃的,就背地里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片肉,混了些野菜做成鲜肉汤让重耳吃了。重耳知道后很是感动,抱着介子推血淋淋的大腿哭了半天,然后指天盟誓,说只要自己能够回国,一定要重重地封赏于他。

介子推当时就呵呵了,他一直都不怎么相信公子重耳还能够回国,割股啖君只不过是看在他们多年交情的份上,把公子看做是自己的朋友,希望能够帮助他挺过难关。至于公子开出的空头支票,他也从来都没有放在心上。因此当重耳真的回国成为晋侯的时候,他选择了隐退,而不愿意去邀功请赏。

割股啖君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在未来的路途中他们还是会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之下,饿死人那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事情。此时的丐帮长老之间,因为饥饿也逐渐产生了嫌隙,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估计又有很多人逃跑了。大家伙实在担心会计竖头须卷款逃跑的故事会重演,于是就商量着找一个靠得住的人,负责看管那为数不多的粮食。商量来商量去,最终这个重任就落到了赵衰的身上。

但是还没过几天,大家伙正有气无力地走着呢,突然有人发现管粮食的赵衰又不见了,装粮食的口袋也不见了!这下大家伙可真急了,别看赵衰这家伙平时挺老实的,没想到关键时候也会耍滑头——他竟然不声不响地把大家伙的粮食全都偷走了,这不是想饿死大家伙吗也么哥?

突发事件能够激发人的潜力,刚才还饿的浑身无力的一群人,突然间就精神亢奋了,一个个地抄起家伙就回头去找那个白眼狼赵衰去了。刚走出不远就看见赵衰端了一壶米粥,晃晃悠悠地朝着他们走了过来,其中暴脾气的正要上去揍他,要不是旁边有人拉架,骨瘦如柴的赵衰恐怕永远都回不了家了。

经过一番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赵衰力气本来就不大,这几天又实在饿的慌,更是身体孱弱举步维艰,早就饿的发慌走不稳路了。大家伙儿信任他是没错,可你一直让他背着一口袋的粮食赶路不换肩也有点太欺负人了。可赵衰就是实诚,他没有埋怨大家,依旧是任劳任怨。而且虽然他手里端着一壶米粥,但却舍不得吃,又怕洒了浪费,一路上小心翼翼的,所以才被大队伍落下了。赵衰的这一举动让大家都深受感动:背着一袋粮食,抱着一壶米粥还把自己饿成这样,你真是太缺心眼了!

这件事情在左传上只用了短短的十二个字来记录,但是却反映出了重耳团队中出现的信任危机。在困苦之中的一群人,表面上团结一致共度难关,而内心里却是各有盘算,互相猜忌,人与人之间出现了很大的裂痕。

为了消弭人们之间的裂痕,必须要灌鸡汤打激素,否则的话这个团队很快就会分崩离析。因此狐偃把野人的那一堆土奉为至宝的举动,其本身的用意就是在激励这个团队,让大家都相信上天对公子重耳还是很眷顾的,现在的磨难只是上天对我们的考验,只要能够坚持到最后,就一定会赢得辉煌的未来。

如果说之前的十二年中,狐偃的智谋还有所欠缺的话,这次的流浪让他实现了智慧的升华,使得他在团队管理和竞争策略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不再像之前那样短视。经过此番磨难,狐偃才算是表现出了他足智多谋的一面,对重耳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晋文公的霸业。

F02.备尝艰辛

待续……

F02.备尝艰辛

晋国史话·第一辑 晋文公霸业的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