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成語所蘊含的典故(先秦)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周朝建立以後,對人民也採取了殘酷的統治,因此人民對周朝越來越不滿,紛紛起來反抗。周朝的統治者為了鎮壓人民,採用十分嚴酷的刑罰。到了周厲王即位後,對人民的壓迫更重了,各種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

古典成語所蘊含的典故(先秦)

話說周厲王當時寵信一名叫榮夷公的大臣,他非常擅長搜刮財物,殘酷欺壓百姓。榮夷公利用他的特權,封山佔水,霸佔了一切湖泊、河流,壟斷山林川澤的一切收益,禁止老百姓上山砍柴打獵、下河捕魚,斷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計;對外興師動眾,征伐鄰邦,不斷加重老百姓的負擔。他的倒行逆施、橫徵暴斂,造成了廣大人民的強烈不滿,朝野上下,殺機四伏,人人自危,民怨沸騰。

大臣召穆公聽到國人的議論越來越多,社會動盪不安,就進宮告訴厲王說:“榮夷公的這種做法,讓百姓忍受不了啦,您如果不趁早收回給榮夷公的特權,百姓就要暴動了,出了亂子就不好收拾了。” 厲王撇撇嘴說:“這點小事情,我自有辦法對付。”於是,周厲王下命令,禁止國人批評朝政。還從衛國找來一個巫師,要他專門刺探批評朝政的人,說:“如果發現有人在背後誹謗我,你就立即報告,我會嚴懲這些刁民。”衛巫於是派了一批人到處察聽,這批人經常藉機敲詐勒索,誰要是不聽,他們誣告你謀反。厲王聽信了衛巫的報告,殺了不少國人。 在這樣的壓力下,國人真的不敢在公開場合裡議論國事了。就是人們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談招呼,只交換了一個眼色,就匆匆地走開。厲王發現批評朝政的人漸漸少了下來,十分滿意。

古典成語所蘊含的典故(先秦)

有一次,召穆公去見厲王,周厲王高興地對他說:“你看,現在老百姓都同意我的做法,沒有人反對了呢。” 召穆公嘆了一口氣說:“您這是強行封老百姓的嘴,哪裡是老百姓真就沒有自己的想法了啊!這怎麼行呢?堵住人的嘴,不讓人說話,比堵住河流還要危險哪!治水必須疏通河道,讓水流到大海;治國家也是一樣,必須引導百姓說話。硬堵住河流,等到決口傷害的人一定會更多;硬堵住人的嘴,堵塞河流的後患更為嚴重,是要闖大禍的呀!” 厲王不以為然,暴政反而越來越厲害。

過了三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國人忍無可忍,終於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暴動。起義的國人圍攻王宮,要殺厲王。厲王得知風聲,慌忙帶了一批人逃命,一直逃過黃河,到彘(今山西霍縣東北)地方才停下來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國人暴動”。

古典成語所蘊含的典故(先秦)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統治者荒淫無道,但他們又怕人民議論,就採取了壓制社會言論的措施,以為可以高枕無憂、平安無事。實際上這是最愚蠢的作法,它不僅使下情無法上達,錯誤的政策得不到糾正,加劇社會矛盾。更可怕的在於雖然民眾口上不說,但心裡卻充滿了仇恨,只要社會矛盾到達臨界點,大規模的暴亂必然爆發,給社會生產力造成極大破壞。正可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能忍受暴政的民族,但也是爆發起義最多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