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彝家山寨綻放「文明之花」

六枝:彝家山寨绽放“文明之花”

“你看,這塊是六盤水市文化文明村寨示範點的牌子。還有這塊,是踐行新時代《村規民約》示範村。”11月2日,在六枝特區中寨鄉木則村幹河組,左金昌一見到記者,便拿出前兩天全村獲得的榮譽“炫耀”起來。

兩天過去,左金昌的高興勁兒一點沒退:“開心!這是認可,只有前進,不能後退。”

幹河組,隸屬於六枝特區中寨鄉木則村,一個彝族小山寨。

左金昌,幹河組的組長,老一輩“愛乾淨,見不得髒”的傳統讓他一心想做好家鄉的清潔工作。

六枝:彝家山寨绽放“文明之花”

“那時候是泥巴路,雨天一腳泥、晴天一身灰,別的鄉村串戶路那麼幹淨,我們村為什麼不行?”左金昌曾在外務工,見識過別處的乾淨,他時常琢磨著,如何改變村裡的環境。

2013年,村裡人自發籌集資金打通一條不到一米寬的毛路,從那時起他就義務負責這條毛路的衛生工作,村裡人不理解,他也堅持掃。

半年多的堅持後,村裡人出現了更多拿著掃把的身影:左金昌的家人、村民朱仕學、朱仕海、彭躍貴,一把掃帚變成了兩把、三把、四把……

六枝:彝家山寨绽放“文明之花”

特別是2015年組組通工程推進串戶路建設之後,全鄉範圍內都開始推廣“三新一清潔”行動(即“新農屋、新庭院、新生活”鄉村清潔行動),每家每戶的村民們都參與其中,木則4米多寬的串戶路更明亮了。

“兩戶帶動十戶難,十戶帶動兩戶就容易多了,你看,現在全村人都參與了進來。”左金昌一臉欣慰,大家還自發在道路兩邊種植柏樹、美人蕉作為“綠化帶”。

每天村民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衛生。明亮的小庭院、乾淨整潔的灶臺、拖得泛光的地板,簡單的潔淨中又處處搶眼。

“別處趕牛羊用鞭子,我們用鏟子。”左金昌告訴記者,村民養的牛羊在公共區域排洩糞便後,村民要自覺清理,不執行者會被罰款。

六枝:彝家山寨绽放“文明之花”

每家每戶根據道路分為上、中、下三段,每個路段設“段長”管理,自覺承擔公共區域的衛生清潔工作,每月還要評選10戶衛生文明戶。

“打掃環境衛生是粗活,不是繡花。但是大家心齊,不起眼的偏僻小山村也開始被人們瞧得上了。”60歲的朱仕學當了三年的路段“段長”,他將掃帚伸向自家屋內,也伸向外出務工不在家的鄰里庭院,看到“獎牌”落戶自己的村寨,他更加篤定:“段長我要一直做,幹到老得不能動的那天為止。”

六枝:彝家山寨绽放“文明之花”

漸漸地,“幹河故事”被濃縮成“五大怪”在方圓百里流傳開來——清晨早起不賴床,提起掃把往外衝。出門放牛不拿鞭,一把鏟子扛在肩。水溝上面有板蓋,豬圈少有蚊蠅來,祖輩文化要傳承,全寨都是接班人。不怕吃虧搶活幹,互助團結向前看。

今年7月,政府給村裡安上了大喇叭,又陸續將道路護欄設施完善。每天早上6點,左金昌準時播放大喇叭,這不僅成為學生讀書的“小鬧鐘”、村民早間衛生開始時間,更是黨的政策的宣講渠道。

而今,當地95%的村民將衛生作為日常。在鄉賢榜處,有一個“幹河故事”筆記本,上面記錄著村裡人和客人與幹河的點滴小事,或是村民遞上一杯茶水、一跟板凳,或是一句美好祝願。

六枝:彝家山寨绽放“文明之花”

在村寨入口處,《村規民約》欄十分醒目,每一則條約都以“木則人”結尾——

做有大愛的木則人;做有責任感的木則人;做比奉獻、樹形象、促發展的木則人……

“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從傳統、帶頭、參與,到機制、互助、感恩,而今當地已有一套成熟的規範制度,也成為人居環境改造的示範點。

臨近傍晚,幹河的大喇叭響起了音樂,人們開始收裝晾曬一天的玉米、水稻。暮色越沉,幹河的道路越顯白亮,更多的“幹河故事”將被書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