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故事:渔夫祠居委会

桃源县漳江镇渔父祠社区居会委的前身为桃源县城北门坪,坪中有一长方形池塘,水面十余亩,常年碧水如镜,池岸杨柳垂荫,繁花点缀,为县城居民观赏休闲之地。

桃源故事:渔夫祠居委会


1913年3月20日,“桃源渔父”宋教仁被刺,当时全国震动,函电纷驰,报刊哗然。

孙中山从日本专程赶回上海,亲致诔词:“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桃源故事:渔夫祠居委会


谭人凤为其亲自举办葬事,将宋教仁安葬在上海北部,辟为“宋公园”,即今上海闸北公园,墓前为宋教仁坐立塑像,塑像底座正面为章太炎所书“渔父”二字。

桃源人民痛失英烈子弟宋教仁,纷纷采用各种方式悼念,将县城正街,命名为“渔父路”,亦将北门坪池塘取名为“渔父池”。


桃源故事:渔夫祠居委会



不久,原国民党桃源县党部为了纪念这位本党的缔造者之一,在距渔父池不足百米的地方,建起一座会堂,厅堂面积600平方米,房屋结顶采用船蓬式半圆形,以昭示渔父英灵的归宿,特将本建筑命名为“渔父祠”。

当时,渔父祠内悬挂着宋教仁画像,案台上陈列着宋教仁遗物及其遗著《宋教仁日记》、《渔父先生雄辩集》、《宋教仁集》等。

桃源故事:渔夫祠居委会


1950年,周恩来总理代表党中央和政务院,为宋教仁的儿媳叶惠英亲笔签发烈属证明,确认宋教仁为革命烈士。

1988年4月,该地设立社区居委会,鉴于一代英烈宋教仁的“一水一屋”两处纪念物都在本区域范围内,便命名为渔父祠社区居委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