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時定增股東拚命找代持 定增承諾兜底存兩大隱憂

隨著定增高峰期後的解禁浪潮來襲,其中一些曾經搶手的定增項目卻成為燙手的山芋,當時在定增火熱的時期投資者憂慮的是如何搶著進去,但是隨著市場的大幅調整,他們現在卻憂慮的是如何出來。

近期就有不少股東在私募圈努力尋找代持資金,並且承諾對代持資金進行兜底,還有超額收益分成。

定增股東私募圈找代持

目前市場上定增股份鎖定期多為12個月。若想快速退出,不可避免得走大宗交易。不過減持新規出臺後,大宗交易接盤方接盤之後需鎖定6個月。在減持新規下,私募大宗交易接盤定增股東的股票需半年後才能減持,這意味著資金的沉澱時間較長,所以使得折扣或者兜底收益越來越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近期就有中介在私募圈尋找代持資金,接盤對象是某上市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因為最近定增到期,持股比例15%,目前希望尋找協議代持資金,協議代持分三個5%,一共完成對上述股東的全部代持,需要代持資金規模在10億元左右,每一個代持主體資金規模在3.3億元左右。另外上述股東對代持資金承擔兜底+利息+後端分成。代持6~12個月,到期後減持退出。公司質地還不錯,預計2018年淨利潤7.5億元,市盈率10倍,股價處於歷史底部。

實際上像這樣的定增股東找代持減持的案例較多,其中就有機構在私募群表示,定增股東尋找代持資金5500萬元,收益達到了11%,外加30%的超額收益分成,歡迎固定收益在12%~15%的資金合作。另外還有多家上市公司股東尋找股票代持,該股東出具擔保無限連帶責任,面籤代持半年(可展期),期滿後代持股票市值縮水差額由該股東補足,年化利息8%左右+股票上漲浮動收益30%~100%。

不過也有以大宗交易承接定增退出股份的私募人士表示,目前模式有兩種,模式一是針對優質股票打折買斷;模式二就是兜底代持,針對質地較差的定增股票多以代持的方式承接半年,並與定增方簽署協議,後者承諾一個保底收益,半年後股票解禁若有超額收益該私募機構與定增機構共享。有意思的是,該私募還提供二級市場增持服務,以及提供10億~20億元資金提供撬板服務。

定增兜底協議存在隱憂

近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私募圈發現,有中介在私募圈尋找做定增的私募,該信息顯示,某上市公司1年期定增,大股東對參與定增的資金兜底收益8%,已經拿到兜底協議,但是該定增信息在私募群投放2個月仍無人問津。

當資本市場處於震盪下行期時,股價跌破定增發行價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對於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的投資者而言,也面臨著投資風險。實際上一些上市公司為了定增股份順利發行,大股東只有出具相關的保底措施,現在一些1年期定增項目與資金方簽訂抽屜協議,承諾給對方保底收益,且收益率還在攀升,資金越難募,公司給保底收益就越高。

即便有保底承諾,資金方也不是很放心,現在上市公司爆雷讓人膽戰心驚,也有簽了抽屜協議後無法兌付最後鬧上法庭的案例。日前,由於大股東定增兜底違約,環能科技股東間陷入訴訟糾紛。實際上大股東為定增參與者承諾最低收益,環能科技是個別情況還是冰山一角?上市公司大股東或實控人為定增兜底並非新鮮事,一度盛行於定增市場。此前拓日新能、*ST東南出現過類似違約事件,法院最終均認定兜底協議有效。

對此有私募人士表示,“當下的市場行情,即使公司大股東對定增資金進行兜底,也難以勾起機構投資者的興趣,兜底也有扯皮的時候,環能科技就是典型。對於質地一般的公司,投資者參與其定增的熱情並不高,而上市公司又有迫切的融資需求,只能靠大股東承諾兜底收益的措施來增信。實際上容易產生糾紛的定增兜底具有兩大特點,一是定增價格嚴重倒掛,參與方產生較大虧損;二是大股東股權質押比例較高。”

對此喬戈裡資本牛曉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大股東為定增兜底能給投資者帶來信心,這是毫無疑問的。在牛市,定增項目不愁認購,常常是數倍的資金參與認購增發項目。在熊市,定增項目發不出去,大股東只有給投資者兜底才能吸引投資者。即便如此,在熊市中,很多大股東兜底的增發項目同樣也發不出去。因為投資者對市場沒信心,一些大股東因為股權質押爆倉而影響控股地位了。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