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沒有一個人是孤島」是僞非真?可能導致失去陪伴抑鬱自殺?

董卿:沒有一個人是孤島

董卿在央視電視節目《朗誦者》中說: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董卿是在說,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是有關聯的,人生是需要有人陪伴的。如果沒有陪伴,只剩下了自己,這樣的人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董卿“沒有一個人是孤島”是偽非真?可能導致失去陪伴抑鬱自殺?

董卿說:沒有一個人是孤島

表面上看起來董卿的這種說法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其背後的道理卻無法窮究。

原因有三:

1.已臻化境,萬物之靈

《禮記·中庸》曰: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譯文如下:

就“”而言,那可是天下之大本啊。就“”而言,那可是天下的生途啊。

就宇宙萬物的創立而言,只有在達到最中正、最和諧、最圓滿的完美狀態之際,天地之位才能夠被創立和確認,宇宙萬物才能夠被孕育而生。

董卿“沒有一個人是孤島”是偽非真?可能導致失去陪伴抑鬱自殺?

宇宙萬物都是天地大自然造化的傑作,“萬物各得其和以生”,而人則更是萬物之靈,每一個人類個體都是自然和諧、完美、已臻化境的精品。

作為自然的產物,每一個人類個體都是可以獨自生存的,“陪伴”並不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

2.存我為貴,陪伴是景

這個世界非常的神奇,神奇的不得了。原本只有一個世界,可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目之中,這個世界又是如此的不同。因為,在每一個人的心目之中,這個世界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董卿“沒有一個人是孤島”是偽非真?可能導致失去陪伴抑鬱自殺?

每個人的心目之中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萬物以存我為貴。

對每一個個體之人而言,最貴者為“存我”,而不在於“陪伴”。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存我”為主體、為皮、為本,“陪伴”為風景、為毛、為末。

我們遇見很多人,和很多人分開,又和很多人再相遇。舊的陪伴走了,只要我還存,新的陪伴就會有。在每個人的心目之中,我是主體,陪伴只是風景。

我,存在的意義,是由我自己決定的,而不是由陪伴來決定的。

董卿“沒有一個人是孤島”是偽非真?可能導致失去陪伴抑鬱自殺?

存我為主體,陪伴是風景

3.失去陪伴,抑鬱自殺?

沒有一個人是孤島”的說法在邏輯上不嚴謹,將“自我”生存的意義依託於“陪伴”,這是一種缺乏對“自我”主體性認識的思想觀念。

如果“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再偏激一點,就會認為:

生亦何歡,死亦何患!

如若自己身邊的戀人、親人、閨蜜或知己,因為某種原因,離自己而去,反目也罷,緣盡也罷,離世也罷,不能繼續陪伴自己了,自己將失去所有活著的意義?

董卿“沒有一個人是孤島”是偽非真?可能導致失去陪伴抑鬱自殺?

失去了陪伴,張國榮抑鬱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的觀念之所以是偽非真,是因為違背了萬物自我的主體性,讓“自我”成為了“陪伴”的附屬品。

那怎麼辦,難道說“陪伴”自己的重要的人離開自己了,失去了陪伴,生存無意義,自己只有自殺才是正確的選擇嗎?!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除了血脈至親和琴瑟和鳴、白頭相守的伴侶之外,大多數陪伴都是人生某個階段的過客。

叔本華說:

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董卿“沒有一個人是孤島”是偽非真?可能導致失去陪伴抑鬱自殺?

叔本華說: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孤獨=缺少陪伴,之所以孤獨者不庸俗,是因為能夠享受孤獨的人,是能夠認知自我主體性的人,是思想者,是自信者。

依賴於陪伴的人,需要通過陪伴來確定自我存在的人,是不能認知自我主體性的人,是人云亦云者,是庸俗者。

董卿“沒有一個人是孤島”是偽非真?可能導致失去陪伴抑鬱自殺?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人生來就是孤獨寂寞的,赤條條來到這個世界上,行走一世,最後又孤獨寂寞地走了。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痛苦著自己的痛苦,快樂著自己的快樂。

這是宇宙自然的萬物之性。

說“每個人是一座孤島”,並不是說不需要“陪伴”,也並不是說這個“孤島”不需要與其他“孤島”有任何的交集;而是說每一個個體的“孤島”,其精神世界與生俱來就是獨立的。

孤島與孤島交集、陪伴,兩者的氣場、氣息、氣機自然就會互動與交感,就會有吸引與排斥,依戀與厭煩,平庸與敬畏。但這一切都無法改變每一個個體的獨立性!

文喜有話說 2018.9.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