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手機憑什麼賣了高價還被粉絲狂追?

價格戰似乎已成了我國彩電企業揮之不去的魔咒。據統計,在彩電行業快速發展的30年中價格戰超過20次。換言之,彩電行業平均1.5年就有一次“流血價格戰”的輪迴。事實上,今天仍活躍在市場上的彩電巨頭,無不都是在當年殘酷的價格戰中成長壯大起來的。由於每當彩電賣不動時,廠商總是祭出價格戰來促銷,這讓消費者漸漸形成了一種價格戰思維:貨不便宜,我就不買。消費者當然喜歡看到商家玩價格戰,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嘛!然而,從長遠來看,價格戰往往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深陷價格戰泥潭的彩電業,行業淨利率水平就極低。今年上半年,海信電器淨利率2.48%、四川長虹淨利率0.44%、TCL集團淨利率3.01%,比小米“厚道”的5%淨利率更低一籌。而利潤被壓縮,勢必影響後續的產品研發投入、運營、市場拓展。

蘋果手機憑什麼賣了高價還被粉絲狂追?

國內彩電巨頭開打價格戰 創維下調LED電視價格30%

價格戰下銷售額攀升只是一種假象

價格戰看起來能迅速擊垮對手,佔領市場,但惡性競爭的價格戰只會讓價格戰的發動者自身也深受其害。可能好多人都不明白,對企業來說,“銷售額-成本=利潤”是個陷阱。不管做什麼生意,銷售商品也好,提供服務也好,都有一個“單件商品盈利”,那就是銷售單價減去進貨單價後剩餘的金額,其累積而成的便是整體盈利。如果“整體盈利”超過了固定成本,這多出的部分就是利潤。獲利並不是減法,而是“單件商品盈利”的加法。所以,降價是一種減少至關重要的“單件商品盈利”的危險行為。降低了價格,等於是將“單件商品盈利”變薄了。如此一來,即使銷售額上升了,利潤也會減少。

做生意有沒有賺錢,能賺多大的錢,是由“單件商品盈利”決定的。而玩價格戰會帶來一種假象,銷售額一路攀升看似欣欣向榮,可是從整體利潤來說卻會陷入岌岌可危的處境。日本一些企業也曾玩過價格戰。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往持續時間較長的經濟發展時期,日本的製造業、零售業形成一體,創造了一個“大量生產、大量進貨、大量銷售”的良性循環。在這一循環中,從配件製造商到成品製造商,再到流通業,所有的企業都在賺錢。公司的業務不斷擴張,僱用了大量員工,也向國家上繳了大量的稅金。企業、國民、國家都感受到了規模效益帶來的好處。然而,要使規模效益一直維持下去,就需要顧客大量購買商品;一旦顧客不掏錢購買了,這個循環也就無法維持下去了。畢竟,營業額不是全部,獲利才是營業的起點。

蘋果手機憑什麼賣了高價還被粉絲狂追?

燕莎奧特萊斯

“讓顧客滿意的高價格”

隨著日本社會進入少子化、高齡化時期,市場需求越來越弱,而社會物質又是空前豐富,轉眼已從“只要生產出來就能賣掉”的時代進入了“再便宜也沒有人買”的時代。可見,商品該不該降價,該不該玩價格戰,或者什麼樣的定價才合適,這裡面一定有著相應的市場規律。企業要想逃離“薄利”怪圈,打破“越賣越虧”魔咒,就得運用定價科學。日本知名執業會計師、東京都立產業技術大學客座教授田中靖浩就認為,“賣力經營卻不賺錢”的根本問題是:過度追求物美價廉,過度重視營業額。其實,決定利潤多寡的關鍵,就在於定價。所以,不管是企業還是商務人士,都需要一套全新的定價策略。

田中靖浩在詳盡調查了各行各業的財務資料後發現,目前日本幾乎所有產業都已陷入低成本競爭浪潮,利潤越來越薄。而在歐美國家則已擯棄了單純的“降價、提價”策略,出現了很多新穎的營銷手法。他遂在新出版的《定價的藝術》中,融合會計學、營銷學及商業心理學,網羅各行各業案例,搭配圖表與實例,講述了價值定價法、產品組合定價法、心理定價法等九種簡單易懂又切實可行的定價策略,希望能幫助企業擺脫低價競爭的痛苦,善用舒適、模擬的神奇魅力,追求與消費者的共鳴相通,使產品與服務提升到“優質高價”的境界。

蘋果手機憑什麼賣了高價還被粉絲狂追?

日本超市

據田中靖浩的觀察,近年來日本商品價格的下降,原因不單單是“通貨緊縮”,還與社會的“數字化”發展有關。隨著數字化的發展,今後的社會,設計師、培訓員、程序員等“特定職業”的報酬將會持續降低,這與一國經濟能否擺脫通貨緊縮的困境沒有關係。在新的營商環境中,存在著與此相適應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要與低價訣別,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的“價格哲學”,掌握能定出“讓顧客滿意的高價格”的技術。

對於從事信息業、服務業的個體經營者來說,定價是一種為自身勞動標價的行為。推而廣之,對一切經營者和價格決定者來說,定價是對自己的商品、服務標價的行為。不管標得高還是標得低,選擇權都在經營者手中。但在定價的時候必須要有自己的主見,亦即信念和定價哲學。面對規模化效益已難奏效,消費日益萎縮的市場環境,以往那種“以更低的價格銷售優質產品”的觀念就應轉向“以更高的價格銷售優質產品”。當日本人還抱著“以更低的價格銷售優質產品”的觀念展開經營的時候,在美國,“好東西就得賣高價”的觀念已深入人心,這就是美國企業成功推行的價值定價法。

蘋果手機憑什麼賣了高價還被粉絲狂追?

社交媒體

“果粉”們認定,蘋果手機就值這個價

蘋果手機為何能賣高價?秘密就是價值定價法(ValuePricing)。這種方法興起於上世紀90年代,被麥卡錫稱為是市場導向的戰略計劃中最好的定價方法。最早推行價值定價法的美國,在IT產業、金融業、服務業等新領域成功建立了各種新的定價模式。

一些心理學家相信,價值在實踐中包含了認知和情感兩個方面。蘋果手機每年都在迭代更新,那些忠實“果粉”就算連夜排隊也要在新機面世時前去捧場。玩蘋果手機滿足了部分消費者的虛榮心,他們認為蘋果手機就值這個價。把價值定價法寫成公式便是:售價-利潤=成本。請注意,這個公式的首項是“售價”,而不是“成本”,這體現了這個公式的重點——怎樣的價格會讓顧客掏錢購買?亦即是基於顧客的支付能力、心理、情感來定價,儘量讓產品的價格反映產品的實際價值,以合理的定價提供合適的質量和良好的服務組合。這種定價方式看重的是顧客對產品、信息、服務所認可的價值,也就是從顧客感受到的價值出發定價。

蘋果手機憑什麼賣了高價還被粉絲狂追?

資料: 萬得城 上海曹安店

蘋果公司十來年間陸續推出的IPhone、IPad、IPod等,其款式之新穎、使用之便捷,大大超越了單純的商品銷售思維,為此,蘋果公司為這些新產品定出了很高的售價。按價值定價法,“決定價格的主角不是企業,而是顧客。”將耗費的成本作為出發點,再加上利潤後定出產品的價格,這才是成本定價法,決定價格的主角是企業。與此相對,從售價出發的價值定價法,其主角是顧客,其精髓是著眼於顧客能得到多大的滿足。顧客滿意的話,就能像蘋果產品那樣,即使成本很低,也能定出高價;相反,如果顧客不滿意,再怎麼削減成本,也難以讓顧客掏腰包。

在剖析價值定價法時,除了蘋果手機,田中靖浩還談到了牛肉蓋澆飯和星巴克咖啡等一些商品的定價案例。倘若單以成本的多少來定價的話,那麼牛肉蓋澆飯遠比咖啡高得多。但實際情況卻是,成本高的牛肉蓋澆飯售價低,而成本低的咖啡售價高。這碗牛肉蓋澆飯和那杯咖啡的售價,恰好反映了日本和美國在定價觀念上的差異,也就是成本定價法和價值定價法的不同。比日本領先一步擺脫了製造業,實現產業轉型的美國,不生產物質產品的信息業、服務業的經營業態呈多方位發展之勢。在這個國家,傳統的成本定價法已不再適用,因為這些行業不出產物質產品,不存在原料成本之類的開支。也正因如此,那種將“顧客願意支付多大金額”作為出發點,並實現高價出售的定價法則才會在美國通行無阻。在售價超過牛肉蓋澆飯的星巴克咖啡的價格裡,正隱藏著美國闊步於“高定價之路”上的足跡。

蘋果手機憑什麼賣了高價還被粉絲狂追?

星巴克咖啡

對此,田中靖浩認為,所謂差的定價,就是隻看到成本和競爭對手的價格,追求“優質低價”,那註定拼了命也賺不了多少錢甚至賠錢;而好的定價,目標指向顧客滿意的高價格,追求“優質優價”,付出必有回報。這樣的“價值定價法”特別適用於從事新興信息諮詢和服務業,以及小型個體經營的人士。按價值定價法,就再不能以低價取悅顧客,而該用高價來滿足顧客的需求。

當下,我國正在全力推進產業升級換代和轉型,單就“價值定價法”而言,善用舒適、模擬的神奇魅力,追求與消費者的共鳴相通,就值得企業好好借鑑。企業學會了如何科學定價,就能走出動不動就玩價格戰的怪圈。(彭忠富/文;10月20日《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