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學生從小學到高中在校期間,應至少保證2160個「體育小時

北京市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大會日前舉行,這是本市首次召開體育學科大會,體育課成為與語文、數學、外語一樣的主科。“每天鍛鍊一小時”的要求,變成了“每天至少鍛鍊一小時”,有條件的小學生每天應爭取鍛鍊兩小時。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專家表示,學生從小學到高中在校期間,應至少保證2160個“體育小時”,“這是學校體育應堅守的底線。”

北京中小學生從小學到高中在校期間,應至少保證2160個“體育小時

雖然本市中小學能夠開齊、開足體育課,但體育教學仍存在“三重三輕”的問題——重智育,輕體育;重競技,輕教學;重展示,輕常態。專家表示,受多重因素影響,學生休息和體育鍛煉時間嚴重不足,使“小眼鏡”和“小胖墩”檢出率較高。《北京市2016—2017年度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顯示,本市中小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58.6%。

依據本市的目標,到2020年,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達到98%,基礎教育階段學生體質健康優秀率達到15%以上。學生在校期間,每天至少鍛鍊一小時,成為學校體育的“教育底線”。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教研中心體育教研室主任馬凌說,按每天鍛鍊一小時的要求,一個人從小學到高中在校期間,至少要保證2160個“體育小時”。“當然,僅靠2160個小時,我們不奢望能夠培養出體育方面的頂尖人才,但2160小時的有效鍛鍊時間,一定是學校體育堅守的底線。”

體育課運動負荷將被列為體育課是否達標的數據之一。2020年前,本市將研究制定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施方案、體育課運動負荷評價標準和運動項目技能評定標準等。首都體育學院院長鍾秉樞透露,目前,一些學校已開始行動,一些可穿戴設備將幫助體育教師瞭解學生的心跳、呼吸等數據,從而判斷運動量是否達標,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安排不同的後續訓練。專家建議,對於體育課的教育督導也要更加嚴格。

北京數字學校將引入優秀體育課,實現資源共享。鍾秉樞表示,光注重體育樂趣或者培養吃苦能力,已經不符合現代體育課的目標。“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鍊意志”才是學校體育的新目標。未來的體育課既要有豐富的項目供學生選擇,提高孩子們的興趣,同時也要保證長跑等“強迫”項目的存在,以磨鍊意志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