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0~3岁孩子立规则?不是应该玩吗?幼儿教育最大骗局是佛系教育

当你有给0~3岁的孩子立规则?不是应该开心的玩吗?这样的想法,其实走入了育娃误区。0~3岁是给娃立规则的黄金时期。

一位清华教授说:“中国教育最大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蒙台梭利说:“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同样,建立在规则上的爱,才是真正的爱。”都说“3岁看大”,孩子3岁之前,父母就应该逐渐把规矩立起来了。

给0~3岁孩子立规则?不是应该玩吗?幼儿教育最大骗局是佛系教育

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规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有规律的生活和习惯

在孩子的生活中,规则很大部分的内容其实是养成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思考和学习,他们喜欢熟悉的生活程序,重复性的、有规律的生活让他们觉得有安全感,并有利于他们意识到这些习惯的存在,从而逐渐建立习惯。

给0~3岁孩子立规则?不是应该玩吗?幼儿教育最大骗局是佛系教育

比如,我们家两个孩子,从小吃饭都是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吃。他们一直是这么做的,也认为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需要我去制定特别的规则:“吃饭时必须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然而,有一年我们回国,当时大宝4岁,小宝2岁半,孩子们到了新环境,一些习惯就被打破了。小宝一开始吃饭坐不住,外公怕他饿着,拿着饭碗追着他喂,于是小宝就养成了在外公家吃饭可以到处走、到处玩的习惯。后来,外婆说这样不行,要纠正,然后跟小宝申明“吃饭时必须坐自己的椅子”。那段时间我不在家,等我回家时,家里正在上演“吃饭拉锯战”。这件事生动地告诉我们“如果一开始不给孩子定好规则,那么以后再定规则就意味着禁止,执行规则必然就会引起孩子的反抗”。

给0~3岁孩子立规则?不是应该玩吗?幼儿教育最大骗局是佛系教育

为孩子建立有规律的生活程序,让他们对生活的“规定动作”有预见性,行为习惯养成了,孩子就不会觉得建立规则是一种禁止。

安全的界限

3岁前的规则应该是以保护孩子自身的安全、不伤害他人和公物为界限,这一点要和“为了成人的方便而设立规则去限制孩子”区别开。比如,当孩子会爬以后,就会到处探索,我们要做的是尽量保证家里的环境安全,把容易让孩子受伤的物品都收好,把桌角等包好,把电源插座盖住等,做好预防措施。让孩子能够尽情去探索,而不是整天跟在孩子后面这个不许那个不许。

给0~3岁孩子立规则?不是应该玩吗?幼儿教育最大骗局是佛系教育

那么什么是安全规则呢?比如在停车场的规则。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抱下车后,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到处跑。我们要事先讲清楚,在停车场一定不能乱跑,因为坐在车里的司机不一定能看到他。那么孩子可以怎么做呢?告诉他“可以抓住大人的手、衣服或者包”。

给0~3岁孩子立规则?不是应该玩吗?幼儿教育最大骗局是佛系教育

再比如在游乐场的规则。告诉孩子,别的小朋友在玩秋千,你不能一下子把小朋友揪下来,否则有可能伤害到他。告诉孩子玩秋千的规则:你可以等一下,或者礼貌地问“什么时候可以轮到我”,或者先去玩别的。家长不仅仅是解释规则,还要为孩子提供一些解决方法,让孩子自己选择和决定,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给0~3岁孩子立规则?不是应该玩吗?幼儿教育最大骗局是佛系教育

制定规则并不是为了限制孩子,也不是说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管理孩子。相反,制定必要的规则,是为了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学习人际互动以及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制定规则呢?

1.考虑孩子可接受的范围

给孩子制定规则,要考虑孩子的年龄阶段和发展特点,不要超前给孩子制定不切实际的规则。

邻居家的孩子只有一岁半,可是,经常会听见她在嘶吼,原因是她对儿子要求,自己的玩具自己收。可她没有想到,一岁半的孩子,对于收拾玩具这个行为,是无能为力的。

给0~3岁孩子立规则?不是应该玩吗?幼儿教育最大骗局是佛系教育

不合理的规则,可能会产生两个后果。

首先,孩子某些合理的、正常的行为会受到约束和压制。

儿子班的一个家长,就会要求孩子,写完作业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

玩,本来就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天性,但是,加上了这么一个“规则”,孩子渐渐就不爱下楼玩了,因为觉得玩,也是被要求的。

第二,孩子因为无法遵守规则,而忽视规则,从而产生“规则可以不遵守”的想法。

这样的规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形同虚设。

给0~3岁孩子立规则?不是应该玩吗?幼儿教育最大骗局是佛系教育

2.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规则

帮助孩子制定的规则,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

要孩子懂得不可以随意打扰别人,父母首先就应该尊重孩子。比如,玩游戏、看动画片可以规定一个时间,而不是在孩子玩得正开心的时候,强迫他们终止;让孩子不打人,父母也应该做到不体罚孩子;假如父母做错了事,也要给孩子道歉;在公共场合举止得体,孩子从你身上看到的,就是他们会学习模仿的行为。

给0~3岁孩子立规则?不是应该玩吗?幼儿教育最大骗局是佛系教育

当父母遵守了规则,才会赋予规则威严性,让孩子带着敬畏的心理去遵守规则。

3.制定规则不带情绪

如果父母将个人情绪带进规则里,孩子可能只会感受到害怕、恐惧、愤恨和不满,无法正视问题,拒绝与父母合作。

给0~3岁孩子立规则?不是应该玩吗?幼儿教育最大骗局是佛系教育

比如儿子渴了,自己站在板凳上去拿水杯,不小心把水杯弄倒了,水就洒到了老公的手机上。

怒气冲冲的老公,当时就给儿子定了一个“规矩”,以后不可以自己去桌子上拿水杯喝水。

儿子被爸爸凶神恶煞的表情给吓得不敢说话,只好拼命点头,而他心里却是有委屈的,对于这个“规矩”当然是不认可的,为什么自己不可以拿水喝?不是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

4.坚定地执行规则

规则一旦制定,就需要严格执行,不以家长的心情好坏、孩子的情绪高低为转移。

如果孩子一哭闹起来,甚至撒泼打滚,你就束手无策,只好当场满足了孩子的需求,还煞有介事地强调“这是最后一次”。孩子是捕捉情绪的高手,这次尝到了甜头,下一次很可能就变本加厉。

给0~3岁孩子立规则?不是应该玩吗?幼儿教育最大骗局是佛系教育

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该是温和而坚定的。

面对大哭大闹的孩子,你可以说:“妈妈知道你现在不开心,你想哭就哭一会吧,妈妈就在这里陪着你,但是我不会满足你的要求。”

等孩子发现撒娇耍赖都没有用,自然就会慢慢舍弃这样的行为。

5.用承担责任代替惩罚

当孩子违反了规则,父母们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惩罚,这的确能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守规矩。

但是,孩子也会有一个“免疫力”,这个方法越来越无效。而且,惩罚的背后是你强我弱的信号,对孩子不尊重,也让孩子排斥规则。

给0~3岁孩子立规则?不是应该玩吗?幼儿教育最大骗局是佛系教育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如就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不好的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比任何说教和惩罚都管用。

当孩子把玩具满地乱丢,自己不小心踩到弄痛了脚,跑到你怀里哭诉,不妨趁这时告诉孩子:“我不会因为你乱丢玩具就惩罚你,我永远爱你,但你得自己把玩具收好。”

给孩子立合理的规矩,让孩子在秩序中成长,学会判断是非善恶,把规则内化为骨子里的教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尊重别人,不伤害别人的人。

避免误区:规则的随意性

如果规则只是父母为了自己的方便和感受,想起一出是一出,比如同样一件事只有当自己不能容忍时才想起,那么家里可能就变成随时随地都可能有“新规则”。这样制定的规则是没有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孩子自然也无法接受。

给0~3岁孩子立规则?不是应该玩吗?幼儿教育最大骗局是佛系教育

比如,我们都认同打人是不可以的,但现实生活中常常是小打小闹可以(大人和孩子疯的时候常常这样),打人打到别人哭、打到疼就不可以,这样去和孩子解释,孩子很难判断“这件事情我到底可不可以去做”。所以,父母在制定规则时要注意,要根据事情的性质来决定,而不是由事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

给0~3岁孩子立规则?不是应该玩吗?幼儿教育最大骗局是佛系教育

再举一个例子,网上有一则新闻说,2岁的女儿爱上了撕钱,一开始是撕5元、20元的,到后来一定要撕百元大钞,不给就哭闹。妈妈这才急了,“再惯下去怎么得了,家里又不是开银行的”,表示今后坚决不再给钱让孩子撕了。

给0~3岁孩子立规则?不是应该玩吗?幼儿教育最大骗局是佛系教育

在这件事情上,父母就是根据事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规范孩子的行为。一开始父母可能认为不严重,损失也不大,不料孩子撕上瘾了,事情变严重了才下决心制止,这样孩子无法理解到底自己什么时候对、什么时候错。所以,一开始就要明确告诉孩子“钱不是你的玩具,不能玩钱,你可以玩你的玩具,如果你想撕纸,妈妈给你一些纸撕”。别因为父母的随意性,让孩子无法理解自己行为的界限,不理解规则的界限。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一句:建立在规则上的爱,才是真正的爱,父母重视底线教育,才不会养出“熊孩子”。更多教育信息、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