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你對中國工業怎麼看?

《人民日報》:你對中國工業怎麼看?

工業4.0時代中國未來將如何發展

《人民日報》近期做了一個整版特別報道,標題很正能量,也很宏大:“打牢中國工業的基石(把脈企業高質量發展)”。

不過,該文透露出的一些信息很值得深思,我國工業基礎能力還不強;工業企業創新以及支持創新的風險由誰來承擔,是核心問題。

《人民日報》:你對中國工業怎麼看?

《人民日報》分赴廣東廣州和深圳、山東青島和濰坊、湖南長沙和株洲等三省六市,詳細調查了100家企業,得出瞭如下結論:

我國部分核心技術、關鍵產品和重大裝備仍存瓶頸制約,一些工業產品在一致性、穩定性和使用壽命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工業基礎須進一步夯實。

《人民日報》:你對中國工業怎麼看?

《人民日報》這組調查給中國工業潑了一盆涼水,中國工業基礎薄弱,那到底該怎麼辦?

發現問題

調查中企業反映的問題很真實,相關企業負責人是這麼說的:

盛瑞傳動財務總監李昌安:

在我國汽車產業中,自動變速器的實力較弱,關鍵就在於許多核心部件仍無法生產。企業親自上陣,在濰坊建起產業園,吸引零部件廠商入駐,從零做起一道研發,耗費了大量資金和時間。

青島中集冷藏箱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粘君來:

冷鏈運輸過程中,機器一旦發生故障,貨損率很高。尤其在海運領域,對大功率壓縮機運行的穩定性要求非常高。一臺冷機的價格約佔整個冷藏集裝箱價格的50%。為了能摘取海運冷機這一“明珠”產品,企業已潛心研發了8年,但仍未攻克關鍵技術。

《人民日報》:你對中國工業怎麼看?

主營重型卡車車橋產品的青島青特集團總裁助理張曰宗:

當前不少下游汽車企業的工藝水平並不弱,但鋼材等原材料供應卻存短板。同樣型號的齒輪鋼、軸承鋼,就算國內頂尖廠商生產的,品質與國外比也有一定差距,不同批次間的質量差異較大。

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輝:

公司所屬的雙金屬帶鋸條行業80%以上原材料靠進口。這是因為國產原材料質量可靠性欠佳,性價比沒有優勢。現在下游行業越來越細分,細分行業可能利潤可觀,但用鋼量不大,致使上游大型鋼企很難下決心搞研發,而小鋼企又缺乏研發能力。

《人民日報》:你對中國工業怎麼看?

中船重工柴油機公司副總經理楊小強:

儘管目前我國企業可以通過進口鍛件材料和加工設備鍛造出曲軸這個船舶柴油機的核心部件,但質量與價格依然比不上一些製造業先進國家。

飛亞達集團董事長黃勇峰:

受精密加工工藝能力制約,國產機芯的質量和穩定性不理想,無奈之下,飛亞達只好到海外設立製造基地、將業務向上遊延伸,自己做起機芯,但由此也推高了成本。

調查中不少企業認為,創新以及支持創新的風險由誰來承擔,是核心問題。

調查中談及創新風險時,上下游企業都有“苦水”。下游企業表示,出於對質量、風險、效率、成本的綜合考量,不敢也不願做新產品的“試驗田”。上游企業也委屈:新產品在推向市場之初難以獲得證明自己的機會,而機會越少,就越難以通過試錯完善、提升高端產品。

分析問題

知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在最近一個演講分析了中國工業基礎仍然不強的本質原因。

一是歷史原因,我們悠久的文明絕大部分時間是農業文明。我們有什麼歷史包袱呢?我們的農產品還有很多的精品、貢品,但是等到我們工業品的時候,我們這個精品歷史傳統非常地薄弱。

二是貧困不利於品質,長期的貧窮會養成窮對付的習慣,什麼東西差不多就行了。

快速增長以後,需求反映出來了,消費者先行,這個東西過去滿意,現在不滿意了,要求更高的品質。但是供給側會滯後,供給側的這個標準會常常落後於需求側的這個變化。一個是快變,一個是慢變,這是一個困難。

三是我國是個大市場,大市場有一種稀釋品質的虹吸的能力,你要抵抗不住,要壓不住步伐,你的品質能力跟不上,很多好公司都被這個大市場稀釋成不太好的東西。

中國工業基礎薄弱,那到底怎麼辦,工業企業該何去何從?

調查中企業建議,應充分發揮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之間、整機企業與基礎企業之間加強對接,形成合力,久久為功,使從技術攻關到產品應用的產業鏈條更加順暢。

為進一步夯實工業基礎,應當從宏觀層面統籌協調、整合資源、加大力度,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產學研用之間形成聯動,共同開展技術攻關,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關鍵瓶頸。

有分析指出,借鑑日本大中小企業之間普遍存在的“下請制度”,引導大企業與中小企業通過服務外包、訂單生產、專業化分工等方式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培育一批“配套專家”。

另外,支持行業協會等第三方機構發揮貼近企業、熟悉行業的優勢,促成基礎材料企業、零部件企業與整機企業的戰略合作,開展基礎領域產業共性技術、高端技術、前瞻性技術的攻關。

雖說中國工業有許多不足,但有壓力才有動力,我們並沒有原地踏步,在一些領域也取得了突破,此次調查時發現,從核心零部件到關鍵基礎材料,再到先進基礎工藝,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而精”,在工業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中正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人民日報》:你對中國工業怎麼看?

山東豪邁集團靠著1997年創立的一項世界專利——用於製造輪胎上精密花紋的電火花機床技術,在市場上“獨領風騷”20年;

湖南晟通科技集團憑藉自主研發的新材料,使輕量化全鋁車較傳統鋼車減重30%、節能10%以上;

山東渲和集團聯合高校生產新型低耗能環保砂,有望顛覆傳統鑄造工藝;

《人民日報》:你對中國工業怎麼看?

國內安全芯片企業的成長使一顆芯片的價格從3—4美元降低到4元人民幣以下;

在無人機行業,大疆科技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類無人機生產商。我國在無人機核心芯片領域與全球領先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小,光學精密製造器件已達到國際一流。

《人民日報》:你對中國工業怎麼看?

如何解決

這些只是工業企業中的一小部分,問題確實存在,但不能急於求成,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定力,一步一個腳印地紮實推進。中國工業基礎薄弱,那到底怎麼辦,工業企業該何去何從?

調查中企業建議,應充分發揮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之間、整機企業與基礎企業之間加強對接,形成合力,久久為功,使從技術攻關到產品應用的產業鏈條更加順暢。

為進一步夯實工業基礎,應當從宏觀層面統籌協調、整合資源、加大力度,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產學研用之間形成聯動,共同開展技術攻關,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關鍵瓶頸。

有分析指出,借鑑日本大中小企業之間普遍存在的“下請制度”,引導大企業與中小企業通過服務外包、訂單生產、專業化分工等方式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培育一批“配套專家”。

另外,支持行業協會等第三方機構發揮貼近企業、熟悉行業的優勢,促成基礎材料企業、零部件企業與整機企業的戰略合作,開展基礎領域產業共性技術、高端技術、前瞻性技術的攻關。

雖說中國工業有許多不足,但有壓力才有動力,我們並沒有原地踏步,在一些領域也取得了突破,此次調查時發現,從核心零部件到關鍵基礎材料,再到先進基礎工藝,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而精”,在工業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中正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人民日報》:你對中國工業怎麼看?

山東豪邁集團靠著1997年創立的一項世界專利——用於製造輪胎上精密花紋的電火花機床技術,在市場上“獨領風騷”20年;

湖南晟通科技集團憑藉自主研發的新材料,使輕量化全鋁車較傳統鋼車減重30%、節能10%以上;

山東渲和集團聯合高校生產新型低耗能環保砂,有望顛覆傳統鑄造工藝;

國內安全芯片企業的成長使一顆芯片的價格從3—4美元降低到4元人民幣以下;

《人民日報》:你對中國工業怎麼看?

在無人機行業,大疆科技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類無人機生產商。我國在無人機核心芯片領域與全球領先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小,光學精密製造器件已達到國際一流。

這些只是工業企業中的一小部分,問題確實存在,但不能急於求成,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定力,一步一個腳印地紮實推進。

評論區可索取,熱處理工業 客戶資源免費信息

讓天下沒有做不成的生意! 讓您的項目像今日頭條一樣高變現價值

《人民日報》:你對中國工業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