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机构巧借“进口博览会”打压洗盘抢筹?是要拉升了吗?

近期的新闻很多,有重庆公交坠河事件让我们唏嘘不已;有央视主持李咏患癌离世令我们叹惋痛惜;更有金庸老先生仙逝引人伤情满怀。

想必每个人都感慨万千,其实作为金融理性人的角度更应该理性看待这些事件。就好比在公交车坠河事件中,在黑匣子没有打捞上来之前,很多人都把矛头指向了驾驶红色轿车的女子,而结果呢,事实却出人意料。

在股票交易这件事上,同样的道理!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唯有深度分析、理性思考才能从容应对当下的市场,做到交易心里有底!

既然如此,在解答标题问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追根溯源:先清楚2018年大幅下跌的逻辑是什么?

1

2018年为什么持续下跌?

首先,从宏观政策面来说,切实讲由于18年整体国际金融环境偏弱,加之前期股权质押问题严重,还有金融去杠杆等进入了攻坚拔寨的环节,在这一过程进行刮骨疗伤式的整改再所难免。

再者,从板块资金流向看,17年全年由于白马股,家电、医药、酿酒板块的一致性走强所带动而致。

有人或许问道,为什么17年全年机构会扎堆这些板块呢?这就是我们要深度分析的。根本原因就是股票型基金有硬性要求配资股票的比例不得低于80%。

简而言之,散户可以空仓,但是机构却不能,所以为了应对弱势行情,机构就会进行抱团取暖的动作。以贵州茅台为例,我们不难发现机构数量已经发生变化。

「重磅」机构巧借“进口博览会”打压洗盘抢筹?是要拉升了吗?


如由之前的17年底的1024家,变为目前的809家,说明什么呢?说明了去年底上证指数11连阳线的强势拉升,是由于长线大机构拉高出货所致。当然这种观点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在年初的2月份就已经有这样的预期。

所以2018年的指数回落终极原因是由于白马股长线资金的流出所致。在原本增量资金缺乏或者说是不够的前提下,“机构扎堆”这个口子一旦松下,自然会带动指数回落。

「重磅」机构巧借“进口博览会”打压洗盘抢筹?是要拉升了吗?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我想大家都可能忽视了!

那就是随着外资机构占比的不断扩大,从深港通到沪港通,再从加入“MSCI”到登入“富时罗素”,再到目前的再次加大开放、着手筹备沪伦通等等这样一系列利好政策落地的背景之下,显然已经给境外资金打开了大门,但在指数上目前并未体现,为何?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您是机构,您会趁利好反复放出的时候拉升吗?答案肯定不会,这期间必然会有一段时间差,机构由于资金体量较大,建仓周期不是一天,也不是两天,而是三个月乃至半年的建仓时间;

所以六、七月份到底有没有资金介入;答案,一定有,但不是大笔进入。而今天来看却迥然不同。


「重磅」机构巧借“进口博览会”打压洗盘抢筹?是要拉升了吗?



2

当前股市该如何操作?

最近盘面的振幅有些较大,从松绑化解股权质押风险到科创板上市在即,引爆每一次的行情,相关板块也是成片的涨停,然而却极少人能把握上涨波段,这是为何?

其实不难理解,这就是交易的心理反应而已,当连续的下跌已经成为习惯之后,仿佛已经适应了下跌,突然的上涨,总觉得心理没底。

而笔者想说:眼下位置很安全,中线投资者可以开启你的操作了。

我们下面将会从三个维度来看看,当下行情是我们中线绝佳难逢的机会。

首先:政策底已经再次夯实,助力A股领航,就在眼前!


「重磅」机构巧借“进口博览会”打压洗盘抢筹?是要拉升了吗?



从经济层面来说,中国已经缓慢的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第一大经济体过渡。

国与国的交流方面,中国进口博览会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怀着“新时代,共享未来”的口号,以敞开胸怀,世界共赢的姿态,继续实行对外开往;

在金融方面,高层领导提出将要在明年上半年设置“科创板”,这无疑是对股市一个重大利好,从本质上说,就是增加了一些体量不大,但有着高成长、高创新、高潜力的科技公司,恰似美国的“纳斯达克”。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会实行“注册制”;把在主板和创业板传统的IPO审核过会机制,进行了放宽,这将会是历史性的一步,由审核制到注册制过渡,必然会完善市场的进入、退出机制,增强市场活跃性;全面引领投资热情。


「重磅」机构巧借“进口博览会”打压洗盘抢筹?是要拉升了吗?



其次:市场投资情绪和资金正缓慢回升。

通过近一个月的资金流入情况来看,主板市场通过沪股通和深港通流入的资金,目前已经达到了162.77亿元,机构建仓味道已经很浓。这就是目前说为什么政策底部再次夯实的理由!

再者:股市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当前上证指数估值为13.24倍,创业板是33.72倍,都已经处在历史的地位,估值已经验证被低估,即便相比美国当年牛市启动的之前的估值也是相对较低的状态,这再次印证估值底部已经到来。

换言之,这个位置买进一只股票(排除地雷股),长线拿着不看,早晚都是赚的。


「重磅」机构巧借“进口博览会”打压洗盘抢筹?是要拉升了吗?



最后:多项技术指标显示当前处于各项利好之中。

我们再从技术层面来分析,上证指数的底部筹码从2018年10月18日底部开始,筹码已经缓慢加长了,说明机构建仓平台马上确立;另外从量能看,当下成交量已经有着显著的放量形态。

「重磅」机构巧借“进口博览会”打压洗盘抢筹?是要拉升了吗?


而今天的回调无疑也就是机构的洗盘动作而已,所以耐下心态,完全没有必要恐慌,做好自己,按照“机构的操盘思路”,紧跟着他们的资金动向,您才会心里有底。

综上,不论是站在政策面、资金面还是技术面,中线都已经处在一个安全位置;这就是我们用自己的逻辑而分析出来的结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