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機構巧借「進口博覽會」打壓洗盤搶籌?是要拉升了嗎?

近期的新聞很多,有重慶公交墜河事件讓我們唏噓不已;有央視主持李詠患癌離世令我們嘆惋痛惜;更有金庸老先生仙逝引人傷情滿懷。

想必每個人都感慨萬千,其實作為金融理性人的角度更應該理性看待這些事件。就好比在公交車墜河事件中,在黑匣子沒有打撈上來之前,很多人都把矛頭指向了駕駛紅色轎車的女子,而結果呢,事實卻出人意料。

在股票交易這件事上,同樣的道理!

偏聽則暗,兼聽則明,唯有深度分析、理性思考才能從容應對當下的市場,做到交易心裡有底!

既然如此,在解答標題問題時,我們首先應該追根溯源:先清楚2018年大幅下跌的邏輯是什麼?

1

2018年為什麼持續下跌?

首先,從宏觀政策面來說,切實講由於18年整體國際金融環境偏弱,加之前期股權質押問題嚴重,還有金融去槓桿等進入了攻堅拔寨的環節,在這一過程進行刮骨療傷式的整改再所難免。

再者,從板塊資金流向看,17年全年由於白馬股,家電、醫藥、釀酒板塊的一致性走強所帶動而致。

有人或許問道,為什麼17年全年機構會扎堆這些板塊呢?這就是我們要深度分析的。根本原因就是股票型基金有硬性要求配資股票的比例不得低於80%。

簡而言之,散戶可以空倉,但是機構卻不能,所以為了應對弱勢行情,機構就會進行抱團取暖的動作。以貴州茅臺為例,我們不難發現機構數量已經發生變化。

「重磅」機構巧借“進口博覽會”打壓洗盤搶籌?是要拉昇了嗎?


如由之前的17年底的1024家,變為目前的809家,說明什麼呢?說明了去年底上證指數11連陽線的強勢拉昇,是由於長線大機構拉高出貨所致。當然這種觀點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在年初的2月份就已經有這樣的預期。

所以2018年的指數回落終極原因是由於白馬股長線資金的流出所致。在原本增量資金缺乏或者說是不夠的前提下,“機構扎堆”這個口子一旦松下,自然會帶動指數回落。

「重磅」機構巧借“進口博覽會”打壓洗盤搶籌?是要拉昇了嗎?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我想大家都可能忽視了!

那就是隨著外資機構佔比的不斷擴大,從深港通到滬港通,再從加入“MSCI”到登入“富時羅素”,再到目前的再次加大開放、著手籌備滬倫通等等這樣一系列利好政策落地的背景之下,顯然已經給境外資金打開了大門,但在指數上目前並未體現,為何?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如果您是機構,您會趁利好反覆放出的時候拉昇嗎?答案肯定不會,這期間必然會有一段時間差,機構由於資金體量較大,建倉週期不是一天,也不是兩天,而是三個月乃至半年的建倉時間;

所以六、七月份到底有沒有資金介入;答案,一定有,但不是大筆進入。而今天來看卻迥然不同。


「重磅」機構巧借“進口博覽會”打壓洗盤搶籌?是要拉昇了嗎?



2

當前股市該如何操作?

最近盤面的振幅有些較大,從鬆綁化解股權質押風險到科創板上市在即,引爆每一次的行情,相關板塊也是成片的漲停,然而卻極少人能把握上漲波段,這是為何?

其實不難理解,這就是交易的心理反應而已,當連續的下跌已經成為習慣之後,彷彿已經適應了下跌,突然的上漲,總覺得心理沒底。

而筆者想說:眼下位置很安全,中線投資者可以開啟你的操作了。

我們下面將會從三個維度來看看,當下行情是我們中線絕佳難逢的機會。

首先:政策底已經再次夯實,助力A股領航,就在眼前!


「重磅」機構巧借“進口博覽會”打壓洗盤搶籌?是要拉昇了嗎?



從經濟層面來說,中國已經緩慢的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到第一大經濟體過渡。

國與國的交流方面,中國進口博覽會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們懷著“新時代,共享未來”的口號,以敞開胸懷,世界共贏的姿態,繼續實行對外開往;

在金融方面,高層領導提出將要在明年上半年設置“科創板”,這無疑是對股市一個重大利好,從本質上說,就是增加了一些體量不大,但有著高成長、高創新、高潛力的科技公司,恰似美國的“納斯達克”。

另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會實行“註冊制”;把在主板和創業板傳統的IPO審核過會機制,進行了放寬,這將會是歷史性的一步,由審核制到註冊制過渡,必然會完善市場的進入、退出機制,增強市場活躍性;全面引領投資熱情。


「重磅」機構巧借“進口博覽會”打壓洗盤搶籌?是要拉昇了嗎?



其次:市場投資情緒和資金正緩慢回升。

通過近一個月的資金流入情況來看,主板市場通過滬股通和深港通流入的資金,目前已經達到了162.77億元,機構建倉味道已經很濃。這就是目前說為什麼政策底部再次夯實的理由!

再者:股市估值處於歷史低位。

當前上證指數估值為13.24倍,創業板是33.72倍,都已經處在歷史的地位,估值已經驗證被低估,即便相比美國當年牛市啟動的之前的估值也是相對較低的狀態,這再次印證估值底部已經到來。

換言之,這個位置買進一隻股票(排除地雷股),長線拿著不看,早晚都是賺的。


「重磅」機構巧借“進口博覽會”打壓洗盤搶籌?是要拉昇了嗎?



最後:多項技術指標顯示當前處於各項利好之中。

我們再從技術層面來分析,上證指數的底部籌碼從2018年10月18日底部開始,籌碼已經緩慢加長了,說明機構建倉平臺馬上確立;另外從量能看,當下成交量已經有著顯著的放量形態。

「重磅」機構巧借“進口博覽會”打壓洗盤搶籌?是要拉昇了嗎?


而今天的回調無疑也就是機構的洗盤動作而已,所以耐下心態,完全沒有必要恐慌,做好自己,按照“機構的操盤思路”,緊跟著他們的資金動向,您才會心裡有底。

綜上,不論是站在政策面、資金面還是技術面,中線都已經處在一個安全位置;這就是我們用自己的邏輯而分析出來的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