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俄羅斯最近圍繞《中導條約》的問題鬧得很僵,事實上《中導條約》的簽署就是為了控制雙方的核打擊能力,以避免出現不可控制的核對峙場面。再往前面推,就是一系列的激烈對抗,正因為對抗,才促成了《中導條約》等核裁軍協議的通過。而最著名的一次事件,就是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的古巴導彈危機,此次危機差點將人類推向核戰爭的深淵。
對於古巴導彈危機,一般人會認為是蘇聯先認慫,因為蘇聯迫於美國的高壓,最終主動撤走了部署在古巴的導彈設備,以至於還影響了蘇聯和古巴的關係。但是事實上,古巴對蘇聯而言,就是一顆棋子而已,蘇聯要達到的是自己的目的。具體是什麼目的呢?蘇聯就是希望逼迫美國撤走部署在歐洲的導彈,因為這些導彈指向蘇聯的心臟。也就是說,蘇聯並不是真的要和美國搞核戰,而是為了逼迫美國做出相應的妥協。
所以從這一點意義上來講,蘇聯當時也不算認慫,而是在獲得了美國的承諾之後滿意收場。上世紀50年代末期,美國開始將“朱比特”和“雷神”這樣的中程彈道導彈部署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直接對準莫斯科。蘇聯對此感到相當不滿,因此才決定要在古巴部署導彈。蘇聯的初衷是要通過部署導彈來扳回劣勢,當時蘇聯授權古巴導彈基地的指揮官,在特殊情況下可以自主決定是否啟用核導彈。而事實上當時的通訊條件也確實不好,指揮官往往也只能自己當機立斷。
根據後面解密的數據,古巴導彈危機雖然持續了僅僅13天,但是在這極短的時間內,美國和蘇聯其實已經有好幾次差點“擦槍走火”。因為美國誤判了古巴和蘇聯在加勒比海的實力,古巴軍隊當時已經不再是山裡的游擊隊,而是配備大批蘇式設備的正規軍,編制人數多達27萬人,肯尼迪政府雖然擁有龐大的核力量,但是當時在常規打擊能力方面凸顯不足,美國僅能出動12萬人左右進攻古巴。更為嚴重的是,美國當時以為蘇聯的核彈頭並沒有全部到達,但事實上蘇軍已經部署大批核彈頭在古巴,美國一旦動手,核戰就會被引發。
當時還出現了美國U-2偵察機被蘇軍擊落的事件,美國軍方大為憤怒,決定空襲古巴導彈基地,幸好關鍵時刻被肯尼迪抑制住,之後又出現U-2誤入蘇聯領空一事,蘇軍出動米格戰機攔截,結果美軍又派出F-102戰機攜帶核彈頭前往支援U-2,如果雙方戰機交鋒的話,只要美軍飛行員按下導彈按鍵,核戰就會爆發。幸好又是在危急關頭,偵察機找回了航線,脫離了蘇聯領空,危機再次被化解。
事情發展到如此嚴峻的地步,美國和蘇聯都已經不敢再試險了。因此蘇聯方面才會主動尋求妥協,但是妥協其實是有條件的,蘇聯同意從古巴撤走所有導彈設施,對換的條件,就是美國也必須撤走歐洲的導彈。肯尼迪在明面上拒絕了這一要求,但是他也宣佈解除對古巴的封鎖。之後美國也悄悄從土耳其撤軍,實際上相當於滿足了蘇聯最初想要的結果。而在此之後,《禁止有限核試驗條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美蘇限制戰略核武器條約》的陸續簽署,使得美蘇雙方的核戰危險得到了充分管控。
總計而言,這並不是一次誰先認慫的對峙,而是一次決定人類命運生死存亡的對峙,過程雖短,但是好幾次差點就爆發核戰了。蘇聯和美國後來都意識到沒必要這麼玩命,所以當蘇聯首先發出和解信號時,美國也立即就回應表示歡迎了,這是大國之間的默契,也是對於共同利益的認可。至於憤怒的古巴,在那個時候被拋棄也是必然的。當然話說回來,如果不是蘇聯拋棄古巴,那麼第二天美國的空襲部隊和登陸部隊就可能會行動了,到時候,古巴要付出的代價就難以想象了,而且全世界都會因此遭殃。所以說蘇聯退出古巴,也沒有對不起古巴的地方,古巴甚至還應該感謝蘇聯,因為蘇聯並沒有把更大的災難帶給這個生機勃勃的世界。
閱讀更多 白虎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