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皇陵一座都没被盗过,清朝的皇陵却被大规模地盗窃?

易水渡


这个问题提到了明朝皇陵和清朝皇陵,那么我们对比着看一下。

清朝皇陵:

《清朝的皇陵》

我们知道清朝皇陵被大规模盗掘,是发生在1928年7月,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作为掩护,盗掘了慈禧这老女人和乾隆这个二世主(后面我会解释,为什么说他是二世主)的墓葬。(说实在的慈禧的棺材板子被撬了,尤其是尸体被扒的只剩下一护身小裤衩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心里还有点开心地。奶奶个嘴的,我严重怀疑自己是不是缺心眼?这件事元芳你怎么看?)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长了一脸大麻子的孙殿英为什么会撬这二位的棺材板子,而不是别人的呢?

第一点:穷。

《大麻子孙殿英》

当时的孙殿英作为一个杂牌军的军头,就算是民国政府偶尔发点军饷,到了自己手里,早被上面七扣八扣的没剩下多少。就这么点东西,加上把自己脸上的大麻子扣下来买了,也不够给自己手下这些大头兵发军饷的。这也导致他手下这些个大头兵常常开小差。就这种情况再持续下去,如果再不发军饷,都有哗变的危险。

所以驻扎在清朝皇陵附近的孙殿英,就动起了掘墓的心思也就不奇怪了。

那么为什么会去撬了慈禧这老女人的棺材板子呢?

喜欢历史的人都知道,慈禧这个老女人生前极爱奢华,而且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等宝物。即使国家有难,她也要烧钱给自己过生日,修颐和园。就这么个极会善待自己的玩意,她的棺材板里的好东西能少了吗?所以我们的大麻子孙殿英同志,撬她的墓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慈禧》

事实证明,这样的猜测是正确的,据李莲英的《爱月轩笔记》中的记载:在这老女人的棺内,底部铺的是金丝织宝珠锦褥,厚7寸,镶有大小珍珠12604粒、宝石85块、白玉203块。我去!这岂止是奢华,想一想牙根子都痒!

我们再看这死人盖的锦褥之上铺着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上铺珍珠2400粒。说实在的我看到这里,我就想甲午战争时期,这老女人如果将这条丝褥卖了,北洋水师的开花弹怎么得也有着落了,他奶奶个嘴的吉野这条该死的船,是不是也就沉了。哎!这么说呢历史总是不给你如果的!

那么为什么又会去撬了乾隆这二世主的棺材板子呢?

大家知道,清朝到了乾隆时期已经达到了鼎盛。这因为有他的便宜老爹雍正打的底子,雍正这老爷子,一身勤俭扣扣索索,累的都吐血了,这才好不容易充盈了国库。好吗,到了乾隆这二世主一上台,把他老爹充盈的国库立即掏了个干净,到了后期不得不卖官,让自己享乐。

有的童鞋似乎不相信,举例说明一下,大家都了解乾隆学他祖宗康熙六下江南。康熙老爷子六次南巡是为了了解东南地区的社会和民生疾苦,每次都很俭朴。

《乾隆》

看看我们的二世主乾隆爷,更偏重游山玩水,所花费用远超康熙老爷子百倍都不止,这不仅加重了平头老百姓的负担,还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社会的奢靡之风。

有些童鞋,尤其是看过电视剧的童鞋会说,不对吧!乾隆小爷爷每次下江南都是微服出访,能花几个钱,听到这里,我也只能呵呵了!那么我们截取一段二世主乾隆和官员的对话来看看!

当时,江苏学政(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厅长)尹会一曾说南巡已经让“民间疾苦,怨声载道”,乾隆这个二世主一听,一脑门子怒火:“民间疾苦?你指出什么地方疾苦?怨声载道?你指出什么人载道?”

还有那个《铁齿铜牙》中的纪晓岚,被乾隆小爷爷亲封为“满清第一才子”,赏了一官皇家教师,这货也是倒霉催的,也说过江南人民的财产已经枯竭。你们猜这乾隆小爷爷这个二世主是怎么回答的怒,踮着脚尖骂:“我看你文学上还有一点根基,才给你一个官做,其实不过当作娼妓豢养罢了,你怎么敢议论国家大事?”瞧!这就是哪个所谓的“微服私访”到处留情的眉清目秀的乾隆小爷爷二世主的作为。

《纪晓岚》

还有一事,就是乾隆二下江南时,就因为“微服出巡”(真的!别逗了,你不看加引号的吗?),去秦淮河上发浪,“浪里个浪”这波确实够浪的,浪的让皇后伤透了心,随手把自己一头万缕青丝一刀剪下,这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剪发皇后。

“发浪”和“猎奇”是乾隆二世主一辈子的座右铭,你觉的他的棺材板子的东西会少了吗?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据说其中最宝贵的是颈上的一串朝珠,一百零八颗中最大的两颗是朱红色,和一柄九龙宝剑,剑鞘面上嵌了九条龙,剑柄上嵌满了宝珠……

不撬他俩的,那叫瞧不起人家。所以孙殿英为了军饷,撬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东陵(其实康熙的景陵也在盗掘之列,只是到了最后没有打开而已)

第二点:复仇

当年,大麻子孙殿英与人谈及盗东陵之事,说过这么一段话:“满清杀了我祖宗三代,我不得不报仇革命啊!盗了清帝陵,我对得起祖宗,也对得起大汉同胞了!”


孙承宗塑像

这是孙殿英自己的解释,那么我们解释一下:孙殿英的祖辈是告老还乡的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孙承宗,他带领全家和高阳城的居民抗清兵,最后城破被俘。当时的孙承宗已经七十岁了拒不投降,被清英亲王阿济格活活勒死,全家没几个活下来的,又将全城老少屠杀殆尽。

再有就是,大麻子孙殿英的老爹是被一个满人赌徒杀死。

说实话这点理由,虽然有点洗白自己的嫌疑,但杀人父母是该报仇,不然那还是人吗?所以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成立的。

平心而论!满清入关二百余年,使我华夏从世界之巅退了下来,就这一点,掘了他的棺材板子,过分吗?元芳你怎么看?

第三点:地理位置

清朝这俩被掘了棺材板子的人,他们距离北京有一百多公里。那时候可是战乱时期,被掘也是必然的。没人看着呗!就算是发现了,在有人赶来之前,早挖完了!

为什么明朝的皇陵没有被盗?

因为明十三陵就在在北京周围,要知道北京从明清以来直到民国都是首都的存在。首都的作为一个政治中心,无论发生什么战乱,最后胜利的一方,总会进驻北京。

那么,进驻北京的第一件事,当然是重兵把守,大家想想,十三陵就在北京周围,即便没有大兵看守,绝对不会有不开眼的盗匪动十三陵。

《清明上河图》

在这里我再说一点,历史上能够超越唐宋的朝代只有明朝,上过历史课的,都知道他的经济不仅遍布全球,他的文化引领全球。这样的一个朝代,当得起举国尊敬,在人们的心里明朝才是正统,当年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口号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如果真有人敢盗掘,那么不是大麻子孙殿英这样,先是举国震惊,后又走关系就可以息事宁人的了,其结果焉能逃过一个死字,那绝对是一场历史灾难,不是几个大头兵,草头王的脑袋能够解决的问题。

从这里,我们也就了解了为什么后世,对孙殿英的做法有些模棱两可的态度。(要知道孙殿英这混账事出了之后,是没有被处罚,反而被蒋介石任命为新编独立第二旅旅长,后来提任安徽省主席、暂编第五军军长。当然这货送礼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么明朝的皇陵真的一直完好无损吗?

这个要看怎么说了?想当年,乾隆这个二世主给自己修棺材板子的时候,金丝楠木的柱子不够用了。就想了一个办法将明陵所有的祾恩殿,使用“拆大改小”的策略。

具体是怎么实施的呢?举例两庑这些配套建筑的规制缩小,先前是六间房,变三间房,重檐改为单檐。这么一折腾,哎!乾隆二世主这位小爷的金丝楠木就有了。这个过程多亏了两位大臣金简和曹文埴,就是这两货提出的这个方案,事后他俩也得到了乾隆小爷爷的赏识,乐的两人睡觉都冒泡。

在这里,我要说明一点,明朝的皇陵确实没有被盗掘过,但是却被挖掘过。被挖掘打开的皇陵就是明朝的万历皇帝的定陵,而这个举措就是大名鼎鼎的小郭子。

《定陵》

其实当时,小郭子要挖掘的是朱棣的长陵,要知道朱棣放置历史的长河中,那都是显耀的一位,他的墓,太复杂。于是小郭子退而求其次,挖了和长陵形制和结构差不多的定陵,想练练手攒点经验,然后开挖长陵。

悲催的万历原本没他什么事,得,碰上小郭子就开了。结果大家都知道,由于技术手段不过硬,一开墓穴,氧气一进入,很多原本华丽的东西,都变成了一小撮飞灰了。那富丽豪华的东西,仅仅是被第一波进去的人看到了,后人无富观赏了!

《长陵》

小郭子开了万历的墓,得到了满足,觉得经验够了,准备申请再开朱棣的墓,结果被拒绝了。

好了,就写到这里。最后说一句,喜欢我,就关注我,随便点个赞幺!有什么讨论的可以在评论区里留言。











梁老师说历史


同样为皇陵,明十三陵保存相对完整,而清东陵却被大规模地盗掘,为何差别就这么大呢?主要有三点原因,其中清东陵惨遭盗掘主要是自己作死,也算是报应。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明十三陵的选址好,明十三陵坐落于现在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距离天安门也只有五十公里,距离北京城区比较近,在众人的视线之下,盗墓贼不敢公开地盗掘;反观清东陵距离北京有125公里,直接就在河北省了,在当时是相对比较偏僻的地方,民国初年哪里盗贼横行,给了盗墓贼可乘之机。

二、不得不承认清朝对明十三陵的保护功不可没,李自成的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后,清军入关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名头,并且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笼络人心,清朝的皇帝不仅对明朝的皇帝进行了祭拜,还派兵进行了保护。

三、清朝自己作死,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具体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明十三陵修的坚固异常,以万历皇帝的定陵为例就地宫就深达27米,考古队为了寻找地宫入口就大费周章,整个挖掘用了1年多,工程量大,而清东陵可谓偷工减料,地宫只有十几米,并且墓道简单,几包炸药就解决了问题;二是民族仇恨,清朝对汉人进行了长达200多年的统治,满清误国,汉人早就对其恨之入骨,挖掘清东陵完全没有负罪感,而且还是为了报仇雪恨。反观明十三陵,汉人还是比较敬畏的,并且有清东陵这块肥肉,肯定是先干清东陵了。并且正是由于清东陵惨遭盗掘,也使得当时的政府加强对明十三陵以及清朝皇陵的保护。



实际上,明十三陵的定陵虽然逃过了盗墓贼的毒手,但逃不过那个郭姓的盗墓狂人。明朝的万历皇帝的定陵可谓考古界的永远的痛,当考古人员打开万历皇帝的棺椁后,精美的龙袍等丝织品迅速氧化,成为碎片,令人痛心。后来,万历皇帝以及皇后的尸骨更是被焚毁,真是惨不忍睹呀!

总之,明十三陵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等综合的结果。而反观清东陵就是自己作死,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明朝的皇帝中,朱元璋的孝陵位于南京,地宫保存完好。其余除崇祯皇帝吊死煤山以外,皆葬于北京的明十三陵,地宫也是保存完好。

但是其中的明定陵,也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在1956年时被考古工作者开启,绝大多数珍贵文物被保存完好,由于当时技术条件限制,也有少许文物遭受损坏。也正因为此,当时国家便停止了对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之乾陵的考古发掘。

明皇陵地上建筑在多个时期遭到损坏,最著名的便是李自成进入北京后的所作所为。总体来说,明朝诸陵保存还是完好的。这和清朝入关后的政策有很大关系,古往今来,改朝换代时,前朝皇陵必遭挖掘,唯独明皇陵是例外,满清在当时虽被视为异族,但在保护前朝皇陵这一点上,却做得十分地道的,令人敬佩。

清朝皇陵分为清东陵和清西陵,其中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以及后妃皇子,其中便有大名鼎鼎的“老佛爷”慈禧太后。而清西陵则葬有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其中,除顺治,雍正,嘉庆,道光4帝陵寝以外,其余诸皇陵及后妃墓皆已被盗,许多珍贵文物下落不明。比如康熙皇帝的尸骨竟然浸泡于泥水之中数十年无人管,也实在骇人。

清朝帝陵多被盗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清朝灭亡到新中国成立的将近半个世纪中,中华大地狼烟四起,群魔乱舞,盗墓猖狂。再加上由于清朝是异族统治,因此其帝陵多被盗也就不足为怪了。


同济天下


九十年前,孙殿英在连挖了两座帝后陵墓后当即震动了天下,受到了许多人的声讨,其中反应最激烈的是满清的遗老遗少们,熊熊的怒火在他们的胸膛炸裂着,使得他们无法平息自己的气愤。



这是清朝皇陵第一次被盗,孙殿英本来是打算挖三座墓的,他先是挖了乾隆和慈禧墓,把里面的金银珠宝通通都搬得一干二净。

当时他们也打通了康熙陵墓的地道,只不过在发现康熙陵墓里面全都是积水和恶臭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继续挖下去,因为当时时间紧迫,于是他们在连挖了两处陵墓后,就撤退了出去。

孙殿英之所以能挖清东陵慈禧和乾隆的墓葬,原因就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在和北洋政府打仗,局势非常混乱,清东陵距离北京又有一段距离,所以孙殿英才能在蒋介石指派他剿匪的时候监守自盗,挖了清东陵。

清东陵在民国、抗日战争时期没有被盗的原因

清朝的皇陵之所以会被挖,主要原因就是战乱。

在溥仪退位后,袁世凯的北洋军阀统治了北方,因为清朝是和平退位的原因,北洋政府给当时的清朝遗老遗少们很多的优待。

他们每段时间都会给溥仪调拨大量的生活费,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清东陵、清西陵的保护也是非常好的。

而在1928年最后的北洋军阀张作霖退出山海关并被炸死在皇姑屯后,国民政府统治起了关内的大片土地,虽然他们和满清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但因为自古所有正统王朝都不会掘人祖坟的原因,所以为了道义,国民政府也保护起了清东陵。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进逼北京一带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动清东陵,因为溥仪当时正在他们的满洲国里当着傀儡皇帝,所以他们是根本不可能会动清朝皇陵的。

清东陵的第二次被盗是在日本投降后,当时国内爆发了内战,没有人顾得上清东陵,所以清东陵被一群土匪光顾了,他们找到了曾经被孙殿英挖开的康熙陵墓地宫,进入了积水众多、臭气熏天的康熙陵墓中,对其大肆搜刮了一番。

明朝陵墓没有被盗的几个重要原因

清东陵的位置距离北京有一百多公里,并不在北京的管辖范围内,所以在战乱的时候很容易被盗,与此同时清西陵也距离北京有一百多公里,所以也有几处陵墓被洗劫了。

而明十三陵则坐落在北京周围,北京因为重要的政治影响力,所以无论发生再大的战乱,都必定有一方会入主北京,在他们入主北京的时候有重兵巡梭,即便他们没有直接派兵把守明十三陵,但也绝对没有盗匪敢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动明十三陵,这就是民国时期清东陵被盗、明13陵没被盗的原因。

而在明朝灭亡后的历史中,李自成正忙着在北京城内抢劫官员大户们的财产以及准备出兵解决守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因此没有对明朝的皇陵动手。

而满清就不同了,他们为了能取信于汉人、减少汉人的抵抗,所以他们没有以侵略者的身份进入山海关,他们是打着帮明朝报仇、平息战乱的名号进入中原的,在他们的口号中,他们的身份是正统的,因此,为了保持自己身份的正统,盗墓这样的事情他们肯定是不会干的。

虽然明朝皇陵与日本人的关系没有清朝皇陵那么密切,但因为日本人当时是打着要打造一个“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是用着跟清朝差不多的套路、口号占领北京的,所以他们也没有动明朝的皇陵。


明朝皇陵没有被盗,但是却被挖掘过

不过虽然说明朝的皇陵没有被盗,但是被挖开的却有一个,这个皇陵就是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而主持这个项目的是吴晗和郭沫若。

这次项目是郭沫若提起的,不过因为当时考古界有很多人以技术不成熟、会破坏文物的原因反对郭沫若挖皇陵,所以郭沫若才把地位极高的吴晗拉入了这次行动中,以此堵住众人的反对声。


而原本在郭沫若的想法中,他要挖的并不是万历皇帝的定陵,而是朱棣的长陵,但是因为朱棣陵墓太过宏大、太过复杂的原因,当时考古界没有挖这类皇陵的经验,所以在巨大的压力下,郭沫若决定找一个简单一点又与朱棣陵结构差不多的皇陵试试手,所以万历皇帝就悲催了。

在万历皇陵被挖开后,因为当时技术真的非常的落后,所以当时有不少文物在被氧化过后,出现了很多的损坏,而也因为数年后特殊年代的大动荡,万历皇帝和他两位妻子的骸骨被人们当众烧掉了,落得一个灰飞烟灭的下场。


如果不是当时国家的大佬意识到技术真的不到位的话,可能到时候被破坏的就不止万历皇帝一座陵墓了,因为在挖了万历皇帝陵墓后,郭沫若又继续申请起了挖掘朱棣陵墓的项目,不过被当时明智的大佬给否决掉了。

所以说明朝皇陵之所以没有被盗,是因为距离北京比较近,容易受到保护,不像清东陵、清西陵那样距离北京有着大概一百多公里,因此就没有被盗墓贼光顾过,至于很多人说的什么满汉之分我觉得是不合理的,因为土匪真的需要钱的话,他们不可能会去管你是满人皇帝还是汉人皇帝,只要有钱、他们有能力发掘,他们都是会毫不犹豫出手的,历史已经说明了一切。


孤客生


明朝皇陵并非一座也没有被盗,比如2016年思陵石烛台就曾被盗,还有之前康陵也曾遭受土夫子光顾,但是也都没有进入地宫,小打小闹,无伤大雅之事而已。


至于明陵为什么被盗那么少,就不得不说明朝皇帝的深谋远虑了。

明朝乃我汉人当家,再不济,他也算是我华夏的祖龙,自掘祖坟,不少下斗的土夫子还是有所忌讳的。

其次,明朝的皇陵大多在南京或者北京郊区,因为京城重地,派遣重兵把守那是理所当然,老虎屁股拔毛,非死即伤。即使是到了清朝,满清入主关内,也依然派遣重兵把守明陵,因为他们宣扬“满汉一家亲”的鬼话,为了收拢天下汉人的心,朝廷汉臣的心。




(南京明皇陵)

并且,明陵大多结构复杂,土夫子在京郊下墓,避开守墓的重兵把守尚且不易,黑灯瞎火,别说是进入地宫摸一把金,就是要让他找到地宫的入口也够呛。

即使是1956年建国后郭沫若先生带头想要挖掘明永乐皇帝朱棣的长陵又怎么样,光天化日之下,一大群所谓的专家利用当时最先进的学问与技术,楞是没有找到进入定陵的墓口,最后才退而求其次,挑了个软柿子万历皇帝的定陵捏。



(定陵挖掘)

清陵墓那就不一样了。

清朝皇帝没有把我们汉人老祖宗狡兔三窟的精髓给学到家,陵墓构建简单粗暴,把陵墓地宫入口直勾勾地杵在那,信奉寻龙点穴却邯郸学步,楞是把陵墓挪到一块,并且还挪到了远离京城卫戍的地方,满清在的时候还好,派遣重兵把守。等到民国之后,满清亡了,直接被各种三教九流的土夫子一锅端了。

位于唐山遵化的清帝陵,1928年,军阀孙殿英便将慈禧与乾隆的陵墓给端了,方法简单粗暴,直接用炸药就炸开了。

1945年8月左右,因为派遣在该地的国民党驻军北调准备内战,当地土匪张进忠与当地刁民、官商勾结,共三百多人把那的十几座帝陵都给撅了,直接把康熙大帝的遗骸抛弃在了臭水里。


归根到底来说,满清不是汉人,所以有孙殿英这样的人与土夫子如此猖狂至极,肆无忌惮。因为清陵并非祖龙,所以他们心理上没有过多忌讳,所以如康熙大帝遗骸才遭受如此令人发指的侮辱。

如果是我汉人帝陵,孙殿英敢大张旗鼓去盗,回头不被蒋介石给弄死,也会让我华夏四万万同胞的唾沫淹死、打死。


不书公子


明朝皇陵不是一座也没被盗过,朱由检的思陵曾两次被土匪光顾,而定陵是考古。总体来说,还是几乎没被盗过。而清朝的确是大规模被盗,著名的盗墓者是孙殿英,一盗走红。

先说明朝

明朝的陵寝在南京(孝陵)、北京(明十三陵、明代宗)。



至于为什么没被盗,有以下原因。

其一,明朝是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朝代,这意义就不言而喻。

其二,为笼络人心,清朝对明皇陵加以保护!

其三,明皇陵在南京、北京,盗墓这动静会不会引起人的警觉?

其四,盗墓需要找入口,而明皇陵地宫构造复杂,这入口得找多久?会不会引起官方的注意?

再说清朝

清朝的陵寝有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前一个在东北,后两个在河北。



至于为什么被盗,有以下原因:

其一,清朝灭亡后是战乱时期,战乱让人疯狂,何况陵寝的地理位置还偏;

其二,对清朝十分痛恨,认为满清误国;

其三,清朝没灭亡多久,修建陵寝的工匠多少还在世,这就容易找到入口。

当然,还有很多原因,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补充!


非常茴香豆


清朝皇陵屡遭盗的印象大概还是源于“东陵大盗”孙殿英先盗慈禧陵墓,后盗乾隆陵墓。除了这两个人的墓穴,其余的清朝皇帝帝陵也没有好下场,其中康熙皇帝的景陵因“东陵”被盗受到波及,许多东西都丢失了,连康熙帝的最爱“九龙玉杯”也丢失了。咸丰皇帝的定陵被黄金仲所盗,随葬物品洗劫一空。同治皇帝的惠陵被土匪王绍义所盗,匪徒们将陵墓里的金银财宝抢夺一空,不过这伙人后来被抓到了,王绍义被枪决。




清朝诸位皇帝的陵墓都没能逃掉被盗的下场,就连雄才伟略的康熙墓穴都没能逃过,而明朝皇陵却没有遭到大的破坏,唯一的万历皇帝定陵被挖掘也是因为考古需要,是国家同意的为了科学研究而进行发掘的。当时这件事是由郭沫若,吴晗等人牵头进行的,不过当时受限于科技水平,定陵里面许多珍贵文物都没能好好保存下来。除此以外,明代皇陵再未受到人为损坏。



为什么同是帝陵差距却这么大?明代皇陵未遭破坏,原因在于清代,民国政府为了笼络民心之需要。清代为了笼络汉人所以对明朝皇陵大加保护,以示自己对前明的尊重,安慰明代的遗老遗少和天下的读书人。到了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早年加入洪门,洪门的宗旨就是反清复明,等到民国创立,孙中山定都南京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拜谒明太祖陵,以示自己身份,所以民国政府对明代皇陵也是加以保护。


而清代帝陵则不同,从清朝灭亡的时候就已经注定清代帝陵没有了保护,因为当时的革命人士打的是“推翻清廷”的名号,虽清帝退位的时候有《优待条例》答应保护帝陵,但正是人走灯灭,条例是在袁世凯手上签订的,等到袁世凯去世以后,中国进入军阀混战的时代,谁还有功夫关心清代的帝陵,都是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这也是后来孙殿英盗墓的原因。


一树梅花一放翁




看过《鬼吹灯》和《盗墓笔记 》的朋友都知道,盗墓在民间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何况是团伙有组织的作案,更不要说孙殿英这样调集军队,大规模行动的。

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国家都是皇帝一个人的,国家可以说是最大的私人企业,皇帝就是这个企业最大的董事长。当时的皇帝又无比迷信,总想长生不老的,天天吹牛说自己是老天的儿子。

但皇帝终究不过是一个凡人,并且平均寿命比一般人还要短,总是要死的。他们就梦想着在死后能保持和活着一样的荣耀,活着统治人世间,死后统治阴间地府。

基于这样的构想,皇帝一般从坐上皇位开始就两条腿走路,一条路就是满天下找神仙梦想长生不老,一条路开始修建皇陵,保证死后依然可以拥有一个大大的天下。几千年来,成神仙的皇帝没有,死亡却从来没有缺席。

皇帝们还是比较清醒的,反正国家都是自己个的,那就好好修建皇陵吧。活着不过几十年,死亡却是永恒,在皇陵中尽量多放些东西吧,千秋万载永享繁华。



然而梦想是美好的,现实却很骨感。

人死了就相当于被社会淘汰了,埋在皇陵中的宝贝死人也是享受不了的,但注定会引起盗墓党的关注。

三国时,魏国的军队为了补充军需,就派出了大量专业的盗墓人,也就是传说中的摸金校尉。这大概就是大规模专业盗墓的祖师爷,以后历代的造反造反起义军,如果碰到缺钱的,都会打皇陵和贵族陵墓的主意。



到了清朝入关后,清朝的皇帝其实从内心深处对汉人是有深深的恐惧的,他们不止一次强调,只有几十万人的满人必须用怀柔的办法来管理上亿的汉人,否则就会被杀的连回东北老家的机会都没有。只要搞好正常的赋税管理,保证满清族人的吃喝玩乐是没有问题的。

再加上,清兵入关时,打的旗号是消灭李自成、为崇祯皇帝报仇。本来汉人对满清的反抗就比较激烈,有好几次差点都要把清军打回老家去了,因为内部不团结最终失败。甚至康熙还到南京拜祭过明皇陵,都是为了安抚人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满清的皇帝们没有必要,也不敢随意去打明朝皇陵的主意,也就保证明朝的皇陵在清代是安全的。



到了民国时期,满人基本退出了政治社会的领导地位,汉人重新恢复对中国的统治,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时期。

乱世能打就能存活,基本上是武人的天下。偏偏中国的武人基本上是不读书的,对许多条条框框没有概念,也不会遵守。

军阀们打来打去,打仗打的就是钱粮。搞钱最好的途径就是抢大户,但那样又会被社会主流批判。在这样的情况下,开掘皇陵就是来钱最快的办法,谁让那些皇帝在墓中放置那么多宝物呢。与其放在那闲置,不如拿出来充当军费。

这就是孙殿英们的逻辑。

当然这些汉人将领们多少还是有一点底线的,对汉朝皇帝的陵墓还是比较尊重的。至于清朝皇帝的陵墓,呵呵,就算了吧。何况孙中山他老人家也在同盟会中喊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什么是鞑虏,不就是满人吗?

因此孙殿英在盗了慈禧的墓后,曾解释道:明朝在关外抗后金的总设计师是孙承宗是自己的祖先,满清杀害了他们全家,现在我孙殿英就是回来报仇的。

并且后来孙殿英与冯玉祥会面后,冯玉祥对他说:兄弟你是好样的,我把溥仪赶出了皇宫,是革活人的命。兄弟你炸了慈禧和乾隆的墓,是革死人的命。总的来说,我们都是革命者。

这就代表了当时军阀的一些心态。



如果你问,他们想不想盗明皇陵吗,能不能盗的到呢?

不客气地说,一定可以,但是要被全体汉人骂的,成本和风险有点大。而满清已经是落水狗,谁上来都可以踢几脚,何况是当时手中有枪的军阀呢。因此盗清陵在道义还是有说道的,反而可以把自己封成民族英雄。

他们从内心深入也想盗明皇陵,也能盗得成功,但自己也是汉人,总要有点底线吧。如果被其它军阀以此为由来攻击,那可能命也会没有的。



就包括前边的冯玉祥的部下,就在陕西曾打过乾陵的主意,只是最终没有成功罢了。

所有的斗争都是权力斗争,所谓的路线之争和意识形态之争都是障眼法。那些军阀不盗明皇陵,也不是什么道德高尚,只是想为自己博取一个好名声罢了。

同样的道理,满清入关后没有盗明皇陵也不是什么道德高尚,更谈不上心存天下,满汉一体。不过是不敢过份得罪汉人,怕激起更强烈的反抗罢了。


新知传习阁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明十三陵和清朝的东陵,西陵都经历过改朝换代,也都经历过乱世混战,但是至今为止,除了明定陵因为考古发掘打开地宫之外,其余十二陵皆保存完好,甚至远在南京的明孝陵和玉泉山的景泰陵也都安然无恙,而清朝皇陵,东陵无一幸免,而清西陵的崇陵也有被盗记录。

具体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明代皇陵自身的特点导致防盗措施非常出色

明代帝陵的深度都比较深,以目前已经打开的明定陵为例,其地宫处于地下27米的处,如果大家没有概念可以找一栋十层的楼房做一下比较,如此深的地宫开凿难度非常大,想要盗墓难度也很大。

另外明代皇陵宝城非常大,而且墓道并不在宝城的中轴线上,想要找到墓道并发现地宫的入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一般的盗墓者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明代皇陵位于北京这个政治中心

“十三陵”位于北京,自明朝建都以来北京始终是中国的政治中心,相对于位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位于河北易县的清西陵,位置比较敏感,盗墓后面临的风险也就更大。

明代皇陵有着先天优势

作为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正统王朝,明代皇陵有着先天性优势,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这恐怕是“十三陵”面临的最大危机。

历朝历代农民起义军盗掘皇陵的事情屡见不鲜,赤眉,黄巢都有盗墓经历,但是由于李自成在北京一共就呆了42天,期间除了控制局势还要面对山海关的吴三桂以及关外的满清,无暇顾及十三陵。

清军入关后,由于是少数民族政权,面临着少数统治多数的不利局面,为了缓和满汉关系,对于明代皇陵清朝不但没有破坏反而进行了一番修缮,比如草草葬入妃子陵的崇祯皇帝和周皇后,就是由清廷修葺了地面建筑并命名为思陵,所以整个清朝统治时期,明朝皇陵都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

相对而言清朝皇陵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清朝灭亡后清东陵被盗掘一空,盗墓的孙殿英因为父亲死于旗人之手,所以为报父仇的理由非常充分,甚至理直气壮的将这种行为比喻为革命,其实这些都是借口,谁都知道皇陵的地下宝藏才是真正的目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明朝不仅仅是一个封建王朝,更是一种象征,是汉民族的象征,所以大规模的盗掘明皇陵风险太大,而普通的盗墓贼想要盗掘防盗非常出色的明皇陵难度太大,基于以上这些原因,经历了数百年明朝皇陵没有被盗成功的记录。


一点点历史


说起来这个,先提个问题…

为什么明朝亡国后皇室死绝,清朝亡国后皇室全部幸存,还出了个康德皇帝?(答案在最后揭晓)


下边回答本问题:

一,历史以及政治原因。

当年李自成打到中都,放火烧了朱元璋祖坟,但他只烧了定陵地面建筑,但没刨坟掘墓,不算被盗。清朝入关后,为了笼络汉人,显示满汉一家,所以对明十三陵加强了保护。而挖坟掘墓的惯犯乾隆其实只是盗用了明陵地面建筑的木料。清朝官方没有毁坏明陵,民间就更不会去盗墓了,毕竟是汉人的皇家陵墓。

而到了民国时期,昔日的统治者成了鞑虏,人们愤恨满清,打主意打的也是满清的主意,所以明陵就又是安全的了,清的皇陵,除顺治,雍正,嘉庆,道光4帝陵寝以外,其余全部受到不同的盗掘,尤其以东陵案规模最大。

军阀孙殿英盗了清东陵,还振振有词的说孙中山革了压迫我们几百年的满清统治者的命,把他们赶下了台,我没权没兵,就只有革他们死人的命,而且这位竟然还有个传说的“明故大学士孙高阳”后裔的身份。孙高阳什么人?以高龄老人之身,以退休的大学士之身,率领全家一百多口上城墙抵抗侵略者,最后壮烈殉国,死的壮烈,他的一百多口家人也全部殉国。就传说有个小少爷逃了出来,就是孙殿英的祖先。

且不论真假,要按这个说法,孙殿英国仇家恨,报仇报的也算没毛病。

所以他不敢动明陵却动了清陵,这也算他的高明之处,把赃物送了送人,落架凤凰不如鸡的满清皇室的抗议也就没人当回事了。他要是动了明陵,估计早被正法了。


二,技术问题

清陵基本上距离闹市,人口众多的地方相当远,而且民国政府也不需要通过讨好满清皇室去尽心竭力的看守清陵。而明孝陵、十三陵等处于南京、北平的郊区,不说人烟众多,也是很容易被发现,清陵地宫可能由于地下水等问题,修建位置一般都较浅,入口固定,便于作业,而且本身满清刚结束,大批文献记录工匠后人都还在。明定陵地宫埋藏较深,情况不明,所以从技术难度上来说,盗清陵相当容易。谁会去干有难度的事儿呢?

所以大家都去革大辫子们的命,时也命也,满清入关,烧杀抢掠,将所有的明皇室屠杀殆尽,留下了几个充门面,而到了清朝末年,清皇室却受到了优待,只是一报一报,皇陵被掘虽是悲剧,也是他们祖上的罪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