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四特酒——記憶中的那瓶老酒


史海鉤沉,滄桑幾何?

在蒼茫的大地上尋根問祖,在歷史長河中溯源攬勝。樟樹,從遠古走來,沐風櫛雨,氣象萬千。樟樹,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


說它古老,是由於早在近5000年前的新石器文明時期,樟樹的先民就在閣山贛水之間耕耘勞作,拉開了古代文明史的帷幕。

說它年輕,是因為自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撤清江縣設樟樹市至今,不過短短29年。


樟樹,一片富饒而又神奇的土地。



江西 四特酒——記憶中的那瓶老酒

這裡是國藥之都,藥業歷史源遠流長,始於西漢,吳稱“藥攤”,唐謂“藥墟”,宋號“藥市”,明為“藥碼頭”,清曰“南北川廣藥材總彙”,久享“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的盛譽,是名播遐邇的中國藥都。


江西 四特酒——記憶中的那瓶老酒

這裡也是名酒之鄉,早在新石器時代釀酒業就已萌芽,此後商代有佳釀,宋代出名酒。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臨川任職時著有《劍南詩稿》,在其中的“對酒”詩中寫道:“名酒來清江,嫩色如新鵝”。


古老的釀酒技藝代代傳承,發揚光大,自民國初年得名的“四特酒”更是歷久彌香,聞名海內外。

深厚的歷史積澱使得樟樹成為了中華酒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古法白酒的原生地。


江西 四特酒——記憶中的那瓶老酒

釀酒歷史源遠流長


眾所周知,釀酒業的產生必須要有穩定的社會形態,並以一定的農業生產、糧食種植為基礎。


1947年,江西省文物考古調查先驅饒惠元先生,在贛江東岸的丘陵山地採集了大量的石器、陶器殘片,並隨之發現了築衛城遺址、營盤裡遺址等30多處古文化遺址。樟樹作為江西省乃至整個江南地區最早的一個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的神秘面紗被逐漸揭開。


1956至1977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廈門大學和江西省、樟樹市文博工作者對營盤裡遺址、築衛城遺址進行了二次考古發掘,出土了一批距今約4500年的石制生產工具,如砍伐器、掘土器、刮削器、網墜、石鏃等,標誌著當時已處於“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階段。特別是在築衛城遺址還發現了碳化秈稻、陶杯、陶鬹、陶碗等酒器。這些都說明,樟樹市境內4500年前就出現了原始村落、原始城市,先民們過著以農業為主、漁獵為輔的定居生活,並有了製陶、紡織等手工業,穀物生產和釀酒業也在這個時候開始發展。


1973年秋,清江縣(現樟樹市)在山前鄉(現吳城鄉)吳城村附近興修水庫,一位民工不經意間一鍬剷出了一個陶罐,隨後周圍也接連發現了不少石刀、陶網墜……很快,這片區域經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鑑定為商代遺址。


吳城遺址出土的斧、錛、刀、鐮、鏟、鏃等石制生產工具,“商墓”出土的犁、耒、耜、鏟、斧、錛、鐮等共11種青銅生產工具,證明當時農業技術進一步發展,糧食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釀酒業的發展有了更為豐富的原料。

 

“商人重酒”,吳城遺址出土的酒器有青銅斝、青銅樽、青銅爵、陶杯、陶壺等,還有大量鑄造酒器的石範,充分說明這裡的釀酒業已相當發達。


這些珍貴的文物,真實地見證了3500多年前樟樹大地穀物青青、瓊漿飄香,盛滿了觥籌交錯的豪邁與歌舞昇平的祥和。“泰伯奔吳”的古老傳說就盪漾在這醇美的酒香裡。



釀酒技藝代代傳承


“層層碧嶂來無盡,滾滾清江遠莫追”,這是古人對樟樹山川形勝的絕好描繪。著名的閣皂山被唐高宗御賜敕封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贛江中上游的優質水源則孕育了以“稻文化”為核心的神秘的贛鄱文明。


這一方水土不僅養育一代代樟樹人,也成就了樟樹熠熠生輝的歷史名片。自秦朝立郡縣制到南唐昇元二年(公元938年)的1158年間,樟樹雖“有其地無其名”,但先後有三個縣(即新淦、吳平、始平)在此建立縣城,成為三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到了南唐昇元二年八月,唐王李升準鎮巡使吳鸞所奏,在蕭灘鎮(後改稱臨江鎮)建清江縣。此後,蕭灘鎮又先後成為宋、元、明、清時的臨江軍、路、府郡城達920餘年,轄清江、新淦、新喻、峽江四縣,是當時贛中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經濟的繁榮推動了樟樹地區釀酒業的蓬勃發展。最初的酒以醪醴或黃酒為主,它們以穀物為原料,用麥粬或小粬做糖化發酵劑而成,度數一般在15度以下。自唐宋以來,以樟樹為代表的中國南方地區,酒的釀造一直延用古法,即將大米或糯米蒸熟,加粬發酵而成。


隨著釀酒工藝不斷髮展傳承,至元代時期,樟樹地區出現蒸餾法釀酒,是為“清江土燒”(又稱‘四特土燒’),蒸餾法釀酒採用加熱冷凝的辦法,能夠提煉出純度更高,香味更濃的酒,也就是現在樟樹農民家裡常喝的自釀白酒,其原理和部分操作方法一直延用至今。



江西 四特酒——記憶中的那瓶老酒

明代傑出科學家宋應星任袁州府分宜縣教諭時,對以樟樹為代表的南方地區比較通用的古法白酒釀造工藝進行實地考察,並載入其著作《天工開物》中,使這種工藝得到迅速傳播,對中國白酒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現代四特酒的釀造正是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


據史料記載,明清時期的酒作坊以及後來著名的“婁源隆”酒坊對四特酒的發展和傳承作出的貢獻最大。



四特酒的得名


清代光緒年間,樟樹滿州街有一家叫做“萬成”的釀酒作坊,作坊裡有一個叫婁德清的年輕人,在掌握傳統的釀酒技術之後,想自謀發展,但資金短缺,便與樟樹鎮上的“陳茂源”商號合夥開設“婁源隆”商號。


他們在繼承本地傳統小米曲釀造蒸餾白酒工藝的基礎上,取眾家之長,經過多年的實踐,釀造出了酒色清亮、醇香可口的優質白酒。雖然此酒品質優於街上其他酒店的酒,但是沒有從根本上產生差別,因此,酒店的經營也沒有太大的發展。


為改變這種局面,婁德清潛心挖掘傳統“清江土燒”釀造方法,不斷研究借鑑以前的釀酒法和其他酒家的釀酒技藝,進一步改進制米曲、發酵、蒸餾等工藝,最後終於在整個樟樹鎮中脫穎而出,從而初步形成了四特酒獨特的釀酒製造工藝



江西 四特酒——記憶中的那瓶老酒

婁源隆酒店使用過的酒缸和水桶


民國初期,外地名酒紛紛湧入樟樹,酒業競爭日益激烈。為提高樟樹酒業同行自身的競爭能力,於是婁德清提議,由婁源隆、陳源茂、婁萬成等7家商號合股經營釀酒作坊,取名“集義”,共同研究吸取山西汾酒和湖北漢汾酒等外地名酒的釀製工藝,結合自身工藝特點,加以提煉和改進,以提高酒質。但因遲遲不能過關,酒店虧損,酒店老闆紛紛退股,最後由婁源隆獨家經營。


婁源隆獨營後,不斷改進技術,並從外地請來釀酒名師,終於形成融合北方汾酒(以高粱為原料,大粬發酵)和當地土酒(以稻穀為原料、小粬、藥粬發酵)兩種釀造工藝,並巧為勾兌的特色釀酒工藝,生產出了酒色清亮、香醇可口、兼具南北風味的特型白酒,從此銷路激增。


為區別當時市場上的其它白酒,1930年,“婁源隆”酒店的分號“天成”酒店別出心裁地在酒罈上貼上兩個“特”字,即所謂“雙特”,以示其質優,抗戰前夕,又用大鵬商標標出四個“特”字,以示更優。人們漸漸地記住了這個獨有的標誌,四特酒因此得名。


江西 四特酒——記憶中的那瓶老酒

婁源隆酒店的四特酒,質量考究。酒店聘請技術高超的師傅班子釀造酒基,婁德清本人親自掌握勾兌和調味。一定要達到固有的質量和風味,方能封缸。然後堆垛貯存,按先後次序,到期出售。婁德清80歲時還親臨作坊,查看原料質量、釀造工藝和產品風味,至今,這些仍被市背街老居民傳為美談。



四特酒的發展歷程



由濃甜的醪醴,到漸漸老熟的黃酒,再到陽剛勁烈的土燒,樟樹的白酒釀造工藝逐步走向成熟,最終孕育出中國白酒中的一朵瑰麗奇葩——四特酒。


由於四特酒的名聲遠播,吉安、泰和、宜春、撫州等地的酒家爭相進貨,故婁源隆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年產量高達十幾萬斤。抗日戰爭爆發後,樟樹釀酒作坊多數停業,至1949年前後,僅有婁源隆等幾家作坊慘淡經營。


1949年後,政府十分重視挖掘和恢復傳統產品。1952年國營菸酒專賣公司成立,著手籌建樟樹酒廠,開始對四特酒進行發掘和研製;政府對婁源隆等商號實行贖買政策,同年,成立樟樹酒廠



江西 四特酒——記憶中的那瓶老酒

建廠之初,由於設備極為簡陋,工人的勞動強度極高,“夏天一身水,冬天一身汗”便是當時釀酒工的真實寫照。儘管如此,工人們靠著“釀出好酒為人民”的信念,經過5年的苦心鑽研,終於在1958年試驗成功,釀成了完全符合傳統風味和質量的四特酒。


隨著新廠房的建成,酒廠1959年開始大量生產,達到年產100噸的能力。同年,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酒廠註冊“望津樓”商標


1959年,四特酒的質量和風味得到更大發展,並達到年產70餘噸的生產能力。同年,廬山中央工作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品嚐四特酒,稱讚它“清香醇純,回味無窮”。此後,釀酒師不斷改進製作工藝,使四特酒成為一種特香型優質白酒。



江西 四特酒——記憶中的那瓶老酒

1982年,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四特酒廠正式註冊“四特牌”商標。


江西 四特酒——記憶中的那瓶老酒四特早期商標演變


在1963至1983年的20年間,四特酒曾先後五次被評為全省優質名品。


1984年在全國輕工業系統酒類質量大賽中榮獲銀盃獎。


凡品嚐過四特酒的善飲者,莫不交口稱讚它堪比中國名酒。然而,由於四特酒的香型無法歸類,當時四特在國家級名酒評選中並未獲得過提名。


為了使四特酒在中國白酒群芳中有清晰的香型定位,四特人找到了中國白酒界的泰斗、時任中國白酒協會副會長的沈怡芳。



江西 四特酒——記憶中的那瓶老酒

沈怡芳來四特集團考察


1988年,由全國著名白酒專家周恆剛、沈怡芳等組成的專家組在考察四特酒的生產工藝後,總結“四特”之“特”在於“整粒大米為原料,大麴面麩加酒糟,紅褚條石壘酒窖,三型具備猶不靠”(三型指醬、濃、清型),並確認四特酒香型屬“特香型”



江西 四特酒——記憶中的那瓶老酒

四特酒香型(特香型)作為一個獨立的香型正式得到國家認可,成為我國白酒中的一大特色和重要文化遺產。

江西 四特酒——記憶中的那瓶老酒

著名白酒專家周恆剛、沈怡方確認四特酒香型屬“特香型”


江西 四特酒——記憶中的那瓶老酒

四特酒香型(特香型)獨立香型認定



江西 四特酒——記憶中的那瓶老酒

這就是樟樹四特酒的前世今生

以後向別人介紹樟樹的四特酒

終於知道怎麼說啦~

看完發出去

讓更多人瞭解樟樹的四特酒文化吧~

江西 四特酒——記憶中的那瓶老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