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健全養老保障制度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改革開放促進了經濟快速增長,同時也催生了社會保障制度的變革。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我市通過建立和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讓百姓共享到了發展的成果。


馬鞍山:健全養老保障制度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今年73歲的企業退休人員戚維華1964年當兵退伍後被安置到我市地方企業工作,先後在市鋼球廠、市輪胎廠、市橡膠製品廠和市橡膠廠當過經警隊長、保衛科長和武裝部長,1998年,市橡膠廠破產,到2005年,戚維華按時辦理退休手續,雖然原來的廠子不在了,而他的養老金待遇並沒有受到影響。

馬鞍山:健全養老保障制度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企業退休人員戚維華: 由於改革開放,我們退休以後,黨中央給我們連續13次加工資(退休金), 當時退休只拿700多塊錢,現在已經拿到2800元左右,工資(退休金)增長了三倍,這樣好的生活是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成果。

馬鞍山:健全養老保障制度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1986年以前,我市實行企業保險制度,職工退休以後與原企業所屬關係不變,由企業發放退休養老金。由於實行企業保險制度不能確保退休金按時足額髮放,同時離退休人員成為企業負擔,制約著企業的發展,職工養老制度亟待改革。1987年1月,市政府頒佈實施《關於全民所有制企業退休基金統籌試行辦法》,在全省率先實行了全民所有制企業退休費社會統籌。

馬鞍山:健全養老保障制度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1996年,我市制定了《馬鞍山市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意見》,並於當年建立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完成新辦法實施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馬鞍山:健全養老保障制度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市養老保險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倪敬產 :1996年元月份我市建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由單位發放,改為社會化發放,從根本上保障了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減輕了企業負擔,促進了改革開放持續發展。

馬鞍山:健全養老保障制度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市養老保險管理服務中心待遇支付科科長陳革: 我市現有企業退休人員20.5萬人,每年養老保險支出約50多億元,現人均養老金水平2432元,人均標準位列全省前列。


馬鞍山:健全養老保障制度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企業職工老有所養,而農民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也得到破解。今年65歲的張正平是雨山區向山鎮鎖庫村農民,如今他每月能夠領取300元的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障金和197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生活沒有了後顧之憂。

馬鞍山:健全養老保障制度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雨山區向山鎮鎖庫村村民張正平: 我們這輩人趕上好時候了,種了一輩子田,到老還能拿到養老金,像我們父輩他們過去種一輩子田,老了還要伸手向兒子要錢,要生活費,現在這個政策確實很好,改革開放確實給我們農民帶來了實惠。

馬鞍山:健全養老保障制度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2005年以來,市政府先後印發了《馬鞍山市被徵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暫行辦法》 、《馬鞍山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暫行辦法》 、《馬鞍山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施辦法》、《馬鞍山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施辦法》,實現了養老保險制度的全覆蓋。

馬鞍山:健全養老保障制度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市養老中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科科長鬍青龍:目前,我們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障參保人員達到了9萬人,實現了應保盡保,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達到95萬人,其中,領取待遇人員達到31萬人,每年發放養老保障金將近6億元,實現了按時足額髮放。


馬鞍山:健全養老保障制度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市始終把改善社會民生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圍繞“老有所養”累計投入資金31.49億元,開展居民養老保險和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保障老年人安享晚年。

馬鞍山:健全養老保障制度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馬鞍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吳長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逐步建立起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使改革開放的成果最大程度惠及到城鄉廣大居民,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