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光武帝劉秀終於在館陶攢夠了爭奪天下的資本

大家都知道,歷史上的東漢是由光武帝劉秀建立的,但對他如何征戰打天下的就不清楚了吧,今天咱們就看看劉秀是怎麼由弱變強“發家致富”的:


那一年,光武帝劉秀終於在館陶攢夠了爭奪天下的資本



《後漢書 光武帝紀上》、《資治通鑑》中均有下面的記載:

光武擊銅馬於鄡…….絕其糧道,積月餘日,賊食盡,夜遁去,追至館陶,大破之。……封其渠帥為列侯。降者猶不自安,光武知其意,勑令各歸營勒兵,乃自乘輕騎按行部陳。降者更相語曰:『……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由是皆服。悉將降人分配諸將,眾遂數十萬,故關西號光武為『銅馬帝』。


那一年,光武帝劉秀終於在館陶攢夠了爭奪天下的資本


那一年,光武帝劉秀終於在館陶攢夠了爭奪天下的資本


那一年,光武帝劉秀終於在館陶攢夠了爭奪天下的資本


那一年,光武帝劉秀終於在館陶攢夠了爭奪天下的資本


大概意思就是劉秀帶兵攻打銅馬軍於鄡(漢縣名,在今河北省今辛集市東南),採用固守的方法並斷絕了銅馬軍的糧道,1個多月後,銅馬軍的糧草用盡,趁晚上逃竄。劉秀帶兵追到館陶打敗了銅馬軍。為了安穩降兵降將的心,劉秀封銅馬軍的將帥為侯。但即使這樣降者也怕劉秀再來個“秋後算賬”。劉秀也知道他們害怕,先讓各路人馬回營,依舊掌管自己原來的人馬。然後,劉秀只帶少量衛兵,挨個到各路降兵大營巡視安撫。於是投降的人徹底放心了,都說:(劉秀)把自己的心放到別人腹中,只為求得別人信任,如此赤誠,我們怎麼能不為他賣命。投降的有幾十萬人,這些原銅馬軍的兵將成為了劉秀軍隊的主力,因此劉秀又被稱為“銅馬帝”。並且還順手創造了“推心置腹”這個成語。


那一年,光武帝劉秀終於在館陶攢夠了爭奪天下的資本


那一年,光武帝劉秀終於在館陶攢夠了爭奪天下的資本


但凡坐上帝王寶座的人,其馭人之術可謂登峰造極,但皇帝們的駕馭之術各有各的特色,有的憑威儀,有的憑利益,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馭人之術則是最柔和的,僅憑自身的氣場和言談便能讓敵人心服口服。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劉秀單騎闖敵營,一席話降服幾十萬銅馬軍的故事,因為劉秀的這番舉動,後世留下一個成語來表現劉秀的英勇之舉,推心置腹。

銅馬軍是當時中原地區一支強大的勢力,有幾十萬之眾。而河北地區是劉秀的戰略要地,所以劉秀想要立足於此,銅馬軍是他最大的障礙。劉秀本意以武力清繳銅馬軍,與大臣們商議後,人命吳漢為大將軍,領幽州十郡的兵馬前去清敵。可是將領有了,卻沒兵打仗。當時的幽州十郡歸苗曾所管,吳漢找他要兵,苗曾根本不鳥吳漢。畢竟更始帝都不待見劉秀,苗曾沒理由借兵。吳漢見苗曾不借兵,索性設計殺了苗曾,奪了兵權。

一切準備就緒,劉秀劍指館陶。銅馬軍人多勢眾,而且軍威正盛,劉秀決定先避其鋒芒,安營紮寨、以逸待勞。銅馬軍各支領袖紛紛上前叫陣,劉秀始終堅守不出。雖然不能正面迎敵,但派小股部隊突襲銅馬軍糧草輜重還是敢的,劉秀跟銅馬軍耗了近兩個月,銅馬軍終於因為糧草斷絕而撤兵。而劉秀等的就是這個機會,他乘銅馬軍撤軍之際,連夜追擊,終於在館陶一帶合圍了銅馬軍,然而劉秀卻圍而不攻,因為他知道另外兩支銅馬軍正前來營救,他要全殲銅馬軍。最終劉秀於蒲陽打敗銅馬軍,殘部全都收編。

蒲陽之戰的勝利,對劉秀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壞就壞在銅馬軍人數太多,這麼大規模的降兵,一旦處理不好恐怕會反噬自己。銅馬軍本來就是農民起義軍,對更始政權的將領並不信任,而且銅馬軍魚龍混雜,需要花很多精力才能消化掉。劉秀尋思,想要真正收編這批人,首先要解決信任問題。於是他覺得做一件膽大包天的事情,單騎闖敵營。

劉秀首先讓銅馬軍的將領們各自回營,安撫好自己的士兵。然後他沒向銅馬軍打招呼,便獨自乘一匹快馬隻身闖入銅馬軍軍營。劉秀策馬進入降軍軍營,大步邁進中軍帳篷,裡面的士兵一開始並沒有發現他,都在商議之後怎麼辦,有的說逃,有的說反,有的說靜觀其變。此時劉秀大呵一聲讓大家安靜下來,將士們轉頭一看劉秀獨自一人進了軍帳,身邊連個護衛都沒有,頓時都愣住了。

劉秀趁將士們愣神之際,也沒多做解釋,開門見山的說出了將士們心中的憂患:“你們起初都是農家子弟,加入起義軍也是萬般無奈,我不管你們之前做過什麼,那都是王莽篡漢帶來了後果,只要你們現在能棄暗投明,歸順我軍,助漢軍推翻新朝,我發誓保你們平安,並且對你們一視同仁。”銅馬將士們聽了劉秀一席話,之前的爭論都煙消雲散了,紛紛表示願意加入漢軍。成語推心置腹講的就是劉秀招降的故事,光武帝確實是明察秋毫、洞悉人心。

劉秀在館陶一下子就“肥”了,有了資本奪取天下,於是也才能有機會創造了“光武中興”。因此,說館陶是劉秀髮家致富成為皇帝的“福地”是一點也錯不了的。

對了,另外多說一句,在此戰之前的兵力對比是劉秀十幾萬人對戰銅馬軍的幾十萬人,是典型的以少勝多戰例。此戰之後,經過“推心置腹”劉秀就有了幾十萬人了!


那一年,光武帝劉秀終於在館陶攢夠了爭奪天下的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