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古國——蒯國,爲商王朝鎮守西疆,被周所滅,蒯姓的來歷

蒯(kuǎi)國為商代初封國,子姓,屬殷商後裔。對於蒯國,史書中未有記載,宋代姓氏古籍《古今姓氏辯證》中有所記錄,具體位置不明,大約在今河南洛陽西北一帶。蒯國何時立國,始封君系何人,封國初衷等等歷史原因已無法解讀。但據推測,商代蒯國可能是在伊尹當政時期所立。眾所周知,伊尹是商朝的開國元勳,曾助商湯滅夏,經歷四朝,權傾一時。據《史記·殷本紀》記述,商朝第四代天子太甲臨政三年後,昏亂暴虐,不遵湯法,四朝元老伊尹只好將他流放到

桐宮(今河南商丘虞城縣),其後伊尹代政當國,安撫諸侯,充當了某個時期的核心角色。由於太甲的昏聵誤國,商朝天下已出現了動亂跡像,伊尹力挽狂瀾,一邊利用手中的兵權剝奪了太甲的王權,有效阻止了商王朝的進一步惡化;另一邊為了恢復和鞏固周邊諸侯的安定,或者為了監督周邊諸侯的政治活動,做了一些地緣上的部署,蒯國估計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封建立國的。後來太甲面壁三年,悔過自新,於是伊尹又迎太甲還朝,再授於政。

殷商古國——蒯國,為商王朝鎮守西疆,被周所滅,蒯姓的來歷

關於“蒯”的來歷,蒯其實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叫蒯草,多生在水邊或陰溼地帶,古代常取它的莖杆用來作編織物,如蒯草編的席叫“蒯席”,蒯草制的鞋叫“蒯履”。《左傳》:“雖有絲麻,無棄菅蒯。”意思是有了絲麻,也別嫌棄菅蒯。除了以上用處,蒯草還可以搓成繩用來纏刀劍的握手,稱之為“蒯緱”,後逐漸被絲絛代替。從字面分析,“蒯”字從草,古字寫法草下從“鹵(lǔ)”,右邊從“刀”,而“鹵”是一種盛器,很容易聯想到“西”的甲骨文,看上去像一隻被絲繩纏繞的囊袋,《說文解字》說:“卥,古文西。”古文中“西”是指古代女性專用的手提袋或背袋,這裡可以理解為籮筐。綜上所述,“蒯”字可以帶給我們一副“女性揹著籮筐拿著刀具割蒯草”的景象。遠古蒯地或是一個以產蒯草及靠蒯類編織物作為產業維持生活的部落,心靈手巧頭腦聰慧的蒯地族人們,靠著這種手工藝作為經濟支柱,使得部落逐漸壯大,最後築邑一方,發展成國。

殷商古國——蒯國,為商王朝鎮守西疆,被周所滅,蒯姓的來歷

殷商古國——蒯國,為商王朝鎮守西疆,被周所滅,蒯姓的來歷

西的甲骨文

西周末年,隨著西部諸侯周國的強勢東進,腐朽的商王朝已顯得芨芨可危,而作為鎮守商王朝西疆之一的蒯國,面對來勢洶洶的勁敵,其中免不了一番傾國傾城的生死較量。蒯國最後的結局不見史載,但他註定將灰飛煙滅於商王朝末年的戰火硝煙中似乎已成了歷史的必然。

蒯國被滅後,歷史進入西周,此後蒯國故地的歸屬去向不明,直到春秋時,蒯國故地成了晉國的一個邑,東漢《風俗通義》記載說春秋有晉大夫姬得封於蒯地,據說這個

姬得輔佐晉文公取得“城濮之戰”的勝利,因而被封於蒯地。對於這個蒯地,《左傳·昭公二十三年》記載:“丙寅,攻蒯,蒯潰。”說得是洛陽王室王子朝殺周悼王篡位,晉國擁立周敬王,反對王子朝,但王子朝以尹國(見尹國篇)為後盾,以尹文公、毛伯得、召莊公三國諸侯的輔助,自立為王,與晉國、單國、劉國形成兩股勢力集團。起初王子朝得勢,周敬王逃到了劉國避難,於是王子朝進入洛陽稱王。尹國大將尹辛為了替王子朝掃除政治障礙,進攻劉國軍隊,又進攻晉國的蒯地,蒯地被滅。

殷商古國——蒯國,為商王朝鎮守西疆,被周所滅,蒯姓的來歷

商朝蒯國被滅後,國人以蒯為氏,已形成蒯姓,與後來的姬姓蒯氏成為當今蒯姓的兩大重要分支。

更多方國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