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得强、助得准”,仪征让低收入农户获得感更强

“保得强、助得准”,仪征让低收入农户获得感更强

仪征市领导走访慰问低收入农户。

从“输血”到“造血” 、从“漫灌”到“滴灌”、 从“扶贫”到“扶智”,近年来,仪征市坚持谋在细处、帮在深处,制定了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三保五助”政策意见,确保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截至目前,脱贫4921户、9638人,脱贫率76.8%。

“保得强、助得准”,仪征让低收入农户获得感更强

仪征经济开发区布置低收入农户精准扶贫工作。

从“输血”到“造血”,精准施策增收致富

“我们村利用市里提供的扶持资金,在镇政府对面、孔雀山公园旁边购买了三产门市房,仅此一项一年就增收了15万元。”陈集镇刘营村党支部书记李学江介绍。曾经的刘营村是扬州市级经济薄弱村,底子薄、村级负债多,如今通过“造血”,刘营村在产业结构上进行有效调整,村集体经济由此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去年村集体收入超过70万元,一举摘掉了薄弱村的穷帽子。

长期以来,村级集体经济落后一直困扰着薄弱村的发展和百姓致富。结合经济薄弱村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条件,市财政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每年利用投资收益的260万元,支持市级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安排26个市级部门与经济薄弱村挂钩结对,每年扶贫资金不低于5万元。对8个扬州市级经济薄弱村,经扬州市考核验收达标后,每村奖励10万元,确保“十三五”期末,市、县两级经济薄弱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55万元以上。

如何让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仪征市一方面逐村逐户建立台账,逐人逐岗确认就业单位,确保低收入农户劳动力长期稳定就业。鼓励各类经济实体吸纳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安排100万元就业专项资金,给予用人单位1000元/年补助。截至目前,帮助2107名有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实现就业,其中公益性岗位129个,今年累计实现人均收入1.36万元。另一方面,我市积极扶持低收入农户创业,安排30万元创业扶持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低收入农户创业项目贷款贴息,力争让更多的低收入农户通过自己的勤劳实现增收致富。目前已为10户、33人提供创业扶持,总投资185万元,贷款本金59万元,预期收益49万元,户均4.9万元,人均1.48万元。

“保得强、助得准”,仪征让低收入农户获得感更强

仪征农工办负责人为刘集白龙基金会成立揭牌。

从“漫灌”到“滴灌” ,一减一加生活提质

瞄准“症结”做“减法”,减少支出性贫困是减轻低收入农户负担的有力举措之一。仪征市采取农户免收、财政补贴的办法,直接减免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政策性农业保险费用,截至目前,共减免“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费用19.33万元,小麦、油菜保险个人自缴费用3.04万元。

家住月塘镇的刘国清说:“我家种的田农业保险不用自己交了不说,就是平时生活用的水、电费也减免了不少,我算过账,从2016年开始每月减免水费5吨、电费15度,一年下来也省了不少钱。”

据悉,2016年,仪征市出台低收入农户每户每月减免水费5吨、电费15度,每户每月仅收取有线电视费8元,今年上半年共减免水费51.23万元、电费29万元、有线电视费50.4万元。

对低收入农户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按照个人缴费300元高档标准给予全额资助,共拨付补助资金69.876万元。今年我市共为低收入农户代缴医疗保险224.32万元,其中扶贫办对一般贫困户3882人去年缴纳的费用(180元/人)进行了补助,今年按300元标准还继续补助。其他低保户、五保户由镇、园区代缴费,故不需要补助。今年年底,将按照新标准(300元)补助到位。

因病致贫成为横亘在低收入农户心中的一个痛点,仪征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不断加大医疗报销比例。2017年先期安排500万元,从今年起纳入财政预算,将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在确保低收入农户全部参照低保对象享受城乡医疗救助比例不低于70%的同时,还开展专项救助、二次报销。对7种重大疾病住院治疗由部门进行专项救助,各项报销、救助后,再进行二次报销,比例不低于60%,确保低收入农户减支增收。今年以来,我市低收入人口有1555人次享受政策,涉及769户,其中大病保险报销826.01万元,民政医疗救助住院费用144.36万元,医疗救助住院费用24.79万元。家住月塘镇东风村的一般贫困户李小林(化名),今年3月在扬州中医院做了食管恶性肿瘤切除手术,总计花去费用45794.84元,其中可报基数39780.68元,大病救助了9072.61元、统筹支付24740.97元、民政医疗救助4176.97元,实际个人支付仅为7804.29元(还包含不合规不好报销部分6014.16元)。月塘镇还对个人实际支付的1790.13元合规自付部分给予不低于60%的救助患者基本没有花多少钱。

在着力减轻低收入农户负担的基础上,仪征市在保障上做“加法”,切实提高低保保障标准。在当前600元/月的基础上,从今年7月1日开始将5994名低保人口低保金提高到640元/月,市财政在去年负担2571万元的基础上,今年新增140多万元,确保纳入农村低保的低收入农户通过政策兜底稳定实现脱贫目标。全面排查低收入农户住房隐患,整合城建、慈善总会、镇(园区)力量,逐户研究落实改造方案,对改造资金仍然不足的,由镇级财政兜底,不增加村级负担。对新建住房的低收入农户,除上级的2万元补助外,慈善总会另补助2万元每户,确保低收入农户危房全部解危。

“保得强、助得准”,仪征让低收入农户获得感更强

仪征市级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了解低收入农户家庭情况。

从“扶贫”到“扶智”,教育帮扶保障提效

来自马集镇爱国村的王佳(化名),在仪征技师学院机电系上学。此前,虽然被仪征技师学院录取,但是他很担心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完成学业。不过他的忧虑显然多余。近年来,我市加大职教扶贫力度,规定低收入农户家庭子女到仪征技师学院就读,前三年每人每年享受减免学费2200元,享受助学金中职2000元 、高职3000元。此外,还鼓励低收入农户子女到相关扶贫职校就读,其中对扬州天海职业学校和省扶贫“三会”圆梦班学习,每年补助5000元生活费。

王佳的父亲感动地说,自己的孩子赶上了好时候。现在的王佳在技师学院学习很刻苦,成绩很优秀。

仪征市还出台政策对当年考入高等院校的低收入农户子女,给予一次性补助,其中大专生补助3000元、本科生补助5000—6000元。对低收入农户子女的大学学费及生活费实施定额补助,当年考入大学(含研究生)的每学期最低补助生活费1500元,其余年度每学期最低补助生活费2000元;对在省外就读的大学生(含研究生)除生活费补助外,另补助80%的学费,最高补助资金每学期不高于5000元。

为了确保低收入农户子女顺利完成学业,阻断农村贫困家庭代际相传,将教育资助转化为脱贫动力,仪征市出台政策,2018年开始对在市内就读的大专以下学生伙食费、住宿费等相关费用实施全额免费,费用由市财政直接补助给相关学校。目前,市教育局通过排查初定补助628名学生79.6143万元。同时,各镇(园区)在扶贫基金中另补助学生生活费、校车费,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每学期最低分别补助300元、300元、600元、900元。截至目前,各镇、园区共补助学生生活费、校车费93.29万元。(周明军 黄兆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