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經常跟你講故事,因爲他看了這篇文章

西方管理學大師斯蒂芬·丹寧享有“故事大王”的美譽,他善於講故事、編故事,且推崇管理者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與公司成員溝通,提高領導力。2003年斯蒂芬·丹寧被評為世界最出色的200位管理大師之一。

在IBM的企業管理中,常會給員工講這樣一個故事,說之前有個叫露西的門衛是負責檢查進出通行證件的。有一天,董事長忘了帶證件被門衛攔在了門外,董事長的助理與門衛交涉表達不滿,但是董事長卻攔住了助理,去取來了證件再進去。故事通過一個具有衝突性的畫面,生動的給員工傳達一個信息,董事長也得遵守公司規章制度。

可以說,不會講故事,難以做好新時代的管理者。相比跟員工滔滔不絕的講道理,用故事的形式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有不少企業還在專門尋找專家幫助,去針對企業去開發有利於管理的故事。

領導經常跟你講故事,因為他看了這篇文章

著名企業管理專家諾爾迪奇將企業領導常用的故事歸納為三種類型:

第一類故事:“我是誰 ”,用自己的經歷來塑造個人形象。用經歷坎坷的事蹟讓員工感受到領導是一個刻苦堅韌的人,並且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用成功的事蹟讓員工感受到領導是一個有才能值得信賴的人,以提高員工的忠誠度。

第二類故事:“我們是誰”,用團隊過去的故事,以及目前在進行中的事件,告訴的大家,我們是一個怎樣的團隊,在向員工傳達企業文化的時候用團隊的故事更能讓人感同身受。也可以其他的故事增加團隊的凝聚力。

第三類故事:“我們向何處去”,用現有的成功案例、對象,讓大家更加清楚未來的目標,瞭解現實和理想的差距,激發公司員工實現理想的熱情。

領導經常跟你講故事,因為他看了這篇文章

說到講故事的技巧

1、講故事可以精簡到一句話,比如電影發佈會上,導演常用的,“這個劇本,我們之前幾個人花了3年的時間去推敲。”先不說結果如何,但大多數人都會留下一個印象,這個劇本含金量很高。

2、把故事裡人物的表情、語氣甚至動作模仿出來。 有一個領導者講自身經歷的故事,內容是這樣的。

“那天我跟老婆逛街,拉著小手,走著聊著,居然想起一句順口溜,拉著老婆的手,好像左手握右手...,我呀拉著老婆的手,當時很放鬆沒想太多,順嘴就說出來了。老婆臉立馬一黑,登著眼睛看著我。”說到這裡講故事的人把他老婆的表情也模仿出來了,大家也跟著樂。接下來,“我這瞬間發現不對勁,但沒立刻解釋,冷靜了兩秒鐘,這兩秒鐘我就裝著不知道這話是什麼意思,就一臉懵逼的看著老婆。”講故事的人把那一臉懵逼的表情也模仿出來。跟著,我就笑著說’老婆的手也是我的手,我要牽一輩子。’然後一臉幸福的拉的她的手繼續往前走。”

這個故事告訴大家,遇事首先要冷靜,不知道怎麼處理的時候別急著解釋。所謂“不知者不罪”是能獲得一定程度的理解,有時候裝不知道還是挺管用的。

3、適當利用停頓,講故事時不能說得太快,利用停頓可以跟聽眾互動,或者眼神、表情交流,給聽眾們思考的時間,也能達到營造氛圍的效果。

4、結束語非常重要,把自己想要重點清晰的列出來,讓聽眾對你想表達的事更清晰,避免產生理解錯誤的情況。

領導經常跟你講故事,因為他看了這篇文章

管理者培養故事思維是有必要的,右腦思維,藝術解讀,左腦思考,科學思維。暫停理性思考,找到人類情緒的源代碼,更加有利於團隊個融合與溝通。學會講故事打著感情的牌,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