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核心觀點集(2018年10月29日-11月4日)

首席核心觀點集(2018年10月29日-11月4日)

盛松成:此前房價只漲不跌預期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政府對房地產業定位不明確,政策缺乏延續性;二是房地產供給端與需求端問題叢生,共同推高房價預期;三是誤導性信息、錯誤信息、不當信息廣泛傳播,加劇信息不對稱與市場混亂。2016年3月底,最近一輪房地產調控啟動,至今已超過兩年半。本輪房地產調控措施之嚴厲,可謂史無前例。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已被明顯遏制,房價逐漸企穩。我國長時期形成的房價看漲預期正處在轉變的臨界點上,現在和未來較長時期都應該堅持調控政策不動搖,鞏固得來不易的調控成果,扭轉房價只漲不跌的預期,哪怕付出必要的成本(如經濟增速受到一定的影響)。我們不希望房價大幅下降,事實上也不會大幅下降,但目前更需要扭轉房價只漲不跌的預期。

李迅雷:中國經濟在經歷過去的高增長之後面臨均值迴歸,經濟增速下行會成為長期趨勢,但還是在增長。造成經濟增幅下降的原因之一是人口現象,即勞動力年齡人口數量出現了減少,韓國、日本、新加坡當它的勞動力數量出現減少的時候,它的經濟增長就無一例外的回落了。另一個抑制經濟增長的因素,就是資本存量。現在投資增長放緩了,經濟增長自然會放緩;投資的產出/投入比下降了,資本增量就少了。過去中國經濟是粗放式增長,外延式擴張,現在要更加註重質量,注重新舊動能的轉換。中國經濟現在已經步入到被動去槓桿的階段,政府要鼓勵投資、維護資產價格的穩定,還是要通過減稅、創新,通過新舊的轉換來化解經濟當中的問題。鑑於人口流、貨物流、貨幣流這三大流都在下降,綜合起來,表明中國經濟進入一個存量主導的階段,體現為結構分化以及頭部效應的愈加顯現。

高善文:三季度數據偏弱,但下滑幅度不明顯。市場情緒不佳,對未來預期悲觀;10月PMI大幅低於預期,印證了市場的預期,也預示著四季度經濟下行壓力可能進一步加大。目前的經濟點位已經跌至2016年8-9月的水平,這可能意味著某些還沒有調整到位的政策有放鬆的空間。政治局會議對目前的經濟形勢做了基本定調,基本認為經濟形勢更弱。但並沒有對政策做具體的部署,留足了相機抉擇的空間。這可能意味著政策會先延續邊際放鬆的滴灌式操作,看情況再伺機而動。美股繼續大幅下跌,引發了全球風險偏好的下降,導致了全球風險資產價格的下跌和避險資產價格的上升。這可能也導致了北上資金的出逃,進而導致了A股特別是白馬股的下跌。從9月份以來的股市表現看,A股的跌幅並沒有顯著比美股少,目前對美股下跌的負面影響仍需要警惕。

洪灝:自2015年的泡沫破滅後市場復甦以來,股權質押比例隨著市場的回暖而同步上升。因此,股權質押貸款不太可能是造成熊市的根本原因,儘管這些質押會加重熊味。與此同時,美國市場的劇烈波動也對本來就已經形成的熊市雪上加霜。我們的研究認為,股市的下跌是中國經濟短週期下行與美國經濟短週期見頂衝突交匯產生的後果。同時火速修改並通過的公司法以允許上市企業更容易的回購股份對於“救市”並不一定奏效。上市公司用於公開回購股份的現金量其實是有限的。當前所有上市公司僅有約3250億的淨現金,相當於持有淨現金對應的公司12.3%的自由流通股市值,佔不到整個市場40萬億元總市值的1%。這些應對的政策可能會舒緩市場低迷的人氣,但它們沒有觸及中國股市所面臨的問題的本質。在我們看到“觸動靈魂”的結構性變化之前,大牛市的迴歸仍在那遙遠的彼岸。

李湛:今年以來,受影子銀行被拆解、嚴監管下銀行信貸投放意願不足、違約多發導致債券市場融資功能萎縮等因素影響,貨幣政策傳導不暢,資金無法流入實體經濟,這又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股票市場大幅下跌。修改後的股份回購辦法顯著降低了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門檻及操作難度,將形成銀行-股票市場(回購)的新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有利於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降低社會融資成本,驅動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同時走牛。同時,股份回購辦法修改還可以改變A股市場牛短熊長的局面,證券公司也有機會化解“股票質押風險”,並在其中尋得新的業務空間。

廖群:當今時代,稅負水平與經濟增長呈反向關係。發達經濟體已高度成熟,減小貧富差距以維持社會和諧是首要任務,因而保持通過高稅負維持高福利水平是必要之舉。但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不一樣,脫貧與現代化,進而經濟增長是首要目標,這就要求稅負維持在較低水平。內地作為一個人均GDP排名中上而非前列的新興經濟體,宏觀稅負水平應向新興經濟體靠攏,目前內地接近發達經濟體而拋離新興經濟體的宏觀稅負水平顯然過高,減稅是理所當然。尤其在當前形勢下,減稅已具迫切性。首先,中美貿易戰對於內地出口與經濟的下行壓力將明顯體現。鑑於貨幣流通量已經龐大,貨幣政策的寬鬆空間有限,財政政策將擔當此次政策寬鬆的主要角色,第二,最大的發達經濟體美國的減稅負外部效應正在顯現,全球競爭性減稅不可避免。內地如不跟隨大幅減稅,內地企業將在下一階段的國際競爭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境地。

林採宜:2018年以來,海外主要城市的房價出現明顯的降溫趨勢。其中,紐約、悉尼、墨爾本、溫哥華的房價漲幅不斷收窄,倫敦及多倫多房價則已進入下跌區間。隨著全球低利率環境的終結,各種貨幣、信貸政策的收緊以及房屋稅收政策的出臺,是導致房價降溫的直接原因。美國紐約的房價降溫主要受制於美聯儲加息釋放的緊縮信號,但從住房供求和居民負債率來看,房屋空置率與房地產槓桿率均處於歷史較低水平,中長期仍然有上漲的空間。倫敦、悉尼、墨爾本、多倫多、溫哥華這五大城市不僅受到信貸政策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受到各類限制海外買家投資性需求的稅收政策的影響。未來2年,貨幣信貸政策的持續緊縮,以及對各類投資者(包括海外買家在內)的限制性進入,將對這些以投資性房產為主的城市房價形成持續的抑制。

魯政委:在貿易摩擦持續的情況下,市場對因此而可能產生供給衝擊與價格上漲風險高度關注。我們的分析顯示,2018/19榨季,國內大豆玉米存在一定的漲價動力,小麥和稻穀價格預計整體平穩運行。粕類油脂來看,在嚴格限制美國大豆進口以及沒有強制推行低蛋白日糧的情況下,豆粕短期調整後存在上漲動力,特別是臨近2019年初新季南美大豆上市期之時。油脂整體上漲壓力不大。根據上述分析,給定其他情況不變,豆粕和玉米價格的上漲可能會令2019年CPI邊際上行約0.3個百分點。

沈建光:上週美國股債雙殺或與如下因素有關:其一,美聯儲加息穩步推進,帶動10年期美債收益率迅速攀升,利率上升較快也引發美國股市拋售。其二,受限於財政赤字和債務水平高企,美國財政政策空間越來越小。其三,多信號顯示美國經濟已見頂,未來將逐步放緩。如勞動力參與率偏低、基礎設施較差制約了企業投資,製造業佔GDP的比重持續下滑,美國房地產也出現降溫信號。其四,美股估值處於歷史高位。當前美股市值佔GDP已接近200%,接近於1999年科技股泡沫之前的估值水平。隨著美國稅改效應的減退、中期選舉的不確定性以及中美貿易戰的陰影,美股也面臨較大的回調壓力。回顧歷史,美國危機均和美國貨幣政策收緊有關,持續加息帶來的高利率環境往往是後期股市下跌的導火索,需要警惕美國經濟轉向帶來的全球負面影響。

沈明高:既然經濟增長放緩不可避免,市場對經濟從高速到高質量轉變的政策應對措施充滿期待。我認為,(1)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轉變不會輕鬆完成,而是一個痛苦的調整過程,對此要有充分的準備;(2)跨過這一步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必須對現有政策框架進行全局性、根本性和戰略性的再造,實現從“大政府、重稅負”向“小政府、輕稅負”轉變,需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3)完成這一轉變,中國經濟將從出口與投資拉動,轉向消費與創新拉動,這需要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與自下而上的實踐相結合。建議設立面向未來五年的國家結構調整基金,著重化解三方面重大風險:第一,部分承擔穩增長的職責,降低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第二,清除無效或有害槓桿,定點清除殭屍企業和有毒資產,為未來資本市場開放和資本跨境雙向流動創造條件。第三,避免舊經濟或殭屍企業擠出新經濟、新動能和新業態,助力結構轉型。

張明:2018年可能是美股由牛轉熊的開端,不能把這次美股下跌的原因全部歸咎於美聯儲的加息,長期利率顯著上升才是最近美國股市與債市雙雙下跌的原因。導致長期利率上升的因素,主要是通脹預期的增強,而其背後則是美國經濟超預期的強勁增長。最近A股與港股市場的顯著下跌,的確是受到了美股暴跌的拖累。在股市暴跌的背景下,投資者首先要增強對避險資產的配置(例如利率債、黃金、美元等),其次應該避免過早去抄底,再次可以考慮開始對價格調整已經比較充分、基本面良好的藍籌股的定投。從基本面來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當前依然面臨較強的貶值壓力,但短期內中國政府不希望人民幣匯率破“7”使得投資者預期發生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