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感謝「雙十一」剁手節,讓中國跨境電商走向全球及電商優勢

“雙十一”剁手節,讓跨境電商走向全球,光棍節的神話,背後的市場!

每年到了十一月,大家第一個念頭就是雙十一,做企業應該會從十月份或者更前時間就做好準備迎雙十一,今年十一月悄然而至,我們即將迎來雙十一,從“光棍節”到購物狂歡節,雙十一已經走到第十個年頭,作為國內最舉足輕重的年度Shopping盛事,“雙十一”本是屬於中國的網購狂歡日,如今也成為了全球性的網購狂歡日。去年,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在天貓“雙十一”全球狂歡節活動中幫助100箇中國的品牌走向海外市場,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走向“中國品牌”。

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加速中,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中國製造業也逐步從歷史發展瓶頸與迷茫中走出。

在1985年,還不是“玻璃大王”的曹德旺得知,一塊成本不到200元的汽車玻璃,在中國竟能賣到幾千塊錢——就是因為中國連一家有影響的國產品牌都沒有,行業被歐美日企壟斷。於是他轉身創辦福耀——當今世界前五大汽車玻璃廠商。現在中國每生產兩輛汽車,其中一輛的玻璃就是由福耀生產的。進口市場份額從1985年的接近100%,降到近幾年的接近0%。又如液晶面板行業,中國長期依賴進口,長期被技術封鎖,長期被聯合抬價。2003-2008年,國家出面邀請日韓臺企在大陸建廠,沒人願來。

京東方等企業,一邊研發一邊收購,一邊虧錢一邊代工。直到如今,各種電子產品顯示屏的產能都在全球數一數二,並且解鎖了柔性屏生產線,昔日的憋屈尷尬,總算是可化作一聲大笑。當然,還有通信、手機、家電、高鐵、航空航天,相似的案例數不勝數。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譜寫著中國品牌的故事,這也是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途徑。隨著中國品牌走向世界,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品牌經濟的競爭,在加上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跨境貿易也隨之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互聯網解決信息不對稱外,新的技術革命也在促使新的外貿形態發展。互聯網推動了原來不直接採購的人開始直接採購,過去多級分銷和零售商開始越過上級採購商,去跟國內的貿易公司或工廠直接採購產品。互聯網促使這個趨勢,讓訂單變得更加小,不會再匯聚到中國與海外的大型貿易商和大型採購商變成大訂單。但這也意味著客戶的需求會更差異化,這種碎片化訂單的趨勢,也讓大數據營銷和物流軟件操作管理趨勢越來越明顯。當然,新的趨勢出現,也表明過去的傳統大型貿易企業和傳統的貨代企業正面臨新的挑戰,不進行變革則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

對於中小企業貨代來說,要真正走出去,數據是必不可少的。這些數據包括知道自己的客戶在哪裡,他們的商品賣給誰,寄到哪裡。有了這些數據後,他就可以根據每個客戶不同的需求進行營銷,最終採取“輕運營”的模式,節省沒必要的人力物力。而彼時,通過金融、支付、物流、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一切技術的發展,中小企業就可以跟大企業站在差不多的競爭門檻上。

跨境電商優勢所在

1.全球經濟發展的需要

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傳統外貿中的大額訂單大幅縮減,而跨境電子商務以其小額交易、低成本、低風險、敏捷靈活的特點迎合了海外買家的需求。跨境電子商務迎合了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勢。

2.消費者對跨境電子商務的需求

電子商務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甚至造就了一批網購的重度依賴者。網絡購物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並能滿足個性化定製的要求,這些都是傳統外貿模式無法做到的。在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起來以前,就有很多消費者選擇代購的模式購買海外產品,但是這種通過個人非正式渠道代購海外產品的模式風險很大,問題頻出。這就急需正規的跨境電商建立解決消費者需求。消費者的選擇已經對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拉力。

3.內貿競爭激烈,跨境電商未來看好

有海外擴張需求的企業對跨境電子商務極具熱情。國內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國內電子商務貿易的較量已達白熾化,而跨境電子商務還是一片藍海,在網絡上一個企業可以面對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吸引力無疑是令人心動的。而跨境電子商務的低門檻、低成本、寬平臺優勢使國內企業,尤其中小企業走向國際化的夢想成為可能,加速了其實現的進程,因此得到企業的熱情歡迎。

4.各國政府積極鼓勵,政策好

各國政府積極鼓勵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中國政府為此也作了許多努力。我國發改委正會同商務部、海關總署、人民銀行、質檢總局、國家郵政局、國家標準委等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促進跨境電子商務通關服務相關的配 套管理制度和標準規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