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無感停車是智慧交通的核心所在

9月17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開幕,關於AI如何賦能新時代,再次掀起熱議。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人工智能的誕生,社會人都開始產生了這樣的危機感:我們終將被機器取代,淪為機器的奴隸!事實上,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確切地說,人工智能的出現並不會取代人類,而是解放人類。

人工智能無感停車是智慧交通的核心所在

人工智能是人類思維的延伸、技術進化的成果,是人類用來改造世界的輔助性工具,關於未來“無人城市”的描繪,所謂的無人零售、無人駕駛、無感停車等等,正是人類利用人工智能創造美好生活的藍圖,最終目的還是迴歸到為人類服務,將人類從複雜繁瑣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從而走向更高級文明。

“懶”是科技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可以說,人工智能就是人類“偷懶”的結果。以停車場景為例,下車上車取卡刷卡、停車場內尋尋覓覓、排隊繳費左等右等,讓人身心疲憊。然而,人工智能無感停車的出現,將智慧之光照進了駕駛艙,車主們只要下載停車APP,就能提前找到車位、預約車位、手機付費,免去一切依靠人工操作的繁瑣程序,輕鬆實現無感停車。

當前,中國大小城市普遍都面臨著停車信息不對稱、資源嚴重浪費的困境,傳統“小散亂”停車管理也加劇了停車難,加上“跑冒滴漏”等不規範停車行為層出不窮,中國傳統停車產業停滯不前。從發展的眼光來看,智慧停車旨在突破城市交通發展瓶頸,解決停車難、交通擁堵、空氣汙染等病灶,切實提高公眾出行服務質量,促進相關部門間信息共享,挖掘海量交通數據的潛在價值。

2017年,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發佈,文件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是國際競爭的新焦點,鼓勵地方政府圍繞人工智能產業鏈和創新鏈,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和創新高地。其中,智慧停車在科技創新、市場需求和社會資本的浸潤下脫穎而出,停車由此成為最早應用人工智能的行業之一,針對停車產業化、智能化,中央及各地方政府也制定了詳盡的發展策略。

作為智慧交通的核心內容,智慧停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接連取得突破性進展,進一步加速了人工智能無感停車時代的到來。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的提出,部分城市率先進入了智慧停車示範城市建設的陣營,多舉措改善停車產業環境,在城市級停車管理雲平臺的基礎上,真正實現一座城市“一張網”停車管理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