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规范机制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强调统筹规范创建工作,建立规范纠偏机制,坚决淘汰一批缺乏产业前景、变形走样的小镇和小城镇。

《通知》提出,各地区要分类明确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在创建名单中,要逐年淘汰住宅用地占比过高、有房地产化倾向的不实小镇,政府综合债务率超过100%的风险小镇,以及特色不鲜明、产镇不融合、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小镇。

作为一种“产、城、乡”结合的创新经济模式,特色小镇在2016年刚提出时,便被寄予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厚望。在短短两年内,各地纷纷上马特色小镇。不过,过多的建设也导致特色小镇一度出现泛滥趋势。不仅如此,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打着特色小镇名义搞圈地开发的现象。另外,一些脱离实际,盲目立项、盲目建设的特色小镇项目,也导致了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

特色小镇规范机制

特色小镇规范机制

特色小镇规范机制

特色小镇规范机制

特色小镇规范机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曾经联合发文,提出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部分地区也根据实际情况,推出了特色小镇淘汰机制。然而,日前发改委发布的《通知》则意味着,在经历了两年的迅速扩张之后,特色小镇迎来了强监管下的洗牌期。由此看来,随着政策监管趋严,这一轮特色小镇建设热潮有望降温。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目前,很多特色小镇的发展是一种盲目的跟风扩张。但之所以叫“特色”小镇,就是要有自己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这需要特色小镇建设把精力放在少数行业的发展上,让小镇的行业凸显“专业性”,从而拥有在市场上竞争的实力。这样才能保证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