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動畫電影,講述了小豬也有故事,也刻畫出了落寞的大多數人

《麥兜故事》那一種情懷顯然是把成年人於此時此地的落寞心情,投影在一頭未曾長大已夢碎的小豬身上。隨著年紀的增長,歲月的痕跡越陷越深,彷彿心也在這個缺乏熱度的環境下慢慢凝固,很難再收穫感動,哪怕故事真的很感人。又或者是這些年,看了太多的電影啊,多到自己也數不清,才會總是擺出一副不屑的神情,去面對那些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那些百轉千回、蕩氣迴腸的愛情。頂多也只是付之一笑,一笑,了之。

香港的動畫電影,講述了小豬也有故事,也刻畫出了落寞的大多數人

但有一天,當我看到一隻眼睛上有塊胎記的豬在不厭其煩的為了一項沒有獎牌,沒有對手,沒有比賽,甚至沒有人知道是運動的運動而不停地在組合櫃上爬上爬下的時候,我是真的想哭了。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叫麥兜。因為麥太在生他的時候有一隻膠兜飛過頭頂,然後她就對著這個神奇的膠兜許了很多的願望,希望她的仔將來怎樣怎樣,然而……

香港的動畫電影,講述了小豬也有故事,也刻畫出了落寞的大多數人

也許,這就是命吧,假如一切自有天意。即便有一個很愛你的老媽在生你時許下心願,希望你很聰明,讀書很棒,靚仔如周潤發、梁朝偉……但結果呢,就只是和麥兜一樣,很慢,很笨,沒有腰,直上直下,而且總是會差一點點,差一點成了麥膠,差一點就可以得A了……

香港的動畫電影,講述了小豬也有故事,也刻畫出了落寞的大多數人

運氣這個東西對人的一生來說很重要,也很無奈。有的人少年成名,輕而易舉的達到了別人窮盡一生也無法達到的高度。但如果反過來呢?悲傷吧,因為無論如今的你是多麼的平凡,朝九晚五,每天隱沒在如潮的人流車流之中遺失了自我,但你都不得不承認,曾幾何時,在那個屬於理想的年代裡,或多或少都有過不那麼平凡的夢。有時候就是差了那麼一丁點兒,結果就不得不遺憾的擦身而過,從此咫尺天涯。

香港的動畫電影,講述了小豬也有故事,也刻畫出了落寞的大多數人

咫尺是夢想的距離,而天涯就是現實。當夢想照進現實的時候,有多少人還再堅持?麥兜在堅持,雖然他從來就不相信“搶山包”這項運動可以列入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但他依舊做了自己該做的事。因為,即便是很多年以後,他都不曾忘記有這樣的一天,看到麥太用“快譯通”給奧委會主席寫了一封“標準”的英文信。

香港的動畫電影,講述了小豬也有故事,也刻畫出了落寞的大多數人

這是一個母親,一個沒什麼本事如麥太的母親,在以一個母親的身份提一個我們都知道不可能成為現實的要求,原因在於她認為她的兒子很本事。 明知不可而為之。是天真嗎?當然不是。也許結果真的不是想象中的那麼重要,只是有時候我們總還是太在意。

香港的動畫電影,講述了小豬也有故事,也刻畫出了落寞的大多數人

少年仔,總是要經歷過失敗、失望、失望、失敗的反覆折磨之後才會明白,原來有些東西,沒有就是沒有,不行就是不行,就像茶餐廳裡沒有魚丸和粗麵,不能去爭,爭也沒有。到最後,還是得任時光的流水磨平了曾經不可一世的你身上的稜角,從此甘於平淡一生,做一個“極次要極次要”的人。但平凡也沒什麼不好,愚蠢也並不那麼好笑,因為這才是真正的人生,沒有奇蹟,但仍需要有很大的勇氣去做自己。

香港的動畫電影,講述了小豬也有故事,也刻畫出了落寞的大多數人

就像麥太總和麥兜反覆唸叨的那個故事一樣,“從前,有一個小朋友,默默的,有一天,他變成個佬”。也許,就真的有那麼一天,會讓你突然發現自己原來還是那麼胖,那麼直上直下,那麼善良的時候,可能奇妙的事情就已經發生了,發生在一個看似不經意的瞬間。當然,也可能什麼都沒有改變 。

香港的動畫電影,講述了小豬也有故事,也刻畫出了落寞的大多數人

於是我不禁多言多舌地想為麥兜的故事添上幾筆:理論上他長大後會學到“狀元及第”,既然他成不了狀元就惟有吃一碗及第粥作罷。但當在學校樓下於由校長經營的茶餐廳落單後,校長循例會說及第粥賣光,不如改吃艇仔粥;如果連艇仔粥都賣光,就不如來一客碎牛粥—只不過他今次同樣沒有騙人(校長是不說謊的!),正如常餐等於快餐又等於午餐其實又即是晚餐的邏輯,於今時今日的境地中及第粥(你再不會見到生滾的豬雜浮沉其中)又委實和艇仔粥(多幾條魷魚須)及碎牛粥(少幾條魷魚須)無大差別。

香港的動畫電影,講述了小豬也有故事,也刻畫出了落寞的大多數人

原來成長中的最大失落為一個“後麥兜”(光榮地由麥“嘜”進化成麥兜再過渡到“後麥兜”—可否又為之而另設一個新角色登場?)的處境:我已經連夢都唔發?不要求去馬爾代夫(海洋公園或未來的迪斯尼可以了)、不貪吃火雞(吃金莎已很有聖誕氣氛),而我不過要求食一碗名副其實的及第粥罷了—可是仍告落空。

香港的動畫電影,講述了小豬也有故事,也刻畫出了落寞的大多數人

《麥兜故事》的插曲亦充滿寓意,例如〈麥兜與雞〉的歌詞:“但現實就似一隻鴨,下下一定要Duck。”講出理想和現實的分別,香港人在想吃“豉油王雞翼”時,亦念念不忘要Duck。又〈一定得〉的歌詞,更道出香港人的拼搏精神:“人窮就更加要谷盡。多勞多得,多勞多得,搏命捱!”。謝立文聰明地把相當通俗化的古典音樂(舒伯特的樂曲),填上充滿港式語氣的歌詞,琅琅上口之餘,句句到肉。雖然格式上像兒童歌曲,卻充滿成年人情感的宣洩。

香港的動畫電影,講述了小豬也有故事,也刻畫出了落寞的大多數人

電影更把孩子的幻想世界擴大起來,例如把到山頂旅行,當成是去馬爾代夫;去信亞運會申請把“搶包山”列入亞運競賽項目。學習英語方面,麥兜有他的一套方法,他總是先音譯再從中文意思來死記。以上種種劇情,都是從現實生活取來的靈感。

香港的動畫電影,講述了小豬也有故事,也刻畫出了落寞的大多數人

不過,謝立文和袁建滔並不滿足於拍一出完全符合兒童消費的應節動畫電影。電影下半部在手法和意念方面,都滲入了很多謝立文個人對成長和成人世界的反思。片中有一段特別用素色及線條,借烹煮聖誕火雞來回憶母親,相當感性。對白饒有深意:“肥未必好笑!”、“肥未必代表大力,而大力唔系一定得。”真人扮演成長後的麥兜一段,兩個結局更表現出人在成長後要面對現實的種種挫折感。真希望麥兜長大後能完成他的夢想,不要對生活失望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