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仙湖奇觀|奇特的車水捕魚

一絕鯖魚陣、二絕界魚石

三絕車水捕魚、四絕銅鍋煮魚

前面給大家介紹過撫仙湖神秘的自然景觀

鯖魚陣和界魚石

今天小景繼續給大家介紹撫仙湖“四絕”裡面

另一奇特的人文景觀車水捕魚

車水捕魚是以前湖邊漁民用來捕捉撫仙湖裡面

䆲䆡魚的一種奇特的捕魚方法

關於䆲䆡魚也有一些古老傳說

可以說,我們小時候都是聽著這些傳說故事長大的

而這些故事也融進了生長於這片土地上

我們的血液裡

成為了澄江人文風俗中的一部分

撫仙湖奇觀|奇特的車水捕魚

車水捕魚是以前撫仙湖西岸祿充村一帶漁民發明的古老的捕魚方法,主要是用來捕獲撫仙湖特產的魚類—䆲䆡魚。䆲䆡魚是撫仙湖的特產魚類,以肉細、刺軟、味香而馳名,食之難忘。䆲䆡魚體小而細,長3-4寸,形如箭,呈銀白色,喜棲於深水魚洞或沙礫中。

撫仙湖奇觀|奇特的車水捕魚

䆲䆡魚的生活習性有濃厚的神秘色彩,從每年的立春節令至立秋節令這段時間是它的魚汛期,當地人叫魚發期。由於䆲䆡魚卵是半粘性的,必須附著在沙石、岩礁上,而湖岸才具備這種條件。所以,每當春回大地,特別是雨水落地後,它們便從深水中游到岸邊淺灘,在湖邊石頭礁岩上產卵。來時成群結隊,鋪滿淺灘,蔚為壯觀,產卵後便游回深水中,看不到一點蹤影。它們來去都有規律,這個規律叫"來三去七",即來三天,去七天,至立秋節令後,便漸漸稀少,以至絕跡,要到次年立春節令後再出現。

撫仙湖奇觀|奇特的車水捕魚

祿充村沿湖的巖洞裡湧出許多股地下泉水,這些泉水的水溫比湖水略高,水質純淨,是非常好的地下礦泉水,漁民把這些泉水分成若干股,順著挖好的小溝流入湖中,在出水口的地方安放一個用竹篾編的大籠子,魚只能進不能出;

撫仙湖奇觀|奇特的車水捕魚

在魚籠旁的水口處,用一木製水車車湖水進溝與泉水混合。抗浪魚來時,從水車下順著水流進入溝中,在溝中的泉水裡嬉戲、產卵。當它們產了卵,玩夠了,就順著水流鑽進魚籠中去了,這叫“請君入甕”,這就是撫仙湖奇特而獨有的捕魚方式—車水捕魚。

撫仙湖奇觀|奇特的車水捕魚

關於撫仙湖裡面這些神秘的小精靈,除了前面介紹過的界魚石裡面關於䆲䆡魚的悽美傳說,還有下面的傳說和典故。

撫仙湖奇觀|奇特的車水捕魚

瑤池仙魚

䆲䆡魚是撫仙湖裡獨有的魚種。據調查瞭解,全世界所有的海洋湖泊裡,除撫仙湖外,沒有哪裡再有䆲䆡魚。這人間絕無僅有的珍貴魚種,據說是來自天宮王母娘娘的瑤池。傳說八仙中的何仙姑巡遊撫仙湖,見那麼清澈的湖水裡連一個魚蝦也沒有,一打聽,才知是被撫仙湖東岸老妖洞中的水怪把魚蝦吃盡了。何仙姑很氣憤,她找到水怪,用斬妖劍將水怪殺死。消滅了撫仙湖中的水害後,何仙姑就來到瑤池向王母娘娘稟奏,請求賜些魚兒放到撫仙湖裡去。王母娘娘就從瑤池裡捧了些小魚,又從瑤池裡摘了個藕葉包了交與何仙姑,何仙姑把這些小魚帶來放在撫仙湖裡,撫仙湖裡就有了䆲䆡魚。多少年來,人們試圖對䆲䆡魚進行人工繁殖飼養,但都難以成功。難道它真如傳說中說的,是來自瑤池的魚種,只有撫仙湖水和瑤池裡的水質一樣,除此就不能生存麼。

康熙賜名

撫仙湖奇觀|奇特的車水捕魚

相傳,清康熙年間,在京都任少宰的河陽(今澄江縣)進士趙士麟叫家人專制做家鄉菜,為其母辦壽,其中有一道菜是油煎撫仙湖的䆲䆡魚。因煎過後的䆲䆡魚,味香而外溢,被門口過路的宮內太監聞到,這個太監也從未聞過這麼香的味道,疑心趙士麟吃好東西不向皇帝進貢,便去稟告康熙皇帝,康熙在朝廷上對趙士麟很器重,這次吃東西不進貢,很為生氣,想親自看個究竟,急速換了便服,不打招呼徑自入趙府。這時,趙士麟正在席上為其母祝壽,桌上擺滿了家鄉名菜,突然見有人闖進來,很是驚慌。當看清闖入的是康熙時,趙士麟及其母立即下跪請罪,趙士麟並向康熙奏明是為其母祝壽,同時請康熙帝上座,康熙也不推辭入了席。坐下後康熙才發現,香味是桌上擺的一盤小魚,接著嚐了嚐味道,就問趙士麟:“此魚叫何名?”趙士麟回答說:“此魚產在我的家鄉撫仙湖礁石、魚洞中,數量甚多,密密麻麻,家鄉人都叫海蛆,真名叫抗浪魚,不知皇上喜歡否?”康熙曰:“魚小味香,海蛆一名不雅,應恢復䆲䆡魚的真名,以後要作為貢魚送京。”趙士麟趕忙通知下屬,叫他們將䆲䆡魚列入貢品,年年送京。從此,䆲䆡魚在澄江用鹽漬過曬乾後,作為貢魚,經常送進北京。後來清政府在編纂《康熙字典》時,還把䆲䆡魚收入《康熙字典》的穴部,條目中寫道:“凡物空者皆曰䆲䆡。澄江有魚,滇人呼為䆲䆡魚以其幹而中空也。”自那以後,䆲䆡魚一躍而進入名魚之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