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竹风兰雨”的台湾城市

有着“竹风兰雨”的台湾城市

自从台北通往宜兰的台湾第一、全世界第五长的公路隧道-雪山隧道群在2006年开通启用,这个号称向来封闭又丰富的台北后花园(其实宜兰人不太喜欢这一说法),就此在世人面前展开另一个新的面目。近年来由于雪隧开通,开放大众运输客运上高速公路直达台北,打通了以往宜兰人诟病的交通不便,让宜兰人向来为傲的好山好水成为台湾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成就了2012年台湾电影金马奖颁奖典礼的所在地。

有着“竹风兰雨”的台湾城市

宜兰三面环山,东临太平洋,中央为兰阳溪冲积所产生之冲积平原,是一个有如畚箕形的地理环境,为台湾少数民族-平埔族噶玛兰族人生活之地,因此就名称为“噶玛兰”或“蛤仔难”。

1796年来自唐山漳州的吴沙,带领漳州、泉州及客家子民移民台湾,从淡水沿着草岭古道驻恳兰阳平原和头城地区,立乡约、征租谷、辟道路,建立许多“结”或“围”的自治共垦单位,这也是宜兰地名“二结”“四结”“五结”“壮围”等地名的由来。

有着“竹风兰雨”的台湾城市

宜兰自古以多雨闻名,台湾有俗谚云“竹凤兰雨”,就是描述新竹多凤而宜兰多雨的现象。特别是在冬季东北季风盛行的时候,东北季风有东面畚箕地形开口注入,而让宜兰冬雨绵延数月,是宜兰的特殊气候现象。

有着“竹风兰雨”的台湾城市

在台湾的政治版图上,宜兰县的宜兰市和嘉义县的嘉义市,是当代台湾民主发展的根源地。在宜兰市,早在日据时期已有蒋渭水医师为民主的先驱。在日本殖民时期,宜兰县的民众通过历次的选举,以民主的力量来选择自己的未来,建立起有别于台湾其他地方的特有文化。

有着“竹风兰雨”的台湾城市

提起宜兰,一定会被老宜兰人提及的,一个是位于宜兰外海,状如乌龟的地理精神地标-龟山岛;另一个是创造“宜兰经验”的宜兰前县长、号陈“陈青天”的陈定南先生。陈定南在两届民选县长8年任内,以企业管理手法,经营县政、改造宜兰,首创“青天计划”,全天候日夜雇人驻厂监测并严惩污染,彻底改善环境质量,并持续领导宜兰县民“反六轻”,为地方政府对抗台湾当局违法金权挂钩唯一成功之案例。就在那几年,宜兰县脱胎换骨,面貌一新,确立了宜兰以观光立县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