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小知識-古建空間序列

古建小知識-古建空間序列

受儒家思想影響,中國古代建築都遵循著固有的空間序列,無論是皇宮王府還是普通人家,基本都按“牌坊-照壁-大門-殿-堂-藏書閣-後花園”這個序列格局。

古建小知識-古建空間序列

古建小知識-古建空間序列

古建小知識-古建空間序列

比如頤和園的東宮門和恭王府,從東宮門可以看出,由於缺乏停車場,照壁和牌坊之間的空地被改成了停車場,並用植物遮擋住,這樣就隱藏了固有的軸線關係,試想如果把停車場和道路取消掉,好好設計一下,種為草坪,那軸線的意境感覺會更清晰。

古建小知識-古建空間序列

古建小知識-古建空間序列

古建小知識-古建空間序列

古建小知識-古建空間序列

古建小知識-古建空間序列

另外,東宮門和仁壽殿之間本來是一個完整的庭院,但是中間又加了一個仁壽門,大家會問這是為什麼?仁壽殿是皇帝避暑時辦公用的,畢竟是度假地,並不特別強調幾進幾齣的院落,中間加一道門,主要是將大臣和皇帝的空間分隔一下,大臣要在前半院等候入朝覲見和辦公,種植了柏樹;後半院是皇帝待的地方,種植了松樹。

古建小知識-古建空間序列

平地上很容易按軸線對稱來佈置建築空間,那在名山大川上的寺廟和道觀是沒有辦法佈置成軸線對稱關係的,古代人很聰明的,只是在進山的路線上,也是按照“牌坊-照壁-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後花園”這個次序排布就好。

古建小知識-古建空間序列

最後一張圖是上海城隍廟,從圖上看,即使沒有空間,也在馬路的對面,建了一個照壁,都是為了遵循古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