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青空》:滤镜下的青春回忆

关于青春的故事,我们总是讲得还不够好。荧幕上的青春,都加了一层名为回忆的滤镜,让它看起来是美好中透着遗憾。

《昨日青空》:滤镜下的青春回忆

上周五《昨日青空》上映,无数少男少女带着对青春的缅怀坐在了电影院里,收获了一地鸡毛。

音画有余,剧情不足。这句评价对于这部影片来说较为中肯。

在青春题材的影视作品逐渐让人感到烦腻的时候,有人不免要问,我们的青春里只有高考,梦想,友情和爱情了吗?

《昨日青空》:滤镜下的青春回忆

我觉得青春是很难被定义的东西,它可以是曲终人散的爱情故事,像《致青春》,像《匆匆那年》,它可以是兜兜转转最后还是你的故事,像《同桌的你》,像《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它也可以是一群人为高考拼搏的故事,像《青春派》,像《全城高考》。

其实说到底,藏在青春背后的东西一点也不美好,它的名字叫现实,现实总是很残酷。

青春走到尽头,走散了一群人,走散了两颗心,遗失了梦想,丢失了热血,初心也不在了。

试图刻画80,90后青春记忆的《昨日青空》,不算成功,也不算失败,只是在想,普通人的青春才不会是这样的。

《昨日青空》:滤镜下的青春回忆

故事讲述了在中国南方的一座小镇上,少男少女们之间关于友情,爱情,人生和未来的故事。

少年们骑着自行车穿过大街小巷上学,那时的天空还是澄澈透亮的蓝色,商铺里是充满童年回忆的食品,课桌上堆着高高的书,板报上喜欢画五讲四美,被高考圈住的人都渴望外面的世界。

我们大部分人和女主姚哲恬一样,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没有梦想,没有期待,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迷茫始终贯穿着整个青春。

《昨日青空》:滤镜下的青春回忆

姚哲恬有着一个优秀的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父母对姚哲恬的学习和生活都百般关心。她害怕自己的失败让父母失望,没有喜欢的事,内心却也藏着一点叛逆,喜欢《读者》和《萌芽》,电影篇幅有限,我总觉得在经历过这样一个多变的高三后,她可以找到人生真正的方向。

父母离异的齐景轩厌恶父亲的官场做派,不热衷于学习,但冷漠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细腻温柔的心。他常常去乡下探望母亲,为好友屠小意的恋情助攻,在朋友遇到困难时出助。

屠小意的成绩不堪入目,但对画画却情有独钟,像姚哲恬说的那样,他有自己真心喜欢的事。

《昨日青空》:滤镜下的青春回忆

屠小意喜欢姚哲恬,姚哲恬喜欢齐景轩,青春的暗恋,大多这样,爱而不得,无疾而终。

不怪观众们“腐眼看人基”,算不上隐晦的剧情几乎是要直接告诉大家,齐景轩对屠小意没能说出口的爱情了。

这场牵扯到女主的彻彻底底的三角恋,在剧情反转上的确让不少观众始料未及,大呼刺激。

但冷静下来想想,我们记忆里的青春真的是这个模样吗?如果我是姚哲恬,性格好,成绩好,模样好,如果没有刻意为之的校园霸凌,我的青春里,怎么可能一个同性好友也没有?

《昨日青空》:滤镜下的青春回忆

我不会拿着发带给别人包扎伤口,不会在电视塔和森林里转出日系般优美的圆圈,不会眼看着要下大雨什么都不带去参加一场演出,不会毫不在意地穿着湿透的衣服跟异性朋友回家。

滤镜太厚了,就不是青春了。

网友们开玩笑说,女主就是拿来过审,外加助推男主和男二的感情。

这一点我倒是有不同的意见。

这个关于青春的故事,讲了一群人,四个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向:通过高考考上名校,走上按部就班的人生的姚哲恬,参加“招飞”成为一名飞行员的齐景轩,放弃高考成为失意家的屠小意,没能通过高考踏上捷径,过上普通的“茶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的花生。

《昨日青空》:滤镜下的青春回忆

齐景轩到底喜不喜欢屠小意?也许是喜欢的,这对cp真像网上说的那样,立刻能脑补出十万字的耽美。

但我要毫不客气地说,都是过去式了,现实里真的很少有那种把初恋记一辈子的人,青春朦胧的只剩下些片段的时候,就是时候带着遗憾跟它好好告别了。

姚哲恬会记得她跟齐景轩表明心意的那个晚上,昏黄的路灯,狭窄的小巷,但是也许不必再对那份紧张和怅然长久挂怀。

《昨日青空》:滤镜下的青春回忆

屠小意会记得他对姚哲恬一见钟情的那个火车道口,她说“你有真心喜欢的事,真好”,但是不会再对这份还没开始就已结束的暗恋耿耿于怀。

齐景轩会记得在这最后一年的时光里收获的珍贵友情,但是不会像杰伦的歌里那样慨叹:“而我已经分不清,你是友情,还是错过的爱情”。

青春不是无病呻吟,强行回忆,它只是人生路上必经的一段旅程。

电影最后,我们谁都没有哭。“青春让你出席,不是为了让你缺席”这句歌词真的写的很好,但是长大的我们都会认识到,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且行且珍惜。

《昨日青空》:滤镜下的青春回忆

有人说,长大这两个字太孤单了,孤单的连偏旁都没有。

别等到失去了再去缅怀,好好抓紧你重视的人的手,别弄丢TA,别走散了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