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說以前農村人飯都吃不飽,爲什麼不抓野生雞鴨兔吃?

遺落的舊時光


一些人說以前農村人飯都吃不飽,為什麼不抓野生雞鴨兔吃?

小時候常聽奶奶講以前吃不飽飯的時候,是在還蘇聯老大哥錢的時候,那個時候都是幹活拿工分,乾的多拿的多,分糧食也多,但是要是遇上災害年,糧食產的少,人們就要捱餓,尤其是家裡壯勞力少、孩子多的人家,那麼為什麼大家不抓野雞野鴨野兔來充飢呢?

雖然這些野雞野鴨都是野生的,但是也是屬於集體的,那個時候集體和個人分的很清楚,只要是不屬於自己的那就是屬於集體的,私自去“偷”集體的東西,是要挨批斗的,所以人們寧願餓著,也不會去碰集體的東西。

那個時候都是吃大鍋飯,集體去食堂吃飯,家裡一般都是不開火做飯的,抓了野生的雞鴨肯定是要做熟的,不管是煮也好還是蒸也好,都是要開火的,一燒火就會冒煙,別人家就會知道這家是開小灶的,就會舉報給大隊,大隊知道了就要批鬥,所以大人也會禁止孩子們去抓野雞野鴨來吃。

聽奶奶說那個時候每天早早的就要去地裡幹活,到了晚上很晚才會回家,這樣才能掙更多的公分,在加上平時都是吃不飽飯,哪還有精力去抓野雞野鴨。雖然野雞野鴨看著個頭不大,但是抓起來特別費勁,又沒有得力的工具,人們更不會花大量的時間用來抓野雞野鴨,有那個時間還不如抓緊時間多幹點活多掙點工分。

農村人開始抓野味大多是從解散集體後,人們幹完自己的農活,為了改善生活才去抓野味來吃。


小馬話三農


一些人說以前農村人飯都吃不飽,為什麼不抓野生雞鴨兔吃?

題主這個問題,相當有意思。在過去吃不飽飯的年代,為什麼不去山上抓野生的雞鴨兔子吃呢?你想一下,在過去有的人都餓到吃土了,他們能不想著去抓這些野味嗎?但是為什麼不抓呢?農夫認為主要是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沒工具,沒技術

要想抓到這些野味,那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守株待兔那樣的事情,也只是偶發事件。這些野味有的在天上飛,有的在地上跑,還有的在水裡遊。如果你不懂狩獵的技術,沒有專業的工具,兩手空空就能抓到野味,那真的是白日做夢了。在過去,農村裡是有不少獵人,但是他們的經驗都是從小就開始學習了的。而農民都是和土地打交道的,缺乏工具,不懂狩獵技術,自然是抓不到了。

不好抓,也不好吃

這些野味現在聽到就流口水,但是在過去一般都是不吃野味的。因為在以前,很少有人吃野味的習慣,原因是做出來不好吃。既然飯都吃不飽了,你想一下那日子得有多窮,自然是沒油沒鹽的日子。野味沒有油鹽,也不妨一些佐料,這樣做出來也是腥味很重,非常的難吃。何況當時每家每戶的人又多,你辛苦好幾天抓到一隻,大家都不夠塞牙縫。吃這麼一點點只會讓人更餓,所以有這個力氣,還不如好好躺著休息呢!

野味少,也沒時間去抓捕

既然人都吃不飽飯了,那可想當時的日子過得多麼艱難,那肯定是遇到了災荒年了。而在那樣的年代,人都吃不飽飯了,那這些山裡的野味也不多啊,畢竟沒有什麼可吃的食物,數量自然少。何況還有一點,在過去農民也是要每天出去掙工分的。不去幹活,就沒有工分,換言之就沒飯吃。白天忙的要死,晚上倒在床上就睡著了,哪裡還有時間和經歷去抓野味呢?

以上就是農夫對這根問題的解答,你認為有道理嗎?


農夫也瘋狂


一些人說以前農村人飯都吃不飽,為什麼不抓野生雞鴨兔吃?

吃不飽是什麼年代,要麼是災害年,要麼是戰爭時期。就現代吃不飽的時代應該是那時全國一起還蘇聯錢的時候,那時是吃大鍋飯,做事拿工分,買任何東西都要票的時候。


題主說既然吃不飽為什麼不去山上弄野味吃?這裡主要有以下幾點。

1、那時是吃大鍋飯,最開始自己家不能單獨開火,也就是說不能自己在家做飯。

2、那時山上是沒有柴草,全部都是光禿禿的,只有樹,所以像這些野生動物也就比較少。

3、那時沒有時間去弄野味,因為你要掙工分養家,不做工就沒有工分,也就沒有任何吃的。

4、那時沒有這麼多工具,因為不是每個地方都是獵戶,不是每個人都會設置陷阱,野味不好抓。


以上是小曉個人觀點,有不同觀點及補充請留言,謝謝大家!

關注小曉每天給您帶來更多精彩內容!

小曉農民


這個問題提得很傻——別怪我嘴冷。在大災之年,人沒有飯吃,雞、鴨、鵝、狗、豬、羊也活不下去,野地裡也很少見到奔狐走兔,河(坑)裡(那個年代還沒有人養魚)的魚只須一天就被人撈得罄淨。想用雞、鴨、魚等解決饑荒問題是根本不可能的。我是經歷過從1959年到1961年發生的饑荒的人,俗稱三年自然災害。當時主要問題是氣溫低,莊稼長不起來,苞米不結棒,高糧不結穗,野菜也長不起來,人捱餓,雞、鴨、鵝、豬、狗、羊等沒法飼養,上哪去吃雞、鴨、魚?況且偶爾弄到一隻雞或者一隻鴨或者一隻鵝或者幾條魚,也只夠吃一兩頓的,解決不了什麼問題。當時農村每人每天吃的返銷(毛)糧只有0.36市斤(現在提起來,說“三兩六那年”,即指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只能用這點糧食摻上高糧糠、穀糠(這個最難吃)、榆樹皮、玉米芯和玉米皮(用火鹼泡,再撈出來用大鍋煮,者爛後再用豆腐包過,沉澱後食用,這叫澱粉,吃多了便不下大便)、打碗花的根(俗稱甜根,很少)、車轂轆菜(車前子)、曲麻菜等充飢。還說吃雞、鴨、魚呢。

寫到這裡,筆者不由得想起了一則西晉時期的故事。據記載,有一年發生了災荒,老百姓沒有飯吃,哀鴻遍野,餓殍遍地。有大臣向晉惠帝司馬衷彙報了這一情況。不諳世事的司馬衷說:“沒飯吃,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呢”(原話是:“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報告的大臣聽了,哭笑不得,災民們連飯都吃不上,哪裡去弄肉粥啊?司馬衷的想法很愚蠢。這個題目說,吃不上飯,為啥不抓雞、鴨、魚吃?這個不能說是蠢,但可以說是傻,是說傻話呢。

就說這些吧。


布衣閒人10


竟然有人一本正經的問,還有人一本正經的回答。首先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有去抓魚,也有去抓野味。但是這些偶爾能解解饞,打打牙祭,肯定不足以讓所有人都吃飽。涸澤而漁不可取的道理你懂,以前的人也不傻。

怎麼打野味,最簡單的就是放山豬夾。抓魚的方法有多種多樣,就我知道的就有兩種植物可以把魚毒暈,其中有一種在我們那叫金舌頭,不過我不知道它學名叫什麼。也可以拿糞箕去撈,也可以把溪流的上流截斷,把水舀幹。這也是涸澤而漁,但是小面積沒有關係,回頭大水一衝魚兒又有了



除了捕魚,很多人會去劫蜂窩,偷蜂的幼蟲吃。蜂有蜂路,只要抓住一隻蜂,注意觀察他飛得方向就可以找到蜂巢。

還有象鼻蟲烤著吃也非常香

在我們那對於吃鳥比較抗拒,大人也不讓我們去掏鳥蛋,因此以前的人吃不吃鳥肉我就不太清楚了。

另外夏天的時候可以去田裡挖泥鰍,如果我沒有記住小學課本里有這方面的描寫。我自己也去挖過泥鰍,只要找到泥鰍孔,一挖一個準。

還有田雞王八,以前能抓的東西太多了。

不過現在農藥用得多了,泥鰍越來越少看到了,蝦我打小就沒有見過,以前的田裡是有蝦的。


嗨鏘學長


過去農村人飯都吃不飽,為什麼不抓野雞野兔吃呢?其實,這裡面有很多原因的,不同時期的原因也是不同的。

1:上個世紀60年代初,大饑荒那三年。某些省份,不少農村人餓得什麼都吃,連樹皮和觀音土都吃,怎麼會不吃野味呢?只是,那個時期,容易抓到的野味,都被吃光了。剩下的都是不容易抓的,由於那個時期缺乏捕抓工具,而且大家都餓得沒力氣,就更加抓不到了。


我村裡,有一個婦女,那個時候生了孩子,沒東西吃。剛好在屋後的山裡找到了幾窩老鼠。她就是靠吃老鼠活命過來的。她還給兒子取名叫天賜,就是兒子這命是上天給的。

那婦女,我叫七婆,50多歲後,就不吃肉,改吃素的。健健康康,一直到14年突然間在睡夢中去世,享年95歲。

2:上個世紀60到70年代時,那時候是集體化時期。農村是集體化的。每天早上一早就上山下田幹活,賺公分了。白天吃飯是到集體飯堂吃的。晚上,很多時候還要開會或者加班工作什麼的。

農村人,一天忙到晚,累得夠嗆,根本就沒時間和精力去抓野味。而且,那時候抓野味的工具可是很落後的,基本上去抓野味都是得不償失的事。


大環境上,那時候所有的資源都是集體的,大點的水坑,只要有超過半斤重的魚,那麼這個水坑就是集體的魚塘了。誰敢鬧著被批鬥的風險去抓魚啊。

還有個原因是,那時候家家戶戶是不可以私自生火做飯的。只要誰家煙筒冒煙,肯定會被請去喝茶批鬥。試問,那個時期,反正集體飯堂有飯吃,誰還會為了一點口味而去冒風險呢?

3:上個世紀80年代初時,家家戶戶開始個體化了。剛開始時,其實也有人用竹子編輯工具去打魚抓野味的。只是,那時候,很多農民大部分肚子沒有油水,突然吃點魚之類的反而鬧肚子了。

而且,烹飪魚需要很多油,還會吃很多飯。那個時候,糧食還不怎麼能飽吃。油對於每個家庭來說,可是很寶貴的。於是,很多人,哪怕抓到魚也會丟掉或者餵狗,而不是人吃。


當然了,那個時期,剛好分田入戶,大家都卯足勁去打理自己的田地,也沒多少時間和精力去打野味。

慢慢地,大家可以吃飽飯,可以有足夠油水時,就很多人開始打野味了。

而從那時候開始,農村裡很多野味慢慢地經歷著史無前例的浩劫。


村哥小凡


何不食肉糜?媽的山上草和書皮都沒了,還小動物?太扯了





求是指南


本人也是那個時候過來的人,那時田裡,河溝裡,塘裡的魚,鱔魚,泥鰍特別多,夏秋二季一下雨,山水流,魚類到處都是,的確很少有人去撿來吃。六一年的一個星期天,我拿了一個水盆,去一條小河的適當處將小河堵上,再一盆一盆地將堵住的水舀幹,結果捉了一大盆魚。拿回家,我媽用米麵混了,又用菜油炸了一大盆,一個院子的人家家都分了一份(當然不是很多)。大家都誇我能幹,我心裡樂滋滋的,至今不忘。


順天府尹999


假如當地野生動物可以滿足農村人吃飽肚子,他們卻不抓野雞野兔吃,他們不會狩獵可能是主要原因。野雞會飛,野兔會跑,獵人捕捉都不容易,何況農民不是獵人。

小時候,我們家鄉縣裡位於完達山由山東盲流組建的一些

新生產隊缺少耕地和積蓄,農村家庭入不敷出,飢一頓飽一頓,有的家庭甚至衣不蔽體。他們居住的完達山野生動植物豐富,狍子、野兔、野雞經常跑到居民家裡,但是他們很少捕捉野生動物,主要是打獵工具缺乏,狩獵技藝不行,進山狩獵可能一無所獲。

我小時候生活在城鎮,城鎮居民每月糧食定量供應,政府規定糧油數量基本可以維持八分飽,城鎮居民秋季頂著寒風在大地撿拾灑落的玉米、水稻、大豆,父親單位用生產的工業產品與農村大隊、農場交換糧食並作為福利發給職工。雖然當年國家糧食供應緊張,我們沒覺得自己捱餓。夏天的週末或者下班,父親和工友前往烏蘇里江邊釣魚改善家裡伙食,冬季還可以搭乘單位卡車進山捕獵,狩獵工具是單位民兵持有的槍支,每次可以打幾隻野豬和袍子,回來發給單位職工做福利。


429方寸世界


總有很多人認為以前農村有許多的野味,而農村也有許多人沒飯吃,那就去抓野雞野兔野魚野蛇野鴨野鳥,反正這些都是天生地養的,誰抓到算誰的,沒飯吃,你可以吃肉呀!

A:好餓呀!

B:山裡有野兔,去抓一隻吧,就有吃的了。

A:哪?

B:……山裡…

A:山裡哪?

B:🤔(ps:我要知道還告訴仔……)

山裡確實有小動物,但是人家小動物也不傻,就在村裡來回晃悠,將自己的一身肉暴露在一群餓漢面前,農村那麼大,林子那麼深,動物們不是會飛就是會挖洞再不濟也能靈活穿梭於叢林中,一般是碰不到的。

而且抓魚、兔等小動物就算是碰到了,也促難抓到的。

農民以種地為生,白天的時間都在勞作,又吃不飽,幹完活累個半死還要進山追兔子,下向撲騰魚,想想也是心累。

就算不怕勞累,每天干完活都去抓吃的,每次都能碰到,一個村有多少人餓肚子,每人每天來一隻,不出一個月就絕跡了。

而且,農村山林不是城裡的菜市場,山裡有狼、蛇、毒蟲、深坑、毒物、懸崖,出意外的可能性比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